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扬

作品数:16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4篇细胞
  • 4篇脑梗死患者
  • 4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急性脑梗死患...
  • 3篇蛋白
  • 3篇蛋白原
  • 3篇纤维蛋白
  • 3篇纤维蛋白原
  • 3篇纤维蛋白原水...
  • 3篇基因
  • 3篇基因频率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浆
  • 2篇血浆水平
  • 2篇颅内

机构

  • 12篇浙江大学医学...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省平阳县...

作者

  • 15篇柳扬
  • 7篇黄一宁
  • 6篇郑旭宁
  • 6篇朱雄超
  • 4篇潘家绮
  • 3篇丁德云
  • 3篇王书杰
  • 3篇张玲菊
  • 2篇伍婷婷
  • 2篇徐秋芳
  • 2篇张侃
  • 2篇李秀荣
  • 2篇罗本燕
  • 2篇王建琴
  • 2篇金海清
  • 1篇张艳艳
  • 1篇阮凌翔
  • 1篇汪波
  • 1篇高山
  • 1篇姚航平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浙江医学
  • 2篇Chines...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IL-8水平测定及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白介素8(IL-8)与脑梗死患者炎症损害之间关系。方法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6例脑梗死患者、34例体检正常者血清TGF - β1、IL-8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TGF-β1、IL-8水平分别为 (56.8±19.5)ng/ml、(98.8±62.7) pg/ml,对照组分别为 (32.4±13.6)ng/ml和 (29.5±13.8) pg/ml,两组TGF- β1、IL-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6.41,3.08,均P<0.01)。脑梗死组梗死体积≥6ml者 (26例 )TGF- β1、IL-8分别为 (63.7±15.6)ng/ml、(94.3±61.3) pg/ml,梗死体积<6ml者 (30例 )则分别为 (50.7±20.8)ng/ml、(102.7±64.6)pg/ml,两者比较TGF- β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1,P<0.05),IL-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0.09,P>0.05)。 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 β1、IL-8均升高 ,TGF- β1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可能有关。
朱雄超张侃罗本燕郑旭宁张艳艳金海清柳扬姚航平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8IL-8
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的改变。方法 选用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70.5±9.2岁,男/女:16/10例),在发病第一周内留取血样,其中10例患者第二周再次取血;20例健康体检者(68.3±11.2岁,男/女:11/9)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全血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血小板表面CD62p分子阳性的血小板百分数。结果CD62p^+血小板百分数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第一、二周,以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46±2.51、2.35±1.52和0.73±0.47,t检验示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高(第一周;t=7.42,P=0.00;第二周:t=3.29,P=0.00;10例患者发病第一周较第二周CD62p^+血小板百分数明显高(4.93±2.81和2.35±1.52%,t=3.54,P=0.06);第一周CD62p^+血小板百分数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的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血小板激活显著相关的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初期血小板活性最高,然后急剧下降,但仍较正常明显增高。
方亚平李敏伟郑旭宁朱雄超柳扬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小板功能流式细胞仪
扭转性发作1例报告
2001年
柳扬王建琴张玲菊徐秋芳丁德云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
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_(300)和皮肤交感反应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03年
郑旭宁陈炜张玲菊朱雄超张侃柳扬
关键词:抑郁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皮肤交感反应
急性脑梗死患者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初步探讨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455A/G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以及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 方法 91例脑梗死患者(63.5±10.1岁)、74例无血栓老年对照组 (60.6±10.8岁)和98例年轻对照组(健康献血员)(37.5±13.3岁)。PCR-RFLP(HaeⅢ)法分析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455A/G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使用PT时间法。计量资料间比较使用t检验,由于纤维蛋白原浓度呈非正态分布,故检验前作对数转化;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 结果 H2等位基因频率在男性脑梗死组明显较老年对照组高 (22.7%和7.1%,χ 2=5.56,P<0.02),在女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在无血栓的所有人群中(包括老年对照组和年轻对照组),H2等位基因频率随年龄增长的分布频率是:≤40岁, 21.3%; 41-59岁, 15.4%; ≥60岁, 10.2%;男性老年和年轻对照组中,H1H1基因型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87±96和234±58mg/dl)明显较H1H2-H2H2型(331±44和307±55mg/dl;t=2.53和9.67,P<0.05)低。在女性对照组中尚未发现同样现象。 结论 男性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受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455A/G多态性的影响,H2等位基因可能是男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柳扬潘家绮王书杰李秀荣黄一宁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基因频率高危因素血浆水平
超声增强剂利声显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介绍超声增强剂利声显在脑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和彩色编码经颅双功超声)检查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超声增强剂作用的机制、增强超声中二次谐波成像技术以及应用超声增强剂的优缺点。
柳扬黄一宁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利声显
原发单侧症状帕金森病双侧壳核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壳核磁共振波谱 (MRS)的改变情况 ,探索PD早期诊断的线索。方法 原发单侧症状PD患者 2 5例为PD组 ,健康人 2 5名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予以双侧壳核MRS检查 ,计算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肌酸 (Cr) 胆碱 (Cho)浓度。结果 原发单侧症状PD组患者其症状的对侧壳核NAA/Cho +Cr的比值较同侧和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 (分别为 0 8± 0 2 ,0 9± 0 3,1 1± 0 3;t =2 4 75 ,P <0 0 5和t=5 114 ,P <0 0 0 1)。对照组双侧壳核NAA/Cho +Cr的比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分别为 1 1± 0 3,1 1± 0 3;t =0 371,P >0 0 5 )。单侧症状PD患者其症状的同侧壳核NAA/Cho +Cr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 (分别为 0 9± 0 3,1 1±0 3;t=2 2 83,P <0 0 5 )。结论 单侧症状PD其症状的对侧壳核早期就可能存在神经元的缺失或神经胶质的增生 ,提示壳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作为PD早期或亚临床诊断的线索之一。
郑旭宁朱雄超阮凌翔张玲菊柳扬商德胜丁德云
关键词:帕金森病磁共振波谱肌酸MRS
急性脑梗死患者B淋巴细胞检测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液免疫的改变。方法 抽取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病程患者CD19+CD25- 和CD19+CD25+淋巴细胞百分比 ,其中8例患者作自身对照 ,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寻找影响CD19+CD25+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因素。结果 患者CD19+CD25+淋巴细胞百分比在出现症状8天内明显较8天之后高(0.62%±0.32%和0.39%±0.22% ,t=2.40,P=0.026),CD19+CD25- 细胞亦有一定的差别(16.88 %±8.13%和12.70 %±4.16% ,t=1.90,P=0.093) ;8例自身对照患者结果类似。仅有病程与CD19+CD25+淋巴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 (r= -0.51,P=0.002)。 结论
柳扬朱雄超徐陈槐罗本燕
关键词:脑梗死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
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和诊断的可靠性。资料和方法:选用浙江大学附一院1140例行TCD检查且颞窗良好的患者,同时记录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一般情况,利用SPSS9.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计算高血压(HT)、糖尿病(DM)、同患两种疾病(MIX)和不患这两种疾病(Nor)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频率,X2或Fisher检验HT、DM和MIX与Nor患者狭窄频率的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脑动脉狭窄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其中10例在TCD检查后3天内行MRA或/和DSA检查,比较TCD和MRA/DSA的一致性。结果:TCD诊断HT、DM、MIX和Nor患者MCA狭窄的频率分别为9.3%、8.9%、20.4%和1.8%(其余血管从略);HT、DM和MIX远较Nor患者有更高的MCA狭窄频率(X2=30.8,P<0.05、P=0.007、P=0.000);HT和DM是引起MCA狭窄的独立高危因素。对于MCA,TCD检查与MRA/DSA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TCD技术对颅内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是可靠的。TCD检查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独立高危因素,引起较高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
柳扬伍婷婷徐秋芳郑旭宁黄一宁
关键词:TCD技术颅内脑动脉狭窄
急性脑梗死患者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初步探讨β 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 4 5 5A/G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以及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方法  91例脑梗死患者 (6 3 5± 10 1岁 )、74例无血栓老年对照组 (6 0 6± 10 8岁 )和 98例年轻对照组 (健康献血员 ) (37 5± 13 3岁 )。PCR RFLP (HaeⅢ )法分析 β 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 4 5 5A/G多态性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使用PT时间法。计量资料间比较使用t检验 ,由于纤维蛋白原浓度呈非正态分布 ,故检验前作对数转化 ;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结果 H2等位基因频率在男性脑梗死组明显较老年对照组高 (2 2 7%和 7 1%,χ2 =5 5 6 ,P <0 0 2 ) ,在女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 ;在无血栓的所有人群中 (包括老年对照组和年轻对照组 ) ,H2等位基因频率随年龄增长的分布频率是 :≤ 4 0岁 ,2 1 3%;4 1- 5 9岁 ,15 4 %;≥ 6 0岁 ,10 2 %;男性老年和年轻对照组中 ,H1H1基因型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2 87± 96和 2 34± 5 8mg/dl)明显较H1H2 H2H2型 (331± 4 4和 30 7± 5 5mg/dl;t =2 5 3和 9 6 7,P <0 0 5 )低。在女性对照组中尚未发现同样现象。结论 男性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受β 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 4 5 5A/G多态性的影响 ,H2等位基因可能?
柳扬潘家绮王书杰李秀荣黄一宁
关键词:脑梗死纤维蛋白原基因频率高危因素血浆水平
全文增补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