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恩和

作品数:50 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颅脑
  • 16篇创伤
  • 12篇手术
  • 12篇重型
  • 12篇颅脑创伤
  • 12篇脑创伤
  • 11篇脑损伤
  • 9篇重型颅脑
  • 9篇颅脑损伤
  • 8篇外科
  • 8篇膜下
  • 7篇动脉瘤
  • 7篇伤患者
  • 6篇动脉
  • 6篇切除
  • 6篇重型颅脑创伤
  • 5篇血管
  • 5篇亚低温
  • 5篇亚低温治疗
  • 5篇蛛网膜

机构

  • 46篇天津市环湖医...
  • 4篇天津市脑系科...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学院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天和医...
  • 1篇天津市神经病...

作者

  • 50篇梁恩和
  • 11篇杨玉山
  • 8篇陈荷红
  • 6篇张昕
  • 6篇于洋
  • 6篇闫华
  • 6篇王虎
  • 5篇姚鑫
  • 5篇张琳瑛
  • 5篇只达石
  • 4篇洪健
  • 4篇孙宏声
  • 4篇杨帆
  • 3篇郝继山
  • 3篇陈悦达
  • 3篇肖绪林
  • 3篇王雪原
  • 3篇张国斌
  • 3篇梁思泉
  • 3篇陈文裕

传媒

  • 9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天津医药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现代神经疾病...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提高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的认识水平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PNS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 2 4例病人发病 1~ 14d内DSA检查均阴性 ,经治疗全部治愈出院 ,平均病程 2 9d。随访 3个月至 5年 ,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结论 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 ,提高对其认识 ,对临床治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梁恩和郝继山杨玉山李庆彬赵理乐
关键词:中脑脑池蛛网膜下腔出血
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区腹侧肿瘤的临床体会被引量:2
2015年
颅颈交界区是颅底的一个特殊区域,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切除有很大难度,一直是神经外科和颅底外科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自1972年Hammon和Kempe[1]提出一种从枕下远外侧方暴露椎基底动脉瘤的术式以来,该入路得到了不断改进.1990年Sea和Sekhar[2用该入路成功地处理下斜坡和延髓腹侧的硬膜内病变,并倡议将该入路普及为处理下斜坡病变的常规入路.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国内也相继开展了此入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34].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此入路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肿瘤26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陈东陈文裕陈荷红张晓东梁恩和
关键词: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床体颅底外科
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疗效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sTBI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脑神经、抗炎、抑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增加康复高压氧、正中神经电刺激、小脑顶核电刺激及床旁运动治疗。治疗期间连续监测两组患者颅内压及脑组织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braintissueoxygen,PbtO2)。治疗前、治疗后15d对患者,进行GCS评分,并行单光子发射CT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aom—putedtomography,SPE—CT)检查评价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CS评分为(10.18±3.75)分,对照组为(8.33±2.36)分(P〈0.05),其中治疗组改善更显著。治疗组脑血流灌注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从治疗第5天开始,治疗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第6天开始,治疗组Pbt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提高sTBI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加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于洋梁恩和张琳瑛朱志中闫华
关键词:脑损伤康复高压氧
经血管内途径与体表方式降温治疗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经血管内途径与体表方式降温治疗的各自特点.方法:自2005.4~2009.10期间在对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病人(GCS≤8)进行亚低温治疗过程...
张国斌梁恩和黄楹只达石陈悦达曹德晨张昕杨帆闫华王虎洪健徐鹏
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CVS)发生率高达30%~70%[1],是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动脉瘤性SAH的病理生理机制虽没有得到精确阐明,但国内外多数学者都认为,CVS明显地同蛛网膜下腔存有积血有关.自1999年3月起,本组124例SAH患者经过病因治疗后,接受腰大池持续引流术(lumbar drainage,LD),降低了CV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梁恩和郝继山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
中、青、少年非高血压脑干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1995年
近年来,随着CT、MRI的应用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血管畸形出血所致脑干血肿的诊断及治愈率有明显提高。现将我院收治的12例经CT和MRI及手术证实的脑干血肿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为12~44岁,平均25.2岁。均无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2例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 二、临床表现:急性起病者9例。
梁恩和张昕焦德让陶宗民周玉颖赵为逊
关键词:血管畸形脑干血肿CT外科手术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动态观察——附8例报告被引量:3
1998年
自CT问世以来,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断变得可靠,经非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但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逐渐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比较少见。现将我院自1994年5月~1995年5月1年间动态观察到的8例报告如下。
梁恩和陈荷红刘敬业张楷文苏晨方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病例报告
导航辅助的颅底手术中动眼神经监测
2010年
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解剖学及显微神经外科学快速发展,颅底外科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术中脑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脑神经麻痹仍然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尤其是动眼神经损伤后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梁恩和杨帆梁思泉陈步东杨玉山姚鑫
关键词:神经监测手术中导航动眼神经损伤脑神经麻痹
早期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高压氧(HBO)及亚低温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重型TBI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亚低温组及对照组。3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ICP)、止血、营养脑神经、抗炎、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亚低温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亚低温干预,联合治疗组则同时辅以亚低温及HBO治疗。治疗期间连续监测各组患者ICP及脑组织氧分压(PbtO,);于治疗前、治疗10d后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对各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GC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联合治疗组GCS评分[(10.13±2.75)分]、亚低温组GCS评分[(9.37±2.11)分]及对照组GCS评分[(6.29±2.3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GCS评分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从治疗第5天开始,联合治疗组[CP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从治疗第7天开始,联合治疗组脑组织PbtO,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早期HBO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对加速其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于洋张琳瑛梁恩和
关键词:重型颅脑创伤高压氧亚低温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后递质类氨基酸释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从临床角度研究亚低温疗法对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EAA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机理。方法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于伤后第1d、第列、第7d采集脑脊液样本,对代表EAA的天冬氨酸(Asp)、谷氨酸(Olu)进行定量分析.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亚低温组与常规组比较,脑脊液中Asp、Olu浓度在治疗第一天无显著差异,但在后面的第三天和第七天两组显示出显著差异。结论经过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神经系统中EAA的释放得到明显抑制。
水涛路剑梁恩和
关键词:亚低温颅脑损伤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