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卒中
  • 6篇缺血
  • 5篇血性
  • 4篇急性
  • 3篇卒中患者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2篇心脏
  • 2篇心脏协会
  • 2篇溶栓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卒中协会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急性缺血性卒...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缺血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杨立刚
  • 7篇林岩
  • 7篇陈莺
  • 6篇俞羚
  • 5篇施国文
  • 5篇潘元美
  • 4篇戴若莲
  • 4篇金海峰
  • 4篇吴恒趋
  • 4篇管阳太
  • 3篇徐群
  • 3篇耿介立
  • 2篇曹雯炜
  • 2篇李焰生
  • 2篇孙亚蒙
  • 2篇董荃
  • 2篇邹静
  • 1篇曹雯玮
  • 1篇高枚春
  • 1篇杨晓岚

传媒

  • 3篇神经病学与神...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治疗应答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住院治疗应答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急诊收治病房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除外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分析了首次卒中患者在住院一周内治疗无应答(定义为NI...
金海峰耿介立曹雯玮林岩俞羚杨立刚陈莺潘元美吴恒趋戴若莲施国文徐群管阳太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响因素
卒中和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指南被引量:60
2014年
此更新指南的目的是为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幸存者的卒中预防提供全面、及时和循证的建议。该指南适合所有参与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循证的推荐包括危险因素控制、血管闭塞的干预、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及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推荐还针对特定情况的卒中复发预防,包括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妊娠等。有专门的章节介绍脑出血后的抗栓和抗凝治疗以及对指南的应用。
孙亚蒙陈莺林岩潘元美俞羚曹雯炜董荃杨立刚王飞李焰生
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颈动脉狭窄缺血短暂性缺血发作卒中
pc-ASPECTS评分在后循环梗死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抗N-甲基-M-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不同阶段的脑电图(EEG)表现,以提高对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例经血清及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患者,对其病史、认知功能、脑脊...
陈莺施国文邹静杨立刚林岩
文献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栓治疗依从性研究
目的: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脑血管疾病对于人类社会的危害己逐渐加剧,我国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中,高复发更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积极有效的贯彻执行...
潘元关林岩金海峰俞羚杨立刚陈莺吴恒趋戴若莲施国文徐群管阳太
关键词:脑卒中抗栓药物依从性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健康职业者指南被引量:129
2013年
背景和目的作者对当前的成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估和治疗的证据和处理建议进行总结。目标读者是负责为起病48 h内的患者提供服务的各种专业人员,包括院前救护人员、内科医师、相关医疗保健人员及医院管理者。本指南将取代2007年的指南和2009年更新版。方法由美国卒中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组选择工作小组成员,他们代表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工作小组成员结合各自专长选择相关主题内容,着重回顾上次指南发表后的文献,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证据分级标准来分类证据并予以推荐。结果本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相关的残疾和死亡率。指南支持卒中照料体系的全局概念以及卒中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识别到紧急医疗服务的激活、转运和分诊,从急诊的最初几个小时到卒中单元。指南讨论了早期卒中的评价和一般医疗护理,以及缺血性卒中特定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和脑复苏的生理性最优化。结论由于许多的推荐还是依据于有限的证据,故特别需要更多的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的研究。
耿介立俞羚孙亚蒙宋叶平曹雯炜杨晓岚杨立刚林岩潘元美糜建华苏爱萍董荃邹静陈莺高枚春李焰生
关键词:急诊医疗卒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血管再通方法被引量:6
2017年
随着缺血性脑卒中的日益高发和发病年龄的日趋年轻化,对超早期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血管再通治疗以恢复血流供应,对于脑卒中的治疗及后期功能康复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血管再通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性再通和桥接治疗等。本文介绍了国际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临床血管再通方法,并针对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血管再通方法应用中存在的一些争议热点进行讨论。
杨立刚管阳太
关键词:急性脑缺血静脉溶栓
基于年龄和性别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根据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卒中可防可控。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卒中发病率,减轻卒中疾病负...
俞羚陈莺潘元美耿介立金海峰林岩戴若莲杨立刚吴恒趋施国文徐群管阳太
关键词:性别年龄
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研究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仁济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共计105例患者,其中56例患者基线NIHSS≤5,为轻型卒中组。其余49例患者基线NIHSS>5,为非轻型卒中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溶栓后NIHSS降分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14 d功能恢复良好率(MRS<3分)的差异。结果基线资料比较了两组性别比、年龄、溶栓DNT时间、高血压,糖尿病,TIA,既往卒中史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非轻型卒中组有心脏疾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较轻型卒中组,有统计学差异。(23(46.9%)vs 7(12.5%),P<0.01)。非轻型卒中组心源性卒中的比例明显高于较轻型卒中组,有统计学差异。[15(30.6%)vs 3(35.4%).,P<0.01]。非轻型卒中组并发症发生率较轻型卒中组并发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11(22.4%)vs.2(3.6%),P<0.01]。非轻型卒中组发生溶栓后颅内出血5例,牙龈出血1例,而轻型卒中组没有出血发生。非轻型卒中组有6例死亡,轻型卒中组无死亡病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6(12.2%)vs.0(0%),P<0.01)。两组在溶栓治疗后24 h、14 d NIHSS降分率相似,没有统计学差异。溶栓后14 d MRS<3分患者,轻型卒中组为(76.8%)优于非轻型卒中组(59.2%),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与非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相似,且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未发现颅内出血,安全性好。
施国文林岩金海峰俞羚杨立刚陈莺潘元美吴恒趋戴若莲管阳太
关键词:溶栓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