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燕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荔枝
  • 4篇分子标记
  • 3篇种质
  • 3篇SNP
  • 2篇新种质
  • 2篇杂种
  • 2篇分子标记鉴定
  • 2篇SSR
  • 2篇EST-SS...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遗传育种
  • 1篇育种
  • 1篇育种应用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群体

机构

  • 6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向旭
  • 6篇杨晓燕
  • 3篇袁沛元
  • 3篇方静
  • 3篇凡超
  • 3篇蒋侬辉
  • 3篇邱燕萍
  • 3篇刘伟
  • 2篇马文朝
  • 2篇马帅鹏
  • 2篇孙清明
  • 2篇肖志丹
  • 1篇陈道明
  • 1篇赵俊生
  • 1篇张惠云
  • 1篇左艳秀
  • 1篇罗心平
  • 1篇高贤玉

传媒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荔枝两个F1杂交群体的EST-SSR鉴定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更好地在荔枝杂交育种中判别真杂种,以荔枝两个人工杂交群体‘雪怀子’ב桂味’和‘雪怀子’ב焦核三月红’的F1代为材料,利用EST-SSR标记进行真假杂种鉴定,创建作图群体,并对两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分别采用4对引物组合即可实现对两个杂交群体F1代单株100%的鉴定,两个群体的159个单株均为真杂种;且两个群体后代叶片形态存在变异,基因型上产生了不同于亲本的扩增谱带。经聚类分析发现,群体‘雪怀子’ב桂味’113个F1单株被聚为6大类(相似性系数0.68),63.72%(72株)后代与父本聚为一类,28.3%(32株)单株与双亲距离较远,推测这些单株中出现了较大的遗传重组或变异。在相似系数0.642处,‘雪怀子’ב焦核三月红’组合的46株杂种后代分为两大类,该组合大部分单株(60.87%)与母本亲缘关系较近,具有偏母本遗传倾向。可见,EST-SSR标记适合荔枝真假杂种鉴定,两个F1作图群体的创建为荔枝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奠定基础,同时为荔枝的品种改良积累材料。
孙清明马帅鹏马文朝赵俊生方静杨晓燕向旭
关键词:荔枝
利用SNP和EST-SSR分子标记鉴定荔枝新种质御金球被引量:22
2013年
本研究利用自主开发的荔枝SNP和EST—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近年发掘的荔枝优稀种质御金球进行分子鉴定,明确其与现有的363份荔枝种质的亲缘关系,以探索其是否为新种质,并揭示亲本来源,为进行新品种保护提供分子证据。结果表明,13对EST—SSR引物在364份种质中共产生12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2条(91.8%);筛选出的17对SNP引物均表现为二等位性。御金球与363份荔枝种质的演化分化系数介于0.043~1.924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123—0.877之间。可见,御金球与现有的363份荔枝种质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证实御金球为一份全新荔枝种质。通过对该种质与22份疑似亲本进行EST—SSR和SNP分析,并结合表型资料及品种起源信息,初步认为御金球是杂交后代,且母本为糯米糍,父本为焦核怀枝的可能性最大。SNP分型技术首次成功地用于荔枝新种质御金球的亲本来源鉴定,为今后荔枝种质的鉴别提供了可借鉴手段。
孙清明李永忠向旭陈道明杨晓燕方静吴绪波周东辉马帅鹏马文朝
关键词:荔枝新种质SNP
SSR和SNP标记在荔枝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荔枝育种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实生选种和表型选择,遗传改良进展缓慢,主要源于其种质资源遗传背景不清与品种名称混乱、杂种早期鉴定与功能基因发掘等现代高效育种技术欠缺等原因,因此亟待完善荔枝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克服传统育种技术障碍,为荔枝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对近年来荔枝SSR和SNP两类特异性强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种质亲缘关系研究、核心种质构建、种质精准鉴定与分子条码构建、真假杂种鉴别以及遗传图谱构建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荔枝特异性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刘伟蒋侬辉袁沛元邱燕萍凡超杨晓燕向旭
关键词:荔枝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应用
荔枝新种质‘燎原’的分子标记鉴定被引量:10
2016年
本研究利用特异性EST-SSR和SNP分子标记,对云南保山地区发现的荔枝新种质‘燎原’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研究其与现有367份荔枝种质(栽培品种与野生半野生种质)的亲缘关系,以明确其是否为一份新的种质,并揭示其亲本来源。基于34对EST-SSR标记和21对SNP标记的分析,燎原与其他367份荔枝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289~0.849之间,遗传分化系数介于0.071~0.643之间,证实燎原应是一份与现有荔枝种质资源完全不同的新种质。进一步对燎原及其22份疑似亲本进行EST-SSR和SNP分析,并结合品种起源信息、果实成熟期以及植株表型特征,本研究推测‘燎原’是云南本地种质与外来广东栽培品种的杂交后代,即其母本为元矮,一个从本地半野生褐毛荔枝中选出的矮化变异品种,父本则为大造或中山状元红。
刘伟罗心平张惠云蒋侬辉肖志丹肖志丹袁沛元邱燕萍凡超杨晓燕高贤玉左艳秀
关键词:CHINENSIS新种质
利用SNP分子标记分析化橘红种质资源被引量:15
2016年
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方法对21份化橘红及3份近缘种质蜜柚和黄皮的2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在其中21个SNP位点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共呈现出11种基因型,其中化橘红基因型有9种,SNP位点平均杂合度为0.363 1,多样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266 3;21个SNP位点可将24份样本分为3类,化州橘红种质单独聚为一类,表明SNP分子标记将成为化州橘红种质资源评价及品种鉴定的一项重要工具。另外,化橘红种质资源可能存在更多的品系,而不止是当前认为的"正毛"、"密叶正毛"、"副毛"、"光青"、"假西洋"、"黄龙"6个品系,且化橘红种质资源存在着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本研究为化橘红种质资源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依据,应用前景广阔。
赵俊生杨晓燕曾祥有钟声方静罗剑斌曾运友向旭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利用SNP标记鉴定荔枝杂种后代被引量:6
2016年
本研究利用SNP标记对‘白糖罂’ב禾虾串’、‘禾虾串’ב白糖罂’及‘白糖罂’ב无核荔’3个荔枝杂交组合F_1代共131个单株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从155个均匀分布在荔枝基因组的SNP标记中筛选出在上述杂交亲本中表现为不同纯合基因型的SNP位点;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利用上述SNP位点对各个组合的杂交苗F_1代进行了SNP分型。SNP分型结果显示,杂种F1代的基因型呈现杂合基因型、父本纯合基因型和母本纯合基因型3类。针对‘白糖罂’ב禾虾串’、‘禾虾串’ב白糖罂’及‘白糖罂’ב无核荔’3个杂交组合,均只利用一对纯合共显性SNP标记即成功完成所有F_1代单株的鉴定,真杂种率分别为93.6%、96.8%和72.5%。SNP标记首次成功应用于荔枝3个F_1杂交群体的鉴定,为今后荔枝杂交育种中的真假杂种鉴定提供了可借鉴手段。
刘伟肖志丹蒋侬辉杨晓燕袁沛元邱燕萍凡超向旭
关键词:荔枝杂种鉴定SN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