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建丰

作品数:8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山松
  • 6篇高山松
  • 5篇油松
  • 5篇云南松
  • 3篇苗期
  • 2篇杂交
  • 2篇杂种
  • 2篇生境
  • 2篇适应性
  • 2篇亲本
  • 1篇地理分布
  • 1篇性状
  • 1篇遗传学
  • 1篇油松种子
  • 1篇油松种子园
  • 1篇杂交种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殖特性

机构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毛建丰
  • 7篇李悦
  • 4篇刘灏
  • 4篇王晓茹
  • 3篇赵伟
  • 2篇邢震
  • 2篇高琼
  • 2篇代剑峰
  • 2篇张华
  • 1篇王黎明
  • 1篇马永鹏
  • 1篇周仁超
  • 1篇刘玉军
  • 1篇王维有
  • 1篇张立沙
  • 1篇袁虎威
  • 1篇钮世辉
  • 1篇刘永良
  • 1篇张梅
  • 1篇程祥

传媒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油松×云南松杂种与亲本种和高山松的光合特性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为从光合生理角度探究高山松是油松及云南松高世代杂交后代的证据,以油松、云南松、油松×云南松杂种子一代为材料,以天然高山松为对照,利用Li-6400光合仪对亲本、杂交后代和对照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它们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高山松以及油松×云南松杂种对光强的利用范围比油松、云南松更广;2)与亲本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相比,油松×云南松表现出杂种优势;3)与亲本相比,高山松和油松×云南松的气孔导度均偏低,且下降相对缓慢;4)油松×云南松的蒸腾速率受父本遗传影响明显,且与高山松表现相似。5)油松×云南松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指标有一定幅度变异,但平均生长水平与云南松和高山松接近。
高琼王维有孟景祥刘灏邢震毛建丰王晓茹李悦
关键词:高山松油松云南松种间杂种
同倍杂交种高山松与亲本种云南松的地理隔离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探讨横断山区同倍杂交种高山松与其亲本种云南松的地理隔离机制,采用实际的路线踏查方法,调查了高山松和云南松群体的地理分布情况和开花物候特征,并基于7个气象因子进行了聚类分析。调查研究表明高山松和云南松群体分布在不同的地貌类型中,以云南中甸为临界区,沿着金沙江河谷向北分布高山松,向南分布云南松。云南松的开花物候日期明显早于高山松,聚类分析表明两个物种分别聚为一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高大山系的形成以及海拔的升高将高山松和云南松从地理上隔离开来,两物种的适生区的气象因子的差异造成花期不遇,从而阻碍了两个物种间的基因交流,进而隔离开来。
刘永良毛建丰王晓茹李悦
关键词:高山松云南松地理分布物候
有限种群油松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与交配系统被引量:10
2016年
运用10对SSR引物对油松无性系种子园内3个配置区共63个无性系(无性系亲本之间有重复)及320个子代进行研究,选择第9配置区的亲子代群体进行固定配置与交配系统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有限种群固定配置油松种子园的无性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子代保留了亲本所有的等位基因,且子代群体的等位标记数多于亲本,说明子代与亲本具有同样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高于亲本;在分析第9配置区的交配系统时,在80%的置信度下,配置区内异交率达到了100%,这说明固定配置下油松种子园的交配系统以异交为主;邻居花粉距离(即距离小于7.07 m)传播的交配成功率为21.90%;传播距离40 m以内的交配成功率达到了71.43%,距离大于40 m的交配成功率达到了6.67%,说明固定配置区内的花粉空间传播范围比较均匀,花粉传播范围广泛。对于配置区间的基因交流研究,我们发现各配置区均有来自其他2个配置区不同程度上的花粉影响,说明各配置区间的基因交流相对充分。另外,我们发现种子园的外来花粉影响率达到了11.88%。
程祥张梅毛建丰钮世辉马俊李伟李悦
关键词:油松无性系种子园SSR交配系统
油松×云南松人工杂种与亲本种在高山松生境下的苗期指标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在油松与云南松人工杂交并获得杂种的基础上,采用多杂交组合杂种、亲本种和高山松种子在高山松最适宜生境下(西藏林芝)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并通过苗期的适应性指标和生长指标来论证高山松及其亲本种间生态分化及杂种高海拔特殊生境适应性的来源。结果表明:1)多数适应性指标上,油松×云南松杂种苗木与高山松表现相似;2)油松×云南松不同杂交组合苗木间的适应性指标有一定幅度变异,一些群体有更高的封顶率和保存率;3)油松苗木的适应性指标最高,云南松最低,高山松适应性指标介于两者间;4)高山松生长指标最高,油松生长指标最低;5)与亲本不同,高山松与杂种苗木在第2年均有二次生长现象,且比率相似;6)最好杂交组合苗木生长与高山松相似,高山松与人工杂种苗木在高海拔生境下表现了突出的适应性与生长综合优势,具有在该生境条件下优于亲本种的发展潜力。以上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种间杂种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优势,生态选择在高山松高海拔特殊生境下进化成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代剑峰孟景祥毛建丰赵伟刘灏邢震张华王晓茹李悦
关键词:高山松云南松油松
高山松与亲本种多种群在高海拔生境下的苗期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检测高山松在高海拔生境下苗期适应性是否优于其亲本种(油松与云南松),阐明高山松相比于亲本种在其特有的高原生境下的苗期适应性特点,选择了代表高山松及其亲本种遗传变异的多个种群,在高海拔生境下对比分析了3个种13个苗期适应性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大部分苗期适应性性状指标在种间及种内群体间差异显著,主要变异存在于种间及种内群体间,并且10月保存率、10月封顶率和二次生长率等性状方差分量大部分居于种间,种内变异稳定,是体现种间苗期适应性差异的重要指标。高山松大多数的适应性指标居于亲本种之间,其出苗率、保存率高于云南松,低于油松;封顶期晚于油松30d左右,而云南松不封顶(2年生苗部分封顶);在苗木生长表现上高山松超过亲本种,苗高、叶子红色和紫色比例也大于亲本种,且2年生苗木有二次生长;油松的封顶率和保存率为最高,云南松相应指标为最低值。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松较油松有更长的生长期,比云南松有更强的适应性,是其在高海拔生境下发展成种的部分因素。
张立沙代剑峰高琼刘灏张华赵伟毛建丰李悦
关键词:高山松油松云南松
高山松及其亲本种群在油松生境下的苗期性状被引量:8
2013年
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油松(P.tabuliformis)和云南松(P.yunnanensis)的天然二倍体杂交种,是为数不多的与亲本种没有严格生殖隔离的同倍体杂交种。为了检测3个种在油松生境下的苗期适应性和生长发育特点,为高山松成种机制提供数据,选取了代表高山松及其亲本种遗传多样性的25个种群,在油松生境下对比分析了苗期11个适应性指标和3个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大部分适应性指标和生长发育指标在种间和种内群体间差异显著,主要变异存在于种间及种内群体间;出苗率、2011年11月和2012年10月的封顶率、二年生苗在2012年10月的保存率等指标的种间方差分量较大,种内变异较小,是体现种间苗期适应性和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油松在大部分适应性指标和3个生长发育指标上均表现最好,总体适合度高于云南松和高山松;云南松在封顶率和保存率上都居于最低值,大部分一年生苗木到11月底仍未出现封顶现象且黄苗比例最高,二年生苗的存活率为0,表明云南松在油松生境下适合度最低;高山松除了在紫苗比例上表现出超亲优势外,大部分性状居于亲本种之间。此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高山松祖先种群在适应性上表现较好,具有在油松生境下发展的潜力;而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高山松种群及东南部的康定种群对油松生境的适应性较差。研究揭示出生态选择在高山松的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梁冬毛建丰赵伟周先清袁虎威王黎明邢芳倩王晓茹李悦
关键词:高山松油松云南松适应性
结合系统发育与群体遗传学分析检验杂交是否存在的技术策略被引量:4
2017年
杂交通常指不同类群间(种间或种内)经有性途径的遗传交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遗传交换过程,杂交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维持和丧失的重要机制,它广泛参与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类群分化。然而,我们对杂交过程中遗传交换的普遍性、存在模式、产生机制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当前,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深入评价遗传交换的普遍性和进化意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如何选用恰当的研究技术与策略检验潜在的杂交并评价它的特征,成为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试图综合来自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等相互关联学科中不同的技术策略,以当前流行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为核心,结合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等多种数据获取和分析手段,概括不同分析策略的特点,联系必要的实例研究,为生物多样性与进化领域的学者提供检测遗传交换的参考。
毛建丰马永鹏周仁超
关键词:基因流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
高山松种实性状与生殖适应性被引量:38
2007年
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云南松(P.yunnanensis)与油松(P.tabulaeformis)自然杂交产生的二倍体杂种,是植物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典型案例。高山松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占据了两个亲本种都不能正常生长的高海拔地带。良好生殖适应性的产生是物种形成的关键,但对高山松在高海拔生境下生殖适应性的变异与杂交起源遗传背景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研究通过对来自该种分布区内6个代表居群样本、13个反映高山松生殖适应性的种实性状的分析,探讨了其生殖性状在居群水平的变异模式,揭示了具有不同遗传组成和起源历史的高山松居群的生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6个研究居群在种实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育种鳞数、总种鳞数、总种子数、可育种鳞率和可育种鳞密度等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球果结种率与经度和生态梯度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胚珠败育率则与经度和生态梯度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球果长度也呈现了与经度的显著负相关。高山松球果结种率很高,平均为74%;球果的结种数、种子长和种翅长与云南松、油松及其它松属双维管亚属多数种接近;球果长度、球果总种鳞数接近油松的报道。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松在亲本种不能正常生长、繁衍的高原环境下具备正常的生殖能力;其种实特征在居群间分化显著并呈现一定的地理梯度变化。居群间的显著差异反映了其杂种起源特性,与高山松居群的遗传背景有关,也反映了处在异质生态环境中的高山松居群具有各自的生殖生态进化趋向。
毛建丰李悦刘玉军刘灏王晓茹
关键词:居群分化生殖特性生态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