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筱舒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鼠
  • 3篇基因
  • 2篇突变
  • 2篇KIT基因
  • 1篇大细胞
  • 1篇异常发育
  • 1篇色素细胞
  • 1篇生殖
  • 1篇生殖腺
  • 1篇鼠模型
  • 1篇细胞
  • 1篇小鼠模型
  • 1篇黄斑
  • 1篇基因定位
  • 1篇黑色素
  • 1篇黑色素细胞
  • 1篇发育
  • 1篇肥大
  • 1篇肥大细胞
  • 1篇腹侧

机构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3篇俞利平
  • 3篇杨伟伟
  • 3篇殷筱舒
  • 3篇顾美儿
  • 2篇殷黎静
  • 2篇刘桂杰
  • 2篇吴宝金
  • 2篇杨蓉
  • 1篇吴培林
  • 1篇亢晓冬
  • 1篇卢增兰
  • 1篇尹洪萍
  • 1篇冯永山
  • 1篇金艳玲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Zoolog...
  • 1篇健康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种新的皮肤黑色素细胞及肥大细胞缺乏的小鼠模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Kit基因突变的W-4Bao白斑小鼠的表型特征。方法遗传试验观察突变小鼠的大体表型,多巴染色法观察黑色素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肥大细胞。结果突变基因杂合子小鼠腹部三角形白斑,肢端、尾端白化;皮肤组织内黑色素细胞及肥大细胞无明显差异。突变纯合子小鼠全身被毛白色,眼周、耳廓、背部局部被毛末端灰黑色,黑眼;皮肤组织内多巴阳性黑色素细胞、肥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几近完全缺失。结论 Kit基因错义突变不仅导致了W-4Bao杂合子及纯合子小鼠黑色素细胞缺乏,同时影响了肥大细胞的发育。
俞利平殷筱舒金艳玲杨伟伟殷黎静杨蓉顾美儿冯永山
关键词:KIT基因黑色素细胞肥大细胞
腹侧黄斑小鼠的部分特征及其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被引量:1
2012年
腹侧黄斑小鼠(VYSlac)是在B6小鼠繁殖生产过程中被发现、分离的突变系小鼠,呈单基因显性遗传,其头颈及躯干的腹侧为黄色。VYSlac腹部表皮多巴(+)黑色素细胞及毛囊内黑色素较其背景品系B6少;腹部毛发颜色浅黄、多数无黑色素沉积,但结构正常。通过微卫星标记与48只F2小鼠(VYSlacD2F1回交D2)的连锁分析发现,突变基因与D2Mit229间的LOD值为5.79,确定连锁。随后,在突变基因附近反复多次筛选新的微卫星或SNP标记,通过对196例F2小鼠的多次连锁分析,将突变基因所在区域缩小到rs13476833(距着丝粒149804749bp)与rs27310903(距着丝粒155060764bp)间约5256015bp的范围内。
施美莲徐平殷筱舒杨伟伟顾美儿俞利平刘桂杰吴宝金
关键词:表型分析基因定位
Kit基因错义突变导致Kit^(W-2Bao)小鼠生殖腺的异常发育
2010年
KitW-2Bao是本实验室培育的B6背景、呈单基因显性遗传的突变系小鼠,杂合子腹部、肢端及尾端白化,纯合子全身白化、黑眼、不育.突变纯合子小鼠生殖腺变小、结构异常、缺乏生殖细胞,杂合子雄鼠部分精曲小管内无生精细胞.通过连锁分析将突变基因定位于第5号染色距着丝粒42.8cM处,确定Kit为候选基因.RT-PCR扩增Kit全长的mRNA,经测序发现其ORF的第1228位碱基由G转换成T,这一变化导致第410位的氨基酸由V变成F,预测会引起局部二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随后将杂合子突变小鼠互交,在基因型鉴定的基础上,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等方法追踪生殖细胞异常发育过程,发现在胚胎11.5d,突变纯合子小鼠的原始生殖细胞未出现在尿生殖嵴区,突变杂合子小鼠的原始生殖细胞显著减少;在胚胎15.5d,纯合子小鼠睾丸内精曲小管结构分化不清,无精原细胞,卵巢内无原始卵泡;杂合子小鼠精原细胞及原始卵泡数量显著减少.W-2Bao为KIT胞外区第4个Ig结构域内唯一的等位突变,是研究其功能及生殖系统发育机制的新材料.
吴宝金殷黎静卢增兰殷筱舒杨伟伟杨蓉亢晓冬刘桂杰尹洪萍俞利平顾美儿吴培林
关键词:小鼠KIT错义突变生殖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