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肌
  • 6篇心肌梗死
  • 6篇梗死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动脉
  • 3篇血脂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脏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血脂异常
  • 2篇预后
  • 2篇衰竭
  • 2篇综合征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介入

机构

  • 13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3篇欧阳平
  • 8篇汪自龙
  • 8篇魏勇
  • 6篇杨婉花
  • 5篇费民忠
  • 3篇沈国英
  • 2篇刘长芳
  • 2篇叶冬英
  • 1篇王齐兵
  • 1篇刘少稳
  • 1篇姜衡
  • 1篇杨静
  • 1篇梁春
  • 1篇张宏泽
  • 1篇王芹
  • 1篇吴宗贵
  • 1篇于曼丽
  • 1篇石斌
  • 1篇刘鸿翔

传媒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人群血脂异常特点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探讨合并不同危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有无差异及各自的血脂异常特点。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检测血脂水平。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分别将其分为:低龄组与高龄组;男性组与女性组;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空腹血糖正常组与空腹血糖异常组,将各组内的血脂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低龄组共73例,其中男51例,女22例;高龄组共37例,其中男17例,女20例。二者的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组TG[(1.47±1.04)mmol/Lvs.(1.05±0.41)mmol/L]、LDL/HDL(2.69±0.92vs.2.32±0.85)和TG/HDL(1.41±1.19vs.0.93±0.45)较高龄组高(P值均<0.05),而其他血脂指标[包括TC、HDL、LDL、TC/HDL、N-HDL、脂蛋白(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的男性发病年龄明显早于女性[(63.18±15.04)岁vs.(74.36±11.23)岁,P<0.01]。女性组TC[(4.84±1.25)mmol/Lvs.(4.41±0.94)mmol/L]和HDL[(1.28±0.36)mmol/Lvs.1.09±0.24)mmol/L]均高于男性组(P值均<0.05),其他血脂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58.18%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在性别比和平均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TC[(4.81±1.09)mmol/Lvs.(4.25±0.99)mmol/L]、LDL[(3.00±0.89)mmol/Lvs.(2.63±0.87)mmol/L]、TG[(1.47±1.10)mmol/Lvs.(1.13±0.46)mmol/L]及N-HDL[(3.61±1.04)mmol/Lvs.(3.13±0.94)mmol/L]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值均<0.05),其他血脂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空腹血糖正常组与空腹血糖异常组比较在性别比和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C[(4.87±1.18)mmol/Lvs.(4.38±0.97)mmol/L],TG[(1.63±1.24)mmol/Lvs.(1.12±0.50)mmol/L]和TG/HDL(1.52±1.41vs.1.07±0.61),N-HDL[(3.70±1.04)mmol/Lvs.(3.22±0.98)mmol/L]在空腹血糖异常组明显高于空腹血�
魏勇欧阳平汪自龙沈国英杨婉花费民忠贺茂荣
关键词:心肌梗死高脂血症高血糖症高血压
血浆脑钠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监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评估价值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联合监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测定50例ACS患者发病24h及14d和15例冠脉造影无明显狭窄对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hs-CRP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ACS患者发病24h、14d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的BNP和hs-CRP水平亦均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P<0.05)。ACS患者发病后24h的血浆BNP和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Gensini积分)、冠心病危险因素积分(RSC)无显著相关,但第14天的血浆BN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11.P<0.05),第14天的血浆hs-CRP水平与RSC、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375,P<0.05;r= 0.423,P<0.05)。第14天的血浆BNP明显升高组(>80 pg·ml^1组),其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高BNP组(<80pg·ml^1)。4周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BNP明显升高组(<80pg·ml^1组)(P<0.05)。结论:血浆BNP和hs- CRP水平的联合监测有助于ACS病情及预后的评估,对ACS的危险分层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杨婉花汪自龙欧阳平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脑钠素超敏C反应蛋白预后
血小板微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程度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微粒(PMP)的变化对危险程度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ACS患者ST段抬高型心梗(STEAMI组)20例,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AMI组)20例,不稳定心绞痛20例(UA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每组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和CD40L含量的变化。根据GRACE评分法将ACS组60例患者分为高危组(GRACE评分≥133分)34例、低中危组(GRACE评分<133分)2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微粒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并观察两组的住院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心衰发生率、28天的死亡率,并继续随访24个月的再次心梗、1年死亡率情况。分析血小板微粒值的高低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患者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NSTEAIM组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明显低于STEAIM组(P<0.05);UA组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明显低于STEAIM组(P<0.05);低中危组患者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明显低于高危组(P<0.05);低中危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心衰发生率、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高危组患者(P<0.05);继续随访24个月后低中危组患者再次心梗率、1年死亡率明显低于高危组患者(P<0.05)。结论 PMP的变化可以预测老年ACS患者危险程度及对疾病预后。
杨婉花石斌刘长芳叶冬英张宏泽刘鸿翔欧阳平
关键词:血小板微粒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活化
急性心肌梗死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血脂异常差异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ASCI)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调查,掌握二者间血脂异常的差异和各自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140例和AASCI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经详细询问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在入院第1天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检测各血脂指标。比较AMI与AASCI患者各危险因素及血脂参数间的差异,分析两者复合血脂异常情况的不同点。结果两组间的血脂参数比较,AASCI组的总胆固醇[TC,(4.84±1.24)mmol/Lvs.(4.50±1.12)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3.16±1.09)mmol/Lvs.(2.83±0.89)mmol/L,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1.26±0.39)mmol/Lvs.(1.15±0.30)mmol/L,P<0.05]和载脂蛋白A[(1.31±0.25)mmol/Lvs.(1.20±0.26)mmol/L,P<0.001]明显高于AMI组,而其他血脂参数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约35%的AMI或AASCI患者血脂常规四项完全正常。AMI与AASCI比较,AMI患者(25.71%vs.12.88%,P<0.01)有更为严重的单纯性低HDL血症(TC正常+低HDL+LDL正常+TG正常)。血脂单项异常表现率在AMI组最高的是低HDL血症(48.33%),而在AASCI组最高的是高LDL血症(37.12%)。两组间的血脂单项异常表现率比较,AMI组的低HDL表现率明显高于AASCI组(48.33%vs.26.52%,P<0.05)。结论 AASCI的坏胆固醇(TC、LDL)水平和好胆固醇(HDL)水平均明显高于AMI,但两组间的"坏/好胆固醇比"(TC/HDL、LDL/HDL)无差别。AMI较AASCI存在更为严重的低HDL血脂异常。
魏勇欧阳平汪自龙沈国英王芹费民忠贺茂荣
关键词: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改良压迫止血法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压迫止血法在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648例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随机进入对照组(322例)和改良组(3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按压20~30min后,用纱布卷覆盖固定,再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约1kg沙袋压迫穿刺部位4~6h,术侧下肢制动并绝对卧床24h后撤除加压包扎;改良组用一2.5(长)×1.5(宽)×1.0(厚)cm3大小的纱布方块(事先用无菌纱布对折)加压于穿刺部位,观察并确定在该压迫点和加压力度下穿刺点无出血后,直接用无菌纱布(约5~7层)、绷带卷、8~12层无菌纱布依次覆盖,再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术侧下肢制动6h,卧床20h后撤除加压包扎下床活动。结果两组在出血、血肿、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制动时间及腰背酸痛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的压迫止血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可行的股动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方法 。
汪自龙欧阳平王齐兵
关键词:止血技术股动脉
罕见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被引量:1
2012年
报告1例罕见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救治体会如下。
杨婉花欧阳平魏勇刘长芳叶冬英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房颤动组25例和非心房颤动组120例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比较,心力衰竭发生率(32%比11%)及病死率(36%比12%)前组均高于后组(P<0.05)。心房颤动组冠状动脉的2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P<0.05)。心房颤动早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右冠状动脉近端阻塞为主(P<0.05),心房颤动迟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为多。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预后差。
杨婉花欧阳平汪自龙沈国英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
硝酸酯类药出现头痛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2007年
目的比较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及5-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后头痛发生率的差异,以探讨其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因新发胸痛怀疑为冠心病而住院诊治的260例患者,除外有慢性头痛病史、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或冠状动脉手术史的病例。入院后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应用硝酸酯类药物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137例,非冠心病123例。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无头痛定义为筛选试验阳性,反之定义为阴性。结果冠心病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积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03±0.81 vs.0.82±0.67,P<0.05)。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后,冠心病组头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20.43%vs.70.73%,P<0.01)。筛选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56%,特异性为70.73%,阳性预测值为75.17%,阴性预测值为75.65%,准确性为75.38%。结论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是否出现头痛可作为鉴别诊断胸痛是否为冠心病的简便可靠的方法。
欧阳平汪自龙杨婉花施月萍杨静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痛头痛硝酸酯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1
2010年
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利尿剂是标准治疗中的基础成分。然而近25%~30%的心衰患者会发生利尿剂抵抗。尤其在中度或重度心衰患者,利尿剂抵抗的发生率更高。利尿剂抵抗与慢性心衰患者的总病死率以及因猝死或泵衰竭导致的死亡有独立相关性,所以其本身也是判断心衰预后的重要因子。现就利尿剂抵抗的定义、发生机制、处理策略几方面进行综述。
魏勇欧阳平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慢性心衰患者总病死率发生率
抗栓不足致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栓治疗的要点,防止抗栓不足所致的脑梗死等并发症。方法对我院1例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胸痛持续不缓解入院,急诊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确诊为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予肝素、氯吡格雷及拜阿司匹林三联抗栓,降压,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心力衰竭纠正后停用氯吡格雷及拜阿司匹林,并叠加使用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吐词不清,左侧巴氏征阳性,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结论房颤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易并发心源性脑栓塞,故抗栓方案的选择力求抗栓获益/出血风险最大化,并尽可能短期应用以减少急性期心脑血管栓塞事件。
魏勇欧阳平汪自龙费民忠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肌梗死血栓形成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