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肖军

作品数:34 被引量:271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细胞
  • 19篇腹膜
  • 16篇肿瘤
  • 16篇化疗
  • 15篇灌注
  • 15篇腹腔
  • 14篇热灌注
  • 14篇腹腔热
  • 14篇腹腔热灌注
  • 13篇热灌注化疗
  • 13篇细胞减灭术
  • 13篇灌注化疗
  • 13篇腹腔热灌注化...
  • 10篇腹膜转移
  • 9篇胃癌
  • 9篇腹膜癌
  • 8篇转移癌
  • 8篇腹膜转移癌
  • 7篇化疗治疗
  • 6篇肿瘤细胞

机构

  • 33篇武汉大学
  • 4篇北京世纪坛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航天中心医院
  • 2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杨肖军
  • 18篇李雁
  • 15篇熊斌
  • 14篇黄超群
  • 9篇彭春伟
  • 8篇杨国樑
  • 7篇程伏林
  • 6篇梅列军
  • 5篇周云峰
  • 5篇谢丛华
  • 4篇杨国梁
  • 4篇刘九洋
  • 2篇刘少平
  • 2篇唐利
  • 2篇许洪斌
  • 2篇朱正纲
  • 2篇徐惠绵
  • 2篇王舒艺
  • 2篇梁寒
  • 2篇武海涛

传媒

  • 10篇武汉大学学报...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徙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FAP(50,100和150pmol/L)处理细胞48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FAP对MGC803迁徙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FAP对MGC803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分子(Vimentin、E-cadherin、ZO-1、Ncadherin)及EMT的上游不同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FAP可呈剂量依赖性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AP作用于MGC803细胞后诱导细胞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ZO-1表达下调,间质标志分子Vimentin、N-cadherin表达上调,且均呈剂量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上游不同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结果显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分子(DKK1、LEF-1)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P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活化EMT,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徙和侵袭。
杨肖军彭春伟黄超群程伏林熊斌李雁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MGC803肿瘤侵袭上皮间质转化WNT/Β-CATENIN
胃肠道肿瘤腹膜转移的综合防治被引量:4
2018年
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是在脏层或壁层腹膜表面呈播散性生长的一类肿瘤的总称,常继发于胃肠道恶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cancer,GIC),如胃癌和结直肠癌等。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定义为局部区域性疾病。以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为主,联合围手术期腹腔化疗和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策略(comprehensive treatment),是治疗GIC-PC的标准方案。该方案通过CRS切除腹腔内肉眼可见的癌组织,再以HIPEC为主的围手术期化疗(包括新辅助腹腔/全身化疗、HIPEC、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和术后辅助全身化疗)杀灭或抑制体内残留癌细胞,可显著提高经选择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GIC-PC最有效的策略。本文系统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联合本中心十余年的治疗经验,对胃肠道肿瘤腹膜转移的综合治疗进行概述。
杨肖军黄超群熊斌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分析细胞减灭术(cRs)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术(HIPEC)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课题设计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CRCPC)患者资料,按临床病理参数匹配原则,分为CRS组(CRS+术后全身化疗)29例,HIPEC组(CRS+HIPEC+术后全身化疗)33例。分析两组的总体生存期(os)及严重不良事件(SAE)。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均衡可比,术中PCI评分及器官,腹膜切除情况相似。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1.9个月(6.5~110.0个月)和32.0个月(10.5~95.9个月),OS分别为8.5个月(95%CI:4.9—12.1个月)和14.5个月(95%CI:11.9~17.1月)(P=0.007)。术后30天内CRS组3例发生SAE,HIPEC组9例(P=0.126)。多因素分析显示,HIPEC、CC0~1分、术后化疗周期≥6个周期为改善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RS+HIPEC可改善CRCPC患者生存期,SAE无显著增加,安全性可接受。
黄超群周云峰谢丛华杨肖军程伏林熊斌杨国樑李雁
关键词:结直肠癌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腹膜癌
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11
2021年
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组织病理学为诊断金标准。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为标准治疗,一线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术后需定期随访,前2年每3个月检查1次,术后3~5年每6个月检查1次,此后每年检查1次,至术后15年。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减灭程度等与预后相关。
中国抗癌协会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李雁杨智冉于洋杜雪梅崔书中唐鸿生朱正纲梁寒杨肖军
关键词:间皮瘤腹膜肿瘤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
长链非编码RNA-HULC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ULC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凋亡以及体内成瘤等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si-RNA干扰技术构建肝癌高表达基因(HULC)低表达CRC细胞系,下调HULC表达水平后,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侵袭/转移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ULC对CR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小鼠体内成瘤验证HULC的作用。结果: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提示HULC可促进CRC细胞增殖,流式实验发现HULC可显著抑制CRC细胞的凋亡能力,Transwell侵袭和转移实验均发现HULC能显著促进CRC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动物实验发现稳定转染sh-HULC组的肿瘤大小和重量,以及肿瘤组织内Ki-67的染色阳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LncRNA-HULC表达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并抑制凋亡。
徐飞刘九洋黄超群彭春伟熊斌杨肖军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结直肠癌增殖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对21例发生腹膜癌的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行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药物为羟基喜素碱(HTPC)20mg、丝裂霉素(MMC)30mg、生理盐水12000ml,温度(43±0.5)℃,时间60-90min。记录术后5d体温及心率变化、局部及全身性感染、胃肠道功能恢复、血液学及肝肾功能指标、切口愈合及拆线时间,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结果:入组患者21例,其中胃癌12例,结直肠癌5例,卵巢癌2例,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腹膜恶性间皮瘤1例。腹膜癌指数2-33(中位数11);手术时间4-10h(中位数6h);术后5d最高体温38.1℃;2例出现局部/全身性水肿,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术后1周内血象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第1天出现低蛋白血症者5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者3例,其他指标未见异常。拔胃管时间2-7d;进食时间3-8d;拆线时间8-18d;未出现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盆腔或全身感染。随访期31.5-57个月(中位数41个月),13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6例无瘤生存。结论: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好,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能有限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杨肖军杨国樑李雁卢玉兰刘少阳张京伟陈良冬
关键词:腹膜癌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
新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评价FOLFOX4新辅助化疗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1:1.5比例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58例,研究组23例接受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及辅助化疗,对照组35例直接手术后辅助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两组临床病理基线数据均衡可比。研究组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缓解率为43.5%。R0切除率(82.6%vs.82.0%)及淋巴结清扫数[16(0~49)枚vs.13(3~40)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数研究组[3(0~14)枚]显著少于对照组[6(0~27)枚](P=0.04)。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0月(95%CI:25.3~32.7)vs.22.0月(95%CI:18.2~25.8)(P=0.013),三年生存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3.9%vs.40.0%(P=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及肿瘤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及消化道毒性,患者均可耐受,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可能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延长生存期,不良事件无显著增加。
孙震杨肖军程伏林杨国樑熊斌李雁
关键词:胃癌新辅助化疗FOLFOX临床疗效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癌被引量:8
2007年
结直肠癌局域性进展可形成腹膜癌,大约10%的患者初诊即发现腹膜癌,有4%~19%的患者在根治术后随访期发生腹膜癌,25%~35%的复发患者以腹膜癌为唯一表现。全身化疗对此类腹膜癌只是姑息性治疗,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缩瘤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则可清除宏观和微观癌细胞。荷兰癌症中心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总结分析表明,接受完全缩瘤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期可达42.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5%、56%和43%,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法,已成为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标准治疗。
杨肖军杨国樑李雁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膜肿瘤灌注
腹膜癌的综合治疗策略
2017年
腹膜癌(PC)是在脏层或壁层腹膜表面呈播散性生长的一类肿瘤的总称,常继发于胃肠道恶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肝癌等,也可原发于腹膜,如腹膜假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原发性腹膜癌等,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定义为局部区域性疾病。以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为主,联合围术期腹腔化疗和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策略是治疗PC的标准方案。
熊斌黄朝群杨肖军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癌腹膜恶性间皮瘤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膜假黏液瘤壁层腹膜
miR-520a-3p靶向ABCG2增强乳腺癌细胞对多西他赛敏感性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miR-520a-3p对乳腺癌细胞多西他赛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索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乳腺外科确诊的45例乳腺癌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iR-520a-3p的表达水平。分析miR-520a-3p与乳腺癌化疗耐受和肿瘤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MCF-7/Doc和MDA-MB-231中miR-520a-3p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BCG2)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ABCG2的表达。转染miR-520a-3p mimic后,采用细胞毒性实验观察乳腺癌细胞对多西他赛敏感性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观察miR-520a-3p升高后,ABC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采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iR-520a-3p对ABCG2的靶向作用。结果:化疗耐药组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部位的miR-520a-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相关性分析发现,miR-520a-3p低表达与高TNM分期(III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iR-520a-3p在MCF-7/Doc和MDA-MB-231细胞中表达较在MCF-7细胞中下降(P<0.05),而ABCG2的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P均<0.05)。上调miR-520a-3p后,MCF-7和MCF-7/Doc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增强(P <0. 05),而ABCG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下降(P <0. 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则证实ABCG2是miR-520a-3p的靶基因。结论:miR-520a-3p可逆转MCF-7/Doc对多西他赛的耐药性,这一作用可能与负调控肿瘤耐药相关蛋白ABCG2的表达从而抑制药物外排有关。
徐飞石峰王军章彦万富贵杨肖军
关键词:乳腺癌ABCG2多西他赛化疗敏感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