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丹青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空军装备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环流
  • 4篇环流模式
  • 4篇大气环流
  • 4篇大气环流模式
  • 3篇动力框架
  • 2篇稳定性
  • 1篇地形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平分辨率
  • 1篇涡旋
  • 1篇螺旋波
  • 1篇科里奥利力
  • 1篇积分
  • 1篇方程组
  • 1篇差分方程
  • 1篇差分方程组
  • 1篇垂直分辨率
  • 1篇大地形
  • 1篇值模拟

机构

  • 6篇解放军理工大...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空军装备研究...

作者

  • 6篇张铭
  • 6篇梁丹青
  • 4篇曾庆存
  • 1篇王爱慧
  • 1篇张东凌
  • 1篇林朝晖
  • 1篇赵艳玲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分块地形坐标大气环流模式动力框架对大地形强迫的数值模拟
本文利用我们研制的分块地形坐标大气环流模式的动力框架,对青藏高原等大地形的纯动力强迫作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地形强迫平均槽脊的分布特征;发现初始场不同,地形强迫产生的扰动系统其位置和强弱均不同;研究了地形纯机械动力强迫对准定...
梁丹青张铭曾庆存
关键词:数值模拟动力框架
文献传递
两层正压涡旋稳定性问题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从柱坐标中线性化的两层均质流体的正压原始方程组出发 ,从广义能量的角度 ,研究了该模型中涡旋波的稳定性问题 ,发现此时不仅可存在广义正压不稳定和超高速不稳定 ,当上下层扰动厚度场反相时还有新的不稳定类型发生。
赵艳玲梁丹青张铭
关键词:稳定性
两层正压流体涡旋中螺旋波的不稳定被引量:7
2003年
利用线性化的两层正压原始方程模型,对有水平和垂直切变基流的圆形涡旋中螺旋波的不稳定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基流失稳时,涡旋中不稳定扰动的厚度场、速度场在上、下两层都具有明显的螺旋结构,下层的螺旋结构要较上层复杂。基流垂直切变越大则越易失稳。失稳时上、下层扰动的配置接近反位相,故该螺旋波结构相应于斜压模。此时螺旋波上的扰动中心在切向是逆基流传播的,在径向则基本没有传播,而螺旋臂的整体运动缓慢。失稳的螺旋波其散度场要较涡度场明显,物理量的配置也大体符合重力惯性波的情况,故可认为其是重力惯性波的不稳定所致。本模型中该螺旋波的形态与实际热带气旋中的螺旋云(雨)带很相象。
梁丹青张铭
关键词:涡旋螺旋波
分块地形坐标大气环流模式的动力框架及其整体性质被引量:1
2005年
介绍了分块地形坐标大气环流模式的动力框架及该框架微、差分方程组的整体性质。目前该框架水平分辨率为 4°× 5°,垂直分辨率有 9层和 2 1层两个版本。给出了该框架的控制方程组及其差分形式、边界条件、时间积分方案等。该框架的微、差分控制方程组均满足总质量守恒、平流项二次守恒、科里奥利力不作功和总有效能量守恒 ;且未引入虚假的源和汇 ,保持了该框架计算过程中的物理真实性。该模式框架在主流微机上能长时间稳定积分 ,并可作有关地形的数值试验。
梁丹青张铭曾庆存
关键词:大气环流模式差分方程组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科里奥利力
分块地形坐标大气环流模式框架的计算稳定性及数值试验被引量:3
2005年
用数值试验方法讨论了分块地形η坐标大气环流模式动力框架的计算稳定性;采用实际初始场,该框架能够长期稳定地积分。在积分前100d内总有效能量变化很小,总质量守恒、各物理量场的数值和波形都得到很好保持,这表明该框架稳定性好。在分析了该框架的积分结果后可知其合乎物理事实,与IAP2.0的动力框架相比,能更好地反映出大地形的环流形势,这说明有大地形时采用分块地形η坐标要较σ坐标好。另外,还对青藏高原等大地形的纯机械强迫作了数值试验,得到了地形强迫平均槽脊的分布特征,给出了地形纯机械强迫造成的准定常行星波的图像。这些工作表明采用分块地形η坐标处理大地形是合理可行的。
梁丹青张铭曾庆存
关键词:大气环流模式稳定性
分块地形坐标大气环流模式动力框架及其积分结果分析
2003年
给出了分块地形坐标大气环流模式的动力框架及其积分结果,采用该坐标可解决陡峭地形的问题.该框架的微分和差分方程组具有总质量守恒、平流项二次守恒、科氏力作功为零、总有效能量守恒等特点,其时间积分方案则采用改进的非线性迭代.对该框架的9层和21层版本的积分结果作了能量检测,同相应的IAP AGCMⅡ和AGCM-Ⅲ的动力框架相比,其动能和总有效位能的变化均与之相近证实了该框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长期积分.该框架较原IAP AGCM动力框架更能反映复杂大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表明分块地形坐标要较原坐标为优.最后用21层版本研究了地形对准定常行星波的影响,结果也证实了该框架的正确合理性.
林朝晖张铭梁丹青王爱慧张东凌曾庆存
关键词:大气环流模式动力框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