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泳婷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惠州市皮肤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足癣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标志
  • 1篇血清学标志物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血清
  • 1篇乙肝病毒血清...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念珠菌
  • 1篇阴道念珠菌病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染色
  • 1篇荧光染色法
  • 1篇真菌病
  • 1篇致病菌种
  • 1篇念珠
  • 1篇念珠菌
  • 1篇念珠菌病

机构

  • 4篇惠州市皮肤病...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惠州市皮肤病...

作者

  • 5篇林泳婷
  • 1篇董佳辉
  • 1篇黄小跃
  • 1篇张国平
  • 1篇陈忠城
  • 1篇凌小强
  • 1篇吴海娟
  • 1篇龚宇花
  • 1篇钟金城

传媒

  • 3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不同类型足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对不同类型足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8例拟诊足癣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予以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进行直接镜检,比较不同方法的阳性检出情况、阅片时间。结果荧光染色法对水疱鳞屑型足癣、角化过度型足癣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86%、83.33%,高于KOH湿片法的81.40%、53.33%(P<0.05);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对浸渍糜烂型足癣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色法对水疱鳞屑型足癣、角化过度型足癣、浸渍糜烂型足癣的阅片时间明显短于KOH湿片法(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对水疱鳞屑型足癣、角化过度型足癣的阳性检出率高于KOH湿片法,且阅片时间也明显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泳婷罗思琦
关键词:荧光染色法足癣
复方间苯二酚溶液联合美克对足癣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复方间苯二酚溶液联合美克对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足癣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应用复方间苯二酚溶液联合应用美克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1%硝酸咪康唑乳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停药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发现,经14d治疗后,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全部患者进行为期1周随访,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复方间苯二酚、美克在治疗足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使用方便,是理想的治疗足癣的外用方法。
龚宇花林泳婷
关键词:复方间苯二酚足癣
TRFIA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TRFIA)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步法定性检测HBV-M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FIA和ELISA分别检测436份血清标本的HBV-M。结果对于稍高于临界值的血清,TRFIA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结论 TRFIA检测HBV-M比ELISA敏感,能为乙肝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动态数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定量检测方法。
陈忠城凌小强林泳婷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惠州地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情复发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RVVC的患者50例和初次或偶发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发病前15项生活和生理状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RVVC组排在前5位的因素依次为:发病前5 d内性生活、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和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在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和性生活频率(≥3次)5个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VVC患者病情复发与发病前5 d内性生活、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和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有明显关系。
张国平董佳辉吴海娟林泳婷黄小跃
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性复发因素
浅部真菌病与病原菌菌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浅部真菌病种类和致病菌种分布特征。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初步诊断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987例作为研究对象,取临床标本进行镜检、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结果 987份送检标本中,镜检阳性标本280例(28.37%),培养阳性标本190例(19.25%),镜检结合培养阳性标本316例(32.02%),镜检结合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镜检阳性率和培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检测阳性的316例患者中甲癣147例(46.52%),手足癣72例(22.78%),体癣64例(20.25%),股癣29例(9.18%),头癣4例(1.27%);其中甲癣和手足癣多发于女性人群,股癣和体癣多发于男性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分离出的12种致病菌中红色毛癣菌103株(32.59%),念珠菌属78株(24.68%),须癣毛癣菌67株(21.20%),曲霉菌属14株(4.43%),暗色真菌属13株(4.11%),红酵母菌11株(3.48%),毛霉菌7株(2.22%),青霉菌属6株(1.90%),犬小孢子菌4株(1.27%),毛孢子菌属2株(0.63%),浅白隐球菌1株(0.32%),混合感染10株(3.16%)。结论培养结合镜检法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查法,浅部真菌病以甲癣、手足癣较为多见,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和念珠菌属为主。
钟金城林泳婷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致病菌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