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雨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哲学
  • 2篇心灵哲学
  • 1篇笛卡尔
  • 1篇第二性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现象
  • 1篇心灵
  • 1篇心身问题
  • 1篇幸福观
  • 1篇余家菊
  • 1篇整体论
  • 1篇指法
  • 1篇身心关系
  • 1篇思维
  • 1篇人化
  • 1篇蒯因
  • 1篇唯识
  • 1篇唯识宗
  • 1篇维度
  • 1篇西方近代哲学

机构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江雨
  • 3篇高新民
  • 1篇殷筱

传媒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科学技术哲学...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老子》有无之辩理解的条件与方法问题
2014年
有无之辩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有助于锻炼人的形而上学思辨能力的本体论功课。近代以前,我国有最早的、领先于西方的、极为发达的有无之辩,《老子》一文的诞生就是明证。学界自古以来对老子有无之辩的释读尽管殚精竭虑,但其真实意义仍隐而不显。要客观理解老子有无之辩的真实意义,除了要借助解释学所说的技术形态学方法 (文字考据、分析等)扎实钻研文本之外,还要努力弄清作者创作文本的真实动机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进到作者的创作状态之中,设身处地。这尽管是最高的解释学境界,但理解者要有进入的追求,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应该有对进入条件和方法的清醒认知。
高新民江雨
关键词:《老子》
东西哲学有无之辩比较研究应有新的维度被引量:1
2013年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哲学里,有无之辩或非存在问题都是形而上学的一个主要问题。从比较哲学的角度看,目前学界有这样几种共识,一是认为西方哲学关注"有"本身,东方哲学关注"无"。二是中国哲学对"无"的认识尽管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但并没有研究纯粹本体论意义上的"无",只是在做价值论和人生哲学的探讨。三是对中西有无之辩的比较研究持两种对立的态度,即"大同"观,强调其可公度性,"大异"观,强调两者有水火不容的差异性,不能做比较研究。而然,通过梳理西方哲学史发现,有无之辩问题贯穿西哲史始终,西方哲学关注"有"本身,但并未忽略对"无"的研究,二者共同向前发展。而通过整理中国哲学原典,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哲人智者不仅从价值哲学和生存哲学的角度对作为境界之无和功夫之无的非存在作了独到的探究,而且对本体之无、认识论之无也不偏废,从而使我国的非存在研究保持着既全面又深入的特色。针对学界泾渭分明的的大异大同问题,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考释和补充,不臧否某一家,承认其有差异之处,但趋于大同。
高新民江雨
浅析笛卡尔的二元论和西方近代哲学中的身心关系问题被引量:2
2011年
心身问题或心物问题(mind-body problem),是关于心理的东西(the mental)的本体论地位,本质以及与身体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在西方认识史上,先哲们对这个问题分别给予了缜密思考后的回答。本文首先回到西方近代心灵哲学上一个颇有影响的心灵观,从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说起,分析其内在逻辑矛盾产生的根源和面临的困境,再集中探讨与笛卡尔同时代的哲学家们对其观点的改进或改造,并逐一做出梳理和短评。
江雨
关键词:笛卡尔二元论身心关系
余家菊儿童教育思想研究
余家菊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近代中国社会及教育等领域的诸多问题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和主张,其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成果丰硕,但鲜少有人研究。随着教育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余家菊也逐渐进入教育界和学术界的研究视野,他在近代收回...
江雨
关键词:民国时期余家菊儿童教育思想教育改革
心灵与幸福——印度非佛教派别的心灵哲学及其幸福观意义
哲学的功能和作用尽管在学术界颇有争议,但有一点似乎是个例外,即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都不否认哲学对于人生的作用。人总是追求幸福的,幸福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是古往今来哲学家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由于...
江雨
关键词:心灵哲学幸福观
佛教唯识宗的心灵哲学思想研究——以法舫法师唯识哲学为例
本文研究对象是法舫法师的唯识学著作,研究重点是其中的心灵哲学思想,试图用心灵哲学的理论框架梳理、重构法舫法师的唯识哲学。   围绕这一重点,文章论证过程如下:第一章主要说明佛教唯识宗对心理现象的分类和扫描,即八识心王以...
江雨
关键词:心理现象
文献传递
意义研究中的整体论与反整体论之争被引量:2
2015年
意义整体论及其与反整体论的争论是心灵哲学的意向性或意义研究向纵深推进的一个产物,所关心的前沿焦点问题是:每个意义的个体性的条件或原因是什么,是否应根据它们所随附的内在物理属性而将它们个体化。随着个体主义和反个体主义围绕上述问题所作研究及争论的深入,意义整体论作为一种综合折中的理论脱颖而出。反整体论针对整体论的观点及论证作了全面的批判,引发了两者的唇枪舌战。意义整体论认为,意义是由有整体论性质的东西决定的,而反整体论认为,符号的意义不受它与其他符号关系的影响。两者的创造性论证和争论不仅深化了对意义的本质及决定条件的认识,而且对心灵哲学乃至形而上学的整体论研究也有推动作用。
高新民江雨
关键词:整体论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
2011年
蒯因是美国当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他一反哲学家们的传统思维模式,试图通过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来解决心身问题。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就它坚持一切东西都是物理的、"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都指称的是身体状态或大脑的神经状态而言,是一元论的;就它强调"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在截取的层面、报告的内容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心理语言"不能还原为"物理语言"来说,又是二元论的。蒯因将一元论与二元论"联姻"的"新思维",在改造和拓展维特根斯坦的"实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是一种社会技能的主张,既为"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的指称同一提供了辩护,又为"心理语言"的不可被取消性提供了本体论根据。这种新思维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为后来者研究心身关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致思路径。
殷筱江雨
从洛克的两种性质思想探析客体的客观性问题
2011年
主客体问题在哲学认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着哲学家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该文首先简要概括了洛克的两种性质学说,然后分析了两种性质学说的实质,评价了他对客体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所作的贡献及其观点中的局限性,最后对客体的实质作出了尝试性探讨并重新评判了"符合论"真理观。
江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