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急性
  • 3篇脑血
  • 3篇梗死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直肠
  • 2篇糖调节
  • 2篇糖调节受损
  • 2篇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缺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急性脑血管
  • 2篇急性脑血管病
  • 1篇动物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流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任传成
  • 6篇杨立刚
  • 6篇靳峥
  • 3篇施永辉
  • 3篇倪冬艳
  • 3篇石蕾
  • 2篇李煜珍
  • 2篇张燕宾
  • 2篇沈黎玮
  • 1篇段磊
  • 1篇章军建

传媒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及直肠功能检查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膀胱与直肠功能的改变。方法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在发病11周内行尿动力学检查及直肠功能检查,对尿流率和尿流量的曲线图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尿道阻力因子(URA)和反映膀胱逼尿能力的瓦特因子(WF)值。结果急性脑血管患者29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7±5.9)岁,其中脑出血10例,脑梗死19例。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尿流时间、排尿时间、达峰时间、尿流量、2秒时的尿流率、加速度、最大尿流率时压力、最大压力时尿流和膀胱容积等指标在急性脑血管患者中异常率达40%~100%之间,脑梗死与脑出血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URA在患者中增高,而WF值均降低,较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统计学(P<0.05)。均有便意感知的减弱与排便压的下降。结论膀胱与直肠功能障碍在急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广泛存在。
靳峥李煜珍杨立刚张燕宾任传成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尿流动力学直肠功能
P0-137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膀胱与直肠功能分析
靳峥李煜珍杨立刚张燕宾任传成
急性脑梗死患者糖调节受损的分布及其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糖调节受损(IGR)的分布情况,并就FG、HbA1c、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对急性脑血管患者血糖评估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价。方法:测定2007年1月—2008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HbA1c等,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常血糖、IGR、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评定,了解IGR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分布情况,并对以上各指标的临床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结果:2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既往已确诊有2型糖尿病史者103例,经连续2次空腹血糖测定≥7.0mmol.L-1而新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17例,IGR5例;经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后新诊糖尿病患者36例,即入院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新诊糖尿病患者为53例,占总病例数的20.15%,在263例患者,最终确诊糖尿患者数为156例,即合并糖尿患者比例由入院时的39.16%增加至59.32%;另新诊断IGR患者27例,其中IFG10例,I-IGT12例,IFG+IGT5例,糖代谢异常率由入院时的47.53%上升至OGTT试验后的69.58%。NGT组、IGR组、DM组的HbA1c异常率分别为5/80(6.25%),13/27(48.15%),132/156(84.62%),空腹胰岛素值分别为:10.06±9.28,9.55±5.42,9.98±5.26mU.L-1,餐后2h胰岛素分别为28.18±18.06,50.77±32.37,35.6±27.2mU.L-1。NIHSS评分分别为4.21±2.27,4.80±2.81,5.83±2.88。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广泛的糖代谢异常,仅据空腹血糖和既往糖尿病史将使81.48%IGR、20.15%糖尿病病人漏诊,对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HbA1c测定有利于对患者血糖的正确评估及治疗。
靳峥杨立刚施永辉段磊石蕾倪冬艳沈黎玮任传成
关键词:脑梗死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
一种改进的更为稳定可靠的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脑缺血研究模型。方法(1)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MCAO)模型的制作:SD大鼠(270—350g),异氟烷麻醉,永久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min即制作成功dMCAO模型。(2)模型的评定:分别于术后10h行PET扫描、术后24h行MRI扫描;术后48h行1Trc染色进行梗死面积的评定;分别于术前,术后1、2、7、10、14、21、30、37、44、51、60d进行行为学评定;CV染色评定细胞受损情况;并计算死亡率。结果MRI测定梗死面积为45.30%±2.35%(95%可信限:42.94~47.86),TTC测得梗死面积为43.39%±2.33%(95%可信限:40.94~45.84),PET测得缺血面积为54.50%±3.15%(95%可信限:49.49~59.51)。术后60dCV染色测得梗死面积为30.10%±2.22%(95%可信限:28.05—32.15),行为学评定:基线评分两组无差异,60d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各时间点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制作过程中无个体排除,无死亡。结论30min一过性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加永久性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所产生的dMCAO模型稳定、可靠,适用于脑缺血研究。
任传成杨立刚靳峥章军建
关键词:梗死大脑中动脉脑缺血疾病模型动物
P0-136激光多普勒动态观察dMCAO脑缺血模型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
杨立刚靳峥李敏恒吴文庆施永辉段磊石蕾倪冬艳任传成
PU-238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糖调节受损的分布及临床价值分析
靳峥杨立刚施永辉段磊石蕾倪冬艳沈黎玮任传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