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青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心肌
  • 14篇心肌梗死
  • 14篇梗死
  • 13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预后
  • 4篇心肌梗死患者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回顾性分析
  • 2篇低钠
  • 2篇低钠血症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肌梗死后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肌缺血预适...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溶解
  • 2篇血栓溶解疗法
  • 2篇血症

机构

  • 14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4篇汤青
  • 14篇王岚峰
  • 9篇李为民
  • 9篇傅世英
  • 8篇李竹琴
  • 3篇孙新勇
  • 3篇黄宇鹏
  • 2篇徐丹
  • 1篇王欢
  • 1篇徐丹
  • 1篇于佳慧
  • 1篇王祖锦
  • 1篇苏亚芬
  • 1篇薛宏伟
  • 1篇吴双
  • 1篇姜雪
  • 1篇王中华
  • 1篇郭松奇
  • 1篇朴晶燕
  • 1篇修春红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年份

  • 9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低钠血症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低钠血症的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心内科CCU病房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670例资料完整的AMI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即刻、24、48h血清钠离子浓度最低值共分为三组:A组Na^+≥135mmol/L;B组Na^+ 120—135mmoL/L;C组Na^+≤120mmol/L。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及住院病死率。结果(1)三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A组7.6%(17/225),B组8.1%(34/421),C组33.3%(8/24),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梗死面积(S)进行比较,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住院期间死亡59例,存活611例,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钠离子浓度分别为(133.00±5.25)mmoVL和(122.00±7.2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对AMI后30天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钠离子浓度降低与AMI后30天住院期间病死率相关。并且30天住院期间病死率随着血清钠离子浓度降低而升高。
王岚峰李竹琴汤青徐丹孙新勇李为民傅世英
关键词:心肌梗塞低钠血症预后
14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情况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近四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探讨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2003年至2006年就诊于CCU病房的1409例AM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平均年龄(61.3±12.1)岁,男性10...
王岚峰李竹琴汤青黄雨鹏李为民傅世英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的1102例AMI患者于入院24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患者平均住院(10.17±1.83)d。对出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mmol/L,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用药前、出院时及随访治疗期间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总胆固醇(Tc)、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DL.C由(3.24±1.04)mmol/L下降至出院时的(2.27±2.00)mmol/L,随访3个月时进一步下降到(1.48±0.7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由(1.45±0.38)mmol/L下降到出院时的(1.20±0.30)mmol/L至随访3个月时升至(1.65±1.79)mmol/L,各组间比较均P〈0.05。(2)hs-CRP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出院时及随访1个月时分别为(49.71±50.46)mg/L、(8.80±17.66)mg/L和(2.61±2.30)mg/L,各组比较均P〈0.05。(3)出院时ALT〉120U/L有124例(11.25%),AST〉120U/L有26例(2.4%)。共502例患者返院随访复查。随访1个月时ALT〉120U/L仅为4例;随访3个月时无ALT〉120U/L的患者。结论AMI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王岚峰李竹琴汤青李为民傅世英
关键词:心肌梗死降血脂药
非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心电图ST段抬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ST段抬高还可以在其它情况出现。本综述的目的是描述其他心电图上类似心肌梗死的ST段抬高的各种情况,找出与之区分的线索。
汤青王岚峰
关键词:非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及远期预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首次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根据AMI发病前24h内是否有IPC分为有IPC组(A组,n=80)和无IPC组(B组,n=72)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估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功能改变及血管开通率,分析院内(2~3周)及随访(12~3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进而比较IPC对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①A组CK峰值、CK—MB峰值、CK到达峰值的时间、QRS积分、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显著低于B组,而血管开通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B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近期预后比较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③远期预后比较不稳定心绞痛、MACE事件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溶栓治疗患者具有明显再灌注保护作用,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但对患者远期预后影响需进一步探讨。
薛宏伟王岚峰汤青
关键词:心肌缺血预适应心肌梗死血栓溶解疗法预后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价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死亡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 AMI患者 112例。于心肌梗死后的7~25天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将动态心电图进行人工分析,取得心率震荡参数,即震荡初始(TO)与震荡...
王岚峰徐丹汤青李竹琴苏亚芬朴晶燕李为民傅世英
文献传递
14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情况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近四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探讨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3年至2006年就诊于 CCU 病房的1409例 AMI 患者,平均年龄61.3±12.1,男性1002例,占...
王岚峰李竹琴汤青于佳慧李为民傅世英
文献传递
14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情况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探讨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3-2006年,就诊于CCU病房的1409例AM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评价治疗方式及相关危险因素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吸烟在AMI各项发病影响因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约占52.3%;高血压患者约占44.4%;高总胆固醇(TC)与高甘油三酯(TG)血症患者各占26.9%及19.1%;糖尿病患者占18.9%;(2)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调脂药物已成为治疗常规,约达90%以上;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各占74.7%和69.3%;(3)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超过溶栓治疗,成为最重要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占41.1%;溶栓治疗占33.4%;(4)住院期间13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9.8%。年龄、糖尿病、休克为危险因素,PCI治疗为有利因素。结论(1)吸烟不容忽视,应大力加强对AMI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的宣传教育;(2)AMI患者的药物治疗日趋完善,PCI介入治疗已成为最重要的再灌注方式;(3)AMI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仍较高,早期再灌注治疗为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孙新勇王岚峰李竹琴汤青黄宇鹏李为民傅世英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住院病死率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溶栓治疗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首次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根据是否有IPC分为有IPC组(A组,n=80)和无IPC组(B组,n=72),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估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功能改变,分析院内(3~4周)及随访(12~3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进而比较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①A组CK峰值、CK—MB峰值、CK到达峰值的时间、QRS积分、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LVEF值、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显著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组住院期间左室功能减退、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IPC主要MACE事件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以减少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院内终点事件,改善近期顸后,而对远期无影响。
薛宏伟王岚峰汤青李蕾
关键词:心肌缺血预适应心肌梗死血栓溶解疗法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低钠血症的预后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低钠血症的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心内科CCU病房2003年1月至 2004年12月发病24h内资料完整的670例AMI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64例,女206例,年龄30 ~93(61....
王岚峰李竹琴汤青徐丹孙新勇李为民傅世英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