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雪开

作品数:11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献血
  • 8篇献血者
  • 4篇无偿
  • 4篇无偿献血
  • 4篇机采
  • 4篇机采血小板
  • 4篇采血
  • 3篇无偿献血者
  • 3篇护理
  • 2篇心理
  • 2篇溶血
  • 2篇细胞
  • 2篇献血反应
  • 1篇蛋白
  • 1篇短信
  • 1篇新鲜血
  • 1篇新鲜血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血浆

机构

  • 11篇广州血液中心

作者

  • 11篇梁雪开
  • 6篇苏玮
  • 6篇戚艳萍
  • 6篇何博
  • 5篇欧阳剑
  • 5篇黄晓斌
  • 4篇刘诗
  • 3篇黎美娜
  • 2篇游冉冉
  • 2篇梁小帆
  • 2篇黄健华
  • 1篇张婷

传媒

  • 2篇广州医药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广州血液中心24 886例参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献血资料,统计分析其淘汰原因。结果 2014—2016年机采血小板淘汰率分别为5.82%、5.60%和4.97%。征询不合格、查体不合格、快速检测不合格、采血过程不合格及血液复检不合格淘汰占淘汰总数的构成比分别为12.11%、13.67%、39.60%、16.64%、17.98%,其中以快速检测不合格原因最多。初次献血者淘汰率高于再次献血者(12.58%比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检测不合格是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的主要原因,血站在招募和献血服务中对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解疑和干预,可能会提高血液初筛合格率,减少献血人员流失。
黄健华刘诗梁雪开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
固定无偿献血者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固定献血者定期献血对其体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水平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中心参加献血的固定献血者当中随机抽取240人(份)的血样[(4~5 mL/人(份)),EDTA-2K抗凝管]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200名正常值范围内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Ferene法测定2组受检者的血清铁(SI),化学发光测定血清铁蛋白(SF),以及鞘液电阻法测定血常规等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受检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血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值范围;SI(mol/L)为17.13±4.36 vs 17.82±5.78(P>0.05),SF(ng/mL)为98.34±52.74 vs 147.52±91.52(P<0.05)。结论固定无偿献血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献血者的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因此在统筹献血活动时需密切随访以上指标,保障固定献血者安全。
何博苏玮苏玮欧阳剑梁雪开黄晓斌
关键词:固定献血者血清铁蛋白血清铁
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究不同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一对一"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一对多"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献血者心理状态和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献血反应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5.0%)(P<0.05)。结论对于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应用全程"一对一"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高质量完成机采血小板工作,值得推广。
梁雪开游冉冉刘诗梁小帆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护理模式心理状态献血反应
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影响效果评价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血站接收的部分首次献血人员2 4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 200 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人员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献血人员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献血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献血反应率。
苏玮何博黎美娜梁雪开欧阳剑戚艳萍黄晓斌
关键词:心理护理献血反应
新鲜血浆溶血程度对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溶血程度对Ⅷ因子活性的影响,确定新浆制备过程能否混入少量红细胞。方法用2U新鲜血浆稀释1%浓度血红蛋白标准品,制备血红蛋白终浓度为0.1%、0.2%、0.3%、0.4%的新浆各50ml,静置20分钟,用血凝仪检测稀释前后新浆内Ⅷ因子活性。结果0~0.4%Hb区间Ⅷ因子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轻微溶血不会影响Ⅷ因子活性,不需去除新浆内少量红细胞。但由于红细胞混入量难以确定,为保证新浆质量,建议新浆都要二次离心去除红细胞。
梁雪开
关键词:溶血新鲜血浆
献血者因素对保存期间红细胞溶血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献血者因素,如年龄,性别,民族等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方法采集全血,制备红细胞悬液,检测储存溶血、渗透性溶血、氧化应激溶血的相关参数,并进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因素在储存溶血(男性0.41%vs.女性0.35%,P<0.01)和渗透性溶血(男性30.5%vs.女性2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民族因素在渗透性溶血差异存在显著性,多因素分析发现储存溶血与性别,壮族和瑶族以及年龄显著相关(P<0.01)。结论献血者因素是红细胞储存质量的独立因素,为制定红细胞保存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何博苏玮苏玮欧阳剑梁雪开黄晓斌
关键词:献血者红细胞溶血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短信回复率及满意率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短信回复率及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献血人员本血液中心献血的人员30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人员对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短信回复率分别为59.60%和5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7.65%和8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献血者满意度。
苏玮何博黎美娜梁雪开欧阳剑戚艳萍黄晓斌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干预无偿献血满意率
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广州血液中心采集血小板的6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30例连续固定献血者为观察组,另30例首次献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献血者的血小板功能。结果:采血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R值、K值、α角及M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值、K值、α角及MA值有所改变,其中K值、α角、MA值与采血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机采血小板后,献血者的血小板数量及功能仍处于正常范围,未影响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及献血者的健康,满足了临床用血的需求。
梁雪开游冉冉刘诗梁小帆
关键词:血小板献血者血液疾病
对比分析献血后血肿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献血者献血后血肿(瘀斑)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7例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后出现血肿(瘀斑)的献血者,根据其采用处理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n=66)、乙组(n=48)、丙组(n=33),为甲组献血者实施冷热敷法,为乙组献血者实施马铃薯片贴敷法,为丙组献血者实施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外敷法。结果乙组献血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甲组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丙组献血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甲组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P<0.05),丙组献血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乙组献血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结论献血者献血后血肿应用喜疗妥软膏外敷法疗效确切,可使其身心健康得到改善。
黄晓斌苏玮苏玮何博戚艳萍张婷
关键词:喜辽妥
白细胞滤除对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随机选取单供者机采血小板20U在(22±2)℃条件下振荡,并低温保存24~96h后。使用血小板型白细胞过滤器进行过滤,分别检测机采血小板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浓度、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单位容量、白细胞量、血小板膜表面CD 62P表达率、血小板凝血指数MA值,并计算白细胞去除率和血小板损失率。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机采血小板残留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滤前白细胞计数(P〈0.05),白细胞去除率达到了99.87%。血小板损失率为(8.02±4.12)%,明显低于20%的国家标准规定(P〈0.05);过滤后的血小板膜表面CD 62P表达率出现轻度下降(P〉0.05),但滤盘灌注液内血小板膜表面CD 62P表达率却明显高于滤前(P〈0.05);过滤后血小板MA值出现轻度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以有效去除机采血小板中混杂的白细胞,使血小板损失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且对于血小板凝血活性影响较小。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机采血小板达到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及HLA同种免疫的质量要求。
梁雪开刘诗黄健华
关键词:白细胞机采血小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