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
- 作品数:43 被引量:197H指数:7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临床与肌电图特点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临床特点、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对AL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AL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NCV及其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及肢体肌EMG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呈广泛神经原性损害,胸锁乳突肌EMG异常率为90%,胸椎旁肌EMG异常率为88%,两者异常率均低于上、下肢肌EMG的异常率(100%,98%),而胸椎旁肌自发电位异常率又高于胸锁乳突肌。结论:早期EMG及NCV检查有助于ALS的早期确诊,行胸锁乳突肌及胸椎脊旁肌EMG检测对AL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王琦荣良群魏秀娥杨森
- 关键词:胸锁乳突肌椎旁肌
- 首次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首次发病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CI)38例,腔隙性脑梗死(LI)24例,脑栓塞(CE)10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例,测定血清Hcy含量。结果 ACI组、LI组及CE组血清Hc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三组间血清Hcy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cy含量明显增高。观察Hcy水平的改变对于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意义。
- 杨华杨楠付家亮王虎胡玉婷杨森朱本亮魏秀娥荣良群
- 关键词:脑梗死血同型半胱氨酸
-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入住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10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于入院次日晨起(24 h内)空腹、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测定Hcy和血脂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Hcy、TG、TC、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脂蛋白a〔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载脂蛋白A(Apo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cy与HDL-C、Apo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4、-0.316,P<0.05)。结论高Hcy、血脂异常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Hcy升高可能与HDL-C、ApoA降低相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 王兰琴魏秀娥荣良群朱本亮王虎杨森
- 关键词: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异常
- 重复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局限性肌张力障碍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研究重复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眼睑痉挛、Meige's综合征、痉挛性斜颈的长期疗效及维持时间,有无剂量增加趋势。方法用A型肉毒毒素对241例患者重复小剂量局部多点注射,随访治疗10年,将6轮次治疗疗效以及剂量、疗效维持时间、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轮次总有效率分别为98.7%、98.9%、99.3%、100%、100%、100%。作用持续(20±3)周,平均剂量40U,各轮间疗效、平均剂量、作用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复局部注射治疗局限性肌张力障碍长期疗效稳定,作用持续时间相似,维持疗效无需增加剂量,局部不良反应轻微短暂。
- 王琦荣良群魏秀娥杨森
- 关键词:局限性肌张力障碍长期疗效A型肉毒毒素
- “醒脑开窍针剌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剌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剌治疗与传统针剌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醒脑开窍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剌法疗效显著,可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崔新华荣良群魏秀娥杨森朱本亮张馨
-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刺法脑血管病患者疗效对照疗效显著传统组
- CT定位锥孔抽血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报告被引量:61
- 1998年
- 采用CT定位锥孔抽血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并与对照组5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不仅显著降低了死亡率,而且明显改善了病人的功能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本疗法的优点、疗效评价,以及穿刺治疗的时机等进行了探讨。
- 荣良群陈保健陆正齐朱本亮杨森
- 关键词:高血压性尿激酶
- 善得定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急性胃粘膜病变体会
- 1999年
- 高尊敬狄长华郎连松陈文桃杨森陈风刘登洋
- 关键词:善得定急性胃粘膜病变
-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与预后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10年01月至2013年02月入住我科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均行Hcy水平检测,对脑梗死患者...
- 荣良群魏秀娥王兰琴王虎杨森
- '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 魏秀娥朱本亮陶中海杨森龚爱平王虎刘海艳肖利杰张俊吕尤许静胡玉婷杨华王兰琴付家亮荣良群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的TIA患者75例,根据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6例)、中危组(37例)、高危组(22例)。分析3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高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86.4%(19/22),中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0.5%(15/37),低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1.2%(5/16)。高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低、中危组(P<0.05)。39例颅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中,颅内受累血管为大脑中动脉25例(64.1%),颈内动脉颅内段10例(25.6%)。结论 ABCD2评分≥6分时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可能是高危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 王兰琴刘海艳魏秀娥荣良群朱本亮王虎杨森
-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ABCD2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