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文君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心肌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压
  • 3篇炎症
  • 3篇介入
  • 3篇高血压
  • 3篇梗死
  • 2篇心功能
  • 2篇心室
  • 2篇心室肥厚
  • 2篇沙坦
  • 2篇他汀
  • 2篇综合征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2篇左心室肥厚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1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11篇武文君
  • 6篇高兰兰
  • 4篇冯崴
  • 3篇汪朝晖
  • 2篇王廷涛
  • 2篇张俊
  • 2篇朱建
  • 1篇熊守庆
  • 1篇张鹏
  • 1篇王廷涛
  • 1篇王邦宁
  • 1篇刘群
  • 1篇宣玲
  • 1篇张效明
  • 1篇年静
  • 1篇陈燕
  • 1篇田聪
  • 1篇朱建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旋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1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使用左旋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结构、心率变异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00%;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T)、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T)、左室重量指数(LVMI)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平均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窦性心律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高于对照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可以提升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率变异性。
高兰兰冯崴武文君王廷涛沙莎王茂松朱建
关键词:左旋氨氯地平坎地沙坦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率变异性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上游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急诊PCI的60例急性STEMI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30例)和术前不用替罗非班(对照组,30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的基本情况,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ST段回落、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出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MI 0-1级13 vs 15,TIMI 2级12 vs 11,TIMI 3级5 vs 4,P>0.05),但术后即刻前向血流,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MI 0-1级0 vs 2,TIMI 2级2 vs 8,TIMI 3级28 vs 20,P<0.05)。两组ST段回落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32%±18.36%) vs (71.18±19.22%),P>0.05]。观察组术后6h血清心肌标志物值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18.4±55.8) vs (178.8±63.2)U/L, P<0.05;心肌钙蛋白T(cTnT):(2.18±0.69) vs (3.21±0.46)ng/L,P<0.05]。术后出血并发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6.67%,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EMI时,在术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患者的心肌灌注,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张鹏汪朝晖冯崴武文君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
Wellens综合征1例
2013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0岁,因突发胸痛1d入院。入院前1天反复发作胸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样疼痛,持续数分钟至十分钟不等,多能自行缓解。入院时胸痛已缓解。查体:血压160/100mmHg(ImmHg=0.133kPa),神志清楚,
汪朝晖武文君高兰兰
关键词:WELLENS综合征
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及其预后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造影结果明确为冠心病患...
王邦宁武文君
关键词:N端脑钠肽前体冠心病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术后瑞舒伐他汀强化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择期行PCI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一次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BNP前体、心脏超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前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在临床辅助疗效方面,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改善心功能。
高兰兰武文君沙莎年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瑞舒伐他汀炎性因子心功能
循环miR-26b水平变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循环miR-26b水平变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诊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32例,检测患者循环miR-26b水平,以其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作为临界值,分为miR-26b低水平组(对照组,n=76)和miR-26b高水平组(观察组,n=56)。比较2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及NYHA心功能分级,分析miR-26b与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ROC曲线预测循环miR-26b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心室肥厚(LVH)病例数均降低(t=12.031、12.003、12.738,χ^2=65.558,P均=0.000),E/A值升高(t=8.219,P=0.000)。循环miR-26b水平与IVST、LVPWT和LVMI均呈负相关(r=-0.493、-0.526、-0.789,P均<0.001),与E/A值呈正相关(r=0.421,P<0.001)。对照组心功能减退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χ^2=42.861,P=0.000)。年龄、IVST、LVPWT及LVMI增加是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26b水平升高则是保护因素(P<0.01)。循环miR-26b水平诊断老年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最佳临界值为8.83,敏感度为81.4%,特异度为78.9%,约登指数为0.603。结论循环miR-26b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呈负相关,与左室舒张功能呈正相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伴舒张功能不全的保护因素,同时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诊断。
冯崴张俊武文君高兰兰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功能
不同治疗途径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与药物治疗两种途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探讨AMI发病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选取60例AMI病人作为观察组,其中30例行PCI+药物治疗(PCI组),另外3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药物组),并择同期健康体检中心30名无特殊治疗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当日外周血以及治疗30 d后观察组门诊随访的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观察组当日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3^+CD8^+、CD19+B百分比增加,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30 d后,PCI组与药物组相比,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结果与之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8^+比值与cTnI呈负相关关系(r=-0.53,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参与AMI免疫炎性反应,PCI治疗使AMI病人心肌免疫炎性损伤得到不同程度修复。CD4^+/CD8^+比值与cTnI呈负相关,CD4^+/CD8^+比值越低,cTnI值越高,提示心肌损伤越严重,预后越差。
沙莎武文君冯崴
关键词:心肌梗死淋巴细胞亚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流式细胞术
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NLRP3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指标的关联性
2022年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NLRP3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2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以及NLRP3水平,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检测研究组患者NLPR3基因rs10754558位点、rs35829419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hs-CRP、IL-1β、IL-18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hs-CRP、IL-1β、IL-18、NLRP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8±2.3)mg/dl vs(1.4±0.9)mg/dl,P<0.001;(186.4±18.3)ng/ml vs(46.3±16.7)ng/ml,P<0.001;(241.6±32.5)pg/ml vs(124.6±28.1)pg/ml,P<0.001;(1.94±0.65)pg/ml vs(0.92±0.54)pg/ml,P<0.001],肌钙蛋白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vs 0,P<0.001)。研究组中,rs10754558位点GG基因型血清hs-CRP[(5.6±2.4)mg/L]、IL-1β[(217.6±16.7)ng/ml]、IL-18[(264.3±24.7)pg/ml]水平最高,GC基因型次之[(4.6±2.1)mg/L、(177.1±16.3)ng/ml、(236.8±24.1)pg/ml],CC基因型最低[(4.0±2.1)mg/L、(156.4±15.9)ng/ml、(210.2±23.9)pg/ml],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35829419位点AA基因型hs-CRP[(7.0±1.9)mg/L]、IL-1β[(229.2±17.2)ng/ml]、IL-18[(285.3±28.6)pg/ml]水平最高,AC基因型次之[(5.3±2.0)mg/L、(194.3±16.8)ng/ml、(253.4±28.9)pg/ml],CC基因型最低[(4.6±1.8)mg/L、(183.0±17.0)ng/ml、(236.3±28.2)pg/ml],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G+GC(OR=1.726,95%CI:1.306~4.018,P<0.001)、AA+AC(OR=4.617,95%CI:2.512~8.019,P<0.001)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NLRP3基因rs10754558位点、rs35829419位点基因多态性影响血清炎症指标水平。
武文君沙莎田聪朱建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白介素18基因多态性
补益强心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补益强心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1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益强心片,4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与A峰比值(E/A)],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和生活质量状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5.9%,较对照组83.7%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F、E/A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LAVI则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6MWD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则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但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V、EAI、HBV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IL-6、MMP-9和ET-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均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补益强心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并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纠正机体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心肌损伤和心室重构,延缓病情进展,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武文君高兰兰沙莎朱建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液流变学炎症反应内皮素-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炎症机制及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炎症机制及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P)72例为对照组,ACS84例为治疗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9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25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mg,晚餐后服用,疗程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治疗前ACS各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STEMI组hs-CRP与NSTEMI组和UA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各组CHO、LDL-C水平与SA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S各组hs-CRP、CHO、LDL-C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炎症反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氟伐他汀既有调脂作用,又有抗炎作用。
王廷涛张效明张俊刘群武文君陈燕熊守庆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高敏C反应蛋白氟伐他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