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刚

作品数:8 被引量:19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江流
  • 3篇降水
  • 2篇雅鲁藏布江流...
  • 2篇暖冬
  • 2篇气候
  • 2篇流域
  • 2篇冷冬
  • 2篇冷暖
  • 1篇一江两河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突变
  • 1篇年代际

机构

  • 7篇西藏自治区气...
  • 4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西藏高原大气...
  • 1篇长春市水文水...

作者

  • 8篇杨志刚
  • 3篇杜军
  • 3篇路红亚
  • 3篇马鹏飞
  • 2篇洪建昌
  • 1篇唐小萍
  • 1篇卓嘎
  • 1篇袁雷
  • 1篇杨志刚
  • 1篇卓玛
  • 1篇周刊社
  • 1篇石磊
  • 1篇牛晓俊
  • 1篇建军
  • 1篇曾林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冰川冻土
  • 2篇高原气象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961-2010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7
2014年
采用1961-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6个气象站近50a降水量的实测数据,统计降水量的年、干季、湿季平均序列;结合流域6个水文站近50a年径流序列资料,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1961-2010年近50a年平均降水量表现为不显著增加,增加速率为3.3mm·(10a)一,其中干季、湿季分别为1.9mm·(10a)^-1和1.4mm·(10a)^-1,均为增加趋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相对偏多,70年代较平稳,而80年代为最少,到90年代有所回升,21世纪前10a降水量处于不显著的增多态势.雅鲁藏布江径流的变差系数C,值在0.15~0.40之间,年际变化较小.径流的年代际变化总体上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相对的丰水期,70年代减少,80年代达到最小值,之后径流有所回升,进入21世纪前10a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年、湿季尺度上径流量和降水量的相关显著,湿季作为径流主要形成期,其降水量的多寡直接影响流域径流量的丰枯,湿季降水量的增减影响着流域径流量的增减.由此可见,降水变化是雅鲁藏布江天然径流最主要影响因子,最终也决定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量的丰枯.
杨志刚卓玛路红亚达瓦次仁马鹏飞周刊社
关键词:径流量降水量雅鲁藏布江流域
近5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1961-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6个气象站近50年逐日气温、气压等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P-M)模型计算了月、季及年的潜在蒸散量(PE),分析了雅江流域PE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流域平均年、干季和湿季PE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增幅均在3.00 mm/10a以下;PE的年代际变化表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年PE有一个增加的过程,而后减少;雅江流域的PE在1981年发生突变。
杨志刚唐小萍路红亚马鹏飞洪建昌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流域潜在蒸发量
近50年西藏冷暖冬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22
2011年
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参照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确定了单站和区域冷冬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61-2010年西藏18个站冷、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西藏各地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29~1.04oC/10a,以班戈最大;尤其是近20年升温更强烈,达0.73~2.36oC/10a。西藏区域暖冬指数表现为显著的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16.0%/10a,明显高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区域。各站暖冬频率为32%~52%,强暖冬事件频率为6%~26%;区域暖冬共出现了21次(年),其中强暖冬事件10次(年),主要出现在21世纪初;2006年和2009年是50年中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暖冬。各站冷冬频率为18%~40%,强冷冬事件频率为2%~20%;区域冷冬站数约以每10年12%的速率减少。区域冷冬共发生了16次(年),以20世纪60年代居多,其中区域强冷冬事件出现了8次(年),1962年是近50年中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冷冬,1968年和1983年次之。
杜军杨志刚石磊马鹏飞
关键词:暖冬冷冬
1961—2010年西藏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53
2014年
利用1961~2010年西藏自治区21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采用基于百分位的相对指数法定义极端事件,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西藏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包括极端降水阈值、频数、强度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极端降水强度及频数的线性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西藏极端降水事件阈值在15.7~36.0mm之间,极端降水阈值和强度的高值区均位于西藏南部边缘地区的聂拉木、沿江中段的日喀则以及东南部的波密和察隅一带;极端降水事件出现频数在17~108天之间,主要呈经向分布特征,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在时间上,1961—201D年间西藏西部、北部和东南部极端降水事件出现频数呈减少趋势,其中西部与东南部频数减小趋势较为明显;沿雅鲁藏布江一线、西藏南部和东北部极端降水事件出现频数呈增多趋势;西藏各地极端降水事件频数存在准3年周期,西部和南部一线还存在准8年周期。
杨志刚建军洪建昌
关键词:极端降水
近30年西藏汛期强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37
2012年
利用1980-2008年汛期(5~9月)西藏3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定义了西藏强降水标准,并采用REOF、SSA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汛期强降水发生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地区汛期强降水发生频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但总体呈不明显的增多趋势,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减少,90年代中期降至最少,之后逐渐增多;频数存在5个异常分布空间型,即南部型、沿江型、东部型、北部型和东南部型。各空间型的强降水发生频数随时间变化均不同,其中南部型、东南部型表现为减少趋势;沿江型、东部型和北部型表现为增多趋势。汛期强降水发生频数的准2~3年和准5~6年周期在5个异常空间型普遍存在。
建军杨志刚卓嘎
关键词:强降水降水时空分布
1971-2010年西藏怒江流域冷暖冬的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参照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确定了单站和区域冷冬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71-2010年西藏怒江流域9个站冷、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a怒江各站冬季平均气温表现出一致的增温趋势,增幅为0.31~0.77℃.(10a)-1,以那曲增幅最大,察隅升幅最小;1991-2010年气温快速上升为0.81~2.36℃.(10a)-1.在10a际尺度上,2000年代是近40a最暖期,与1970年代比较各站偏高1.0~2.5℃.区域暖冬指数也呈显著升高趋势,线性趋势为19.6%.(10a)-1,明显高于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流域单站暖冬频率为40%~58%,强暖冬频率为15%~33%;区域暖冬共发生21次(年),主要出现在2000年代,其中强暖冬事件共发生过9次(年);2001、2006和2009年是过去40a中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暖冬.流域单站冷冬频率为15%~28%,强冷冬频率为5%~13%;区域冷冬共发生了8次(年),以1990年代居多,其中区域强冷冬事件出现了4次(年);1983年是40a中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冷冬,1978年次之.
杨志刚杜军袁雷路红亚
关键词:暖冬冷冬怒江流域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区域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6年的MODIS标准植被指数产品(NDVI)及研究区域内9个有人气象站点监测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Slope趋势分析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一江两河地区的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候驱动因素,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与造林种草工程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一江两河地区植被变化(NDVI)整体呈波动中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沿一江两河河谷的植被有增加的趋势;(2)一江两河区域气候趋势表现为暖干化;(3)不同的时间尺度,植被变化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差异显著,在年尺度上:年最大NDVI与年总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气温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月尺度上:月最大NDVI与月平均温度和月总降水量都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要明显大于气温。因此,降水量是西藏一江两河区域植被生长(NDV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杨志刚杨志刚牛晓俊张东东曾林
关键词:植被变化气候因子
1961-2012年西藏色林错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被引量:20
2015年
利用西藏色林错流域2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流域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2年色林错流域TXx、TNn呈上升趋势,尤其是TNn升幅更大,达1.10℃/10a。极端气温暖指标(TNx、TX90p、TN90p)和生长季长度(GSL)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极端气温冷指标(FD、ID、TX10p、TN10p)和DTR为显著的下降趋势。流域绝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幅度均比全球、全国和青藏高原偏大,特别是TN90p的变幅最大。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TNn、TX90p、TN90p和DTR呈逐年代增加趋势,极端气温冷指数和GSL为下降趋势。从时间转折上看,各项极端气温指数均有突变发生,突变点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最低气温及与之相关的极端气温冷指数的显著上升与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增加密切相关。
杨志刚杜军林志强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