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倬婴

作品数:27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颅脑
  • 8篇脑损伤
  • 8篇创伤
  • 7篇凝血
  • 6篇颅脑创伤
  • 6篇颅内
  • 6篇脑创伤
  • 6篇出血
  • 5篇血管
  • 5篇颅脑损伤
  • 4篇血功能
  • 4篇凝血功能
  • 3篇伤患者
  • 3篇凝血功能障碍
  • 3篇凝血因子
  • 2篇旋转DSA
  • 2篇血管造影
  • 2篇引流
  • 2篇预后
  • 2篇造影

机构

  • 19篇复旦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苏州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7篇杜倬婴
  • 16篇胡锦
  • 10篇虞剑
  • 10篇袁强
  • 9篇吴惺
  • 8篇孙一睿
  • 8篇王珏
  • 7篇张培蕾
  • 6篇李明华
  • 5篇吴雪海
  • 5篇毛颖
  • 5篇周良辅
  • 3篇高亮
  • 3篇吴思荣
  • 3篇路鑫
  • 3篇李敏
  • 3篇王武
  • 3篇金毅
  • 3篇吴刚
  • 3篇李智奇

传媒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意识障碍患者的自动口腔护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意识障碍患者的自动口腔护理装置,包括塑料双层牙垫,所述塑料双层牙垫上均匀分布有吸引口、灌注口和软纤毛,所述吸引口与吸引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灌注口与灌注器的输出端连接,且灌注口的一侧设置有振动传递点...
黄妍杜倬婴覃婷婷胡锦郞黎薇黄莺张铮杨慧颖钱文婷
文献传递
凝血Ⅶ因子在颅脑创伤相关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  研究目的:  通过监测急性期单纯性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Ⅶ因子(FⅦ)水平的变化,了解FⅦ活性的变化与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的关系。  研究方法:  2010至2012年期间,对急诊入院的单...
杜倬婴
关键词:颅脑创伤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脊柱放线菌感染并发脊髓压迫症(附3例报告)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脊柱放线菌感染并发脊髓压迫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有颈、胸脊椎及软组织感染和脊髓压迫症状;MRI示病变椎体骨质破坏,颈、胸硬膜外软组织肿块,脊髓受压。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3例均为放线菌感染,2例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伴微脓肿形成,另1例表现为硬膜外脓肿。均予以脓肿清除、脊髓减压术,并给予4~8周大剂量青霉素G静脉滴注,后改口服维持4~6个月,术后及随访3例患者均取得显著的疗效。结论脊柱放线菌感染并发脊髓压迫症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脓肿引流、椎管内减压术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有效。
王珏杜倬婴张培蕾
关键词:放线菌脊柱脊髓压迫症MRI
一种压迫止血环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压迫止血环。其包括:环本体和调节组件,环本体用于环绕收紧于患处肢体上,环本体上开设有通孔;调节组件贯穿通孔与环本体连接,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座和调节杆,调节座设置于环本体中,调节杆贯穿通...
张俊胡锦吴刚袁强杜倬婴虞剑伏鹏飞杨伟健叶相如
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因子Ⅶ活性和凝血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CFⅦ)基因多态性对颅脑创伤患者CFⅦ活性(CFⅦactivity,CFⅦa)和凝血病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急诊入院的84例单纯颅脑创伤患者.运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对患者CFⅦ基因的6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 结果 CFⅦ基因-323P0/P10、R353Q、-401G/T、IVS7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的CFⅦ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02G/A和-670A/C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P0/P10的P10等位基因、R353Q的Q等位基因、IVS7的H7等位基因是CFⅦa<77.5%的危险因素.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353Q的Q等位基因[比值比(OR)=4.401,95%可信区间(CI):1.275 ~15.190,P<0.05]是导致CFⅦa<77.5%的独立危险因素.-323P0/P10的P10等位基因(OR=12.323,95%CI:1.445 ~ 105.062,P<0.05)是引起颅脑创伤患者发生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倍型为P10-H7-Q的患者发生凝血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患者(OR=7.624,95% CI:1.325 ~43.888,P<0.05). 结论 R353Q的Q等位基因与血浆CFⅦa下降密切相关,而-323P0/P10的P10等位基因是发生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倍型为P10-H7-Q的患者发生凝血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患者.
路鑫卢香琼吴思荣吴惺虞剑孙一睿杜倬婴毛颖周良辅胡锦
关键词:颅脑损伤多态性
Neuroform3支架在急诊血管内栓塞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评价急诊血管内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可解脱弹簧圈栓塞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和中期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18个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出血性颅内动脉瘤48例,其中26例在72h内实施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1段,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M1和M2段,13例位于后交通,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基底动脉顶端,2例位于椎动脉V2和V4段,1例位于小脑后下动脉;3例在第1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例在第2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2例在第4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0例在第1枚弹簧圈无法在瘤腔内成篮后植入支架,其余10例先植入支架再进行弹簧圈栓塞,所有微导管均通过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释放支架(100%),覆盖了瘤颈,同期行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88.5%),次全栓塞3例(11.5%);术中1例支架轻度回撤,无血栓事件和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栓塞术后随访到23例,至少复查1次脑血管造影,最多复查3次;完全致密栓塞14例(60.8%)动脉瘤均未显影,6例瘤颈少许显影病例中3例(11.5%)存在血栓形成,次全栓塞1例(3.3%)瘤体再通,另外2例始终稳定,所有病例载瘤动脉通畅,狭窄2例(7.7%),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再出血。结论急症血管内应用Neuroform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出血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是方便的、安全的和有效的。
王武李明华杜倬婴王珏周兵徐浩文程永德张培蕾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即刻CT图像颅内高密度病灶的鉴别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即刻CT平扫图像颅内高密度灶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发病6h内接受动脉、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溶栓前均接受CT、MRI检查并被证实为急性脑梗死且排除合并的脑出血。对梗死动脉溶栓后即刻CT图像颅内高密度病灶进行了同顾性分析。结果经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后,溶栓后即刻CT图像上出现高密度灶5例,发生率为22.7% (5/22)。根据其位置、CT值和24 h随访结果,溶栓后即刻CT图像颅内高密度病灶被分为2类,即对比剂增强和脑出血转化。其中,表现为对比剂增强2例,即高密度病灶呈脑回状或片状,CT值小于90HU,24 h CT复查高密度灶消失;3例表现为脑出血转化,即CT值大于90HU、24h CT复查高密度依然存在。2例对比剂增强患者,未作特殊处理,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动脉溶栓后即刻CT图像上出现高密度病灶并非都是脑出血转化。根据其分布、CT值的大小,必要时24 h CT复查进行鉴别有助于患者的正确处理。
赵俊功李明华方淳王珏张培蕾杜倬婴李敏
关键词:溶栓治疗血脑屏障
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经验分析与总结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 总结分析颅脑损伤伴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急性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伤中心收治的经脑脊液培养证实颅内感染的颅脑损伤患者,分析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多菌种以及G-/G+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82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颅内感染.检出细菌97株,最主要的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占所有病原菌的28.9%.入院时GCS评分(OR:7.44,95% CI:2.80 ~ 19.76,P<0.0001)、脑室外引流术(OR:0.31,95% CI:0.12 ~0.79,P=0.0220)、G-菌感染(OR:0.21,95% CI:0.07~0.62,P=0.0062)以及肺炎(OR:0.33,95% CI:0.12 ~0.85,P=0.0352)是影响出院时GCS评分的重要因素;院内病死率在G-和G+菌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95,95% CI:0.6234~192.2,P=0.0327);单菌和多菌种感染组、总住院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7).结论 入院时GCS评分低、脑室外引流术、G-菌感染和肺炎是出院时GCS评分低的高危因素,其中G菌感染还是发生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地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李智奇吴惺胡锦高亮吴雪海金毅虞剑孙一睿杜倬婴袁强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颅内特殊类型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特殊类型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近年内颅内特殊型动脉瘤治疗共26例,采用介入治疗31次,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 36~74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方淳李明华王武王珏张培蕾杜倬婴
文献传递
一种转运氧气袋加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运氧气袋加压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加压囊、封口件、加压件、连接件,加压囊具有加压腔,加压腔的内壁具有气囊体,加压囊还具有开口,开口与加压腔连通,封口件连接于开口处,封口件用于控制开口...
张俊胡锦杨伟健杜倬婴袁强汪美华吴刚陈龙余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