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疫情
  • 2篇登革病毒
  • 2篇疫情分析
  • 2篇吸虫
  • 2篇吸虫病
  • 2篇肺吸虫
  • 2篇肺吸虫病
  • 2篇暴发疫情
  • 2篇病毒
  • 2篇虫病
  • 1篇登革热
  • 1篇东南沿海
  • 1篇疫情处置
  • 1篇疫情调查
  • 1篇中华按蚊
  • 1篇人体肠道
  • 1篇人体肠道寄生...
  • 1篇人体肠道寄生...
  • 1篇人体重要寄生...
  • 1篇生食

机构

  • 9篇台州市黄岩区...
  • 4篇台州市疾病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作者

  • 9篇林春萍
  • 3篇林海江
  • 3篇孔超
  • 2篇沈伟伟
  • 2篇陈贤
  • 2篇李艳
  • 2篇郑秀玲
  • 1篇吴琼海
  • 1篇梁鸿镖
  • 1篇赖江
  • 1篇翁坚
  • 1篇阮卫
  • 1篇许圆圆
  • 1篇胡雅飞
  • 1篇姚顺荣
  • 1篇夏生荣
  • 1篇赵雪萍
  • 1篇裘丹红
  • 1篇黄伟飞
  • 1篇姚立农

传媒

  • 2篇疾病监测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2篇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浙江东南沿海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评价2016年黄岩区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效果,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开展回顾性病例搜索,检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非结构蛋白的糖蛋白(NS1)抗原及登革病毒核酸,应用布雷图指数(BI)法监测蚊媒幼虫密度。结果 自9月1日指示病例发病至11月11日末例病例发病,黄岩区累计发现登革热病例88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临床表现以发热(93.18%)、乏力(60.23%)、皮疹(46.59%)、头痛(31.82%)、肌肉关节痛(31.82%)为主。本起登革热疫情有2个流行高峰期,即10月上旬和10月中下旬。病例分布于6个乡镇16个村居,其中男41例,女47例,男女比1:1.14;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30~<70岁年龄组为主。呈家庭(单位)聚集性。11例病例登革病毒核酸阳性,基因分型为登革病毒1型。自发现疫情到结束应急响应,黄岩区各乡镇的村居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重点街道的BI降至5以下。结论 这是一起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暴发疫情,传染源是隐性感染者和轻型患者,防控重点是蚊媒孳生环境的清理和成蚊的快速杀灭。
林春萍孔超贺嫦悠周静晓林海江沈伟伟李江麟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疫情处置
一例输入性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病例调查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调查黄岩区一例输入性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病例,为疟疾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病例诊治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集病例抗凝血作镜检和巢式PCR检测。结果该病例在赤道几内亚务工期间有疟疾发作史和治疗史,在回国后第1天即出现寒战、发热、头痛等疟疾典型临床症状,镜检确诊为恶性疟;给予青蒿琥酯针剂和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后,症状消失。此后在距上次发作的第110天又再次发病,疟疾快速诊断试纸(RDT)检测阴性,镜检误诊为间日疟;后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巢式PCR检测,判定前后两次发病分别为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感染。结论该病例是一例输入性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病例,今后应加强疟疾类型的鉴别诊断能力,防止漏诊误诊。
林春萍陈贤郑秀玲孔超郑媚贺嫦悠张玲玲
关键词:恶性疟
黄岩区艾滋病疫情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台州市黄岩区艾滋病疫情,为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黄岩区2000—2015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资料,对黄岩区艾滋病疫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人群分布和传播途径等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0—2015年黄岩区累计报告HIV/AIDS 227例,其中HIV感染者127例(55.95%),AIDS患者100例(44.05%)。其中2009—2015年累计报告202例(88.99%),男性171例(75.33%)、女性56例(24.67%);以20岁~及40岁~为主,分别为117例(51.54%)及85例(37.45%);本地居民121例(53.30%),外地居民83例(36.57%),主要来自云南、四川、河南等省份;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89.87%)。发现途径以医疗机构为主(54.19%),其次为自愿咨询检测(35.68%)。结论黄岩区HIV/AIDS以20~59岁人群为主,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主要发现途径是医疗机构检测和自愿咨询检测。
陈贤谭世刚郑秀玲林春萍李艳许圆圆吴琼海张玉成
关键词:艾滋病
黄岩区2006—2010年疟疾疫情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台州市黄岩区地处浙中沿海,辖区19个乡(镇、街道),本地人口59.6万人,流动人口约20万人。系中华按蚊传疟媒介地区,于1987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4年成为浙江省15个疟疾监测重点县之一,疟疾发病率始终控制在1/万以下。为了解疟疾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疟疾防制提供依据,现对黄岩区2006-2010年疟疾监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林春萍
关键词:疟疾监测疫情分析本地人口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发病趋势
浙江省台州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2021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台州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工作场所及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明感染来源和传播链,为改进COVID-19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资料和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涉及1家美容门诊部工作场所和3户家庭,流行病学关联病例18例,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中位数32岁。其中员工患病率为9.80%(10/102),家庭患病率为7.70%(5/78),客户患病率为0.58%(1/173)。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最长达2个月以上。[结论]引起该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为工作场所环境相对密闭、人员密集,未及时发现输入性传染源,导致点源暴发,并经家庭密切接触或聚餐等方式引起疫情扩散。
孔超何佳谕王文胜贺嫦悠李艳梁鸿镖胡雅飞林海江林春萍
关键词:聚集性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肺吸虫病群体暴发的调查报告被引量:6
2009年
2008年6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发生一起食醉蟹引起的肺吸虫病群体性暴发事件,本次事件中共18人食用过醉蟹,16人在食用醉蟹后几个小时到1周的不同时间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发热和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明显。采集15人血清(1人因转入外地医院而未能采集),用ELISA法进行肺吸虫抗体检测,结果为1例强阳性,2例阳性,2例弱阳性。16名发病者经病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考虑,确定为肺吸虫病群体性事件。
阮卫林春萍姚立农赖江夏生荣姚顺荣
关键词:肺吸虫病群体性事件
浙江省台州市一起生食醉蟹引起的急性肺吸虫病暴发疫情被引量:2
2010年
2008年6月浙江省台州市发生一起生食溪蟹引起的急性肺吸虫病暴发事件。16例患者有生食醉蟹史,罹患率为87.5%,平均潜伏期5 d,临床特征以腹胀、腹泻、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为主。
林春萍
关键词:醉蟹肺吸虫
黄岩区农村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分析
2010年
叶美霞汤恩婉赵雪萍黄伟飞林春萍
关键词:人体肠道寄生虫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体重要寄生虫
台州市本地感染登革病毒分子分型及溯源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对2016年台州市本地暴发的登革热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溯源分析。方法采集3例患者急性期血清进行抗原、抗体和核酸检测,并用C6/36细胞分离培养登革病毒。用RT-PCR方法扩增全长E基因,测定序列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I型病毒核酸、IgM抗体和NS1抗原。成功分离到3株I型登革病毒株,这3株病毒在同一进化分支上,属于I型登革病毒中的Genotype I亚型,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87%,氨基酸同源性为99.6%~99.8%。结论浙江省台州市本次登革热本地暴发病例可能由广东或东南亚输入而来。
王东红裘丹红翁坚盛莹林海江林春萍孔超周静晓沈伟伟
关键词:登革病毒E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