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宝存

作品数:28 被引量:218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矿业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地面沉降
  • 7篇INSAR
  • 4篇动态监测
  • 4篇遥感
  • 3篇地面沉降监测
  • 3篇地质
  • 3篇地质灾害
  • 3篇形变
  • 3篇雷达干涉
  • 3篇TIN
  • 2篇地表形变
  • 2篇地面塌陷
  • 2篇地下水
  • 2篇地震
  • 2篇地质环境
  • 2篇数字高程
  • 2篇数字高程模型
  • 2篇数字高程模型...
  • 2篇塌陷
  • 2篇煤矿

机构

  • 14篇河南省地质矿...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河南省地质测...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河南省地质勘...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解放军信息工...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南省航空物...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交通运输部天...

作者

  • 28篇汪宝存
  • 7篇苗放
  • 6篇郭凌飞
  • 5篇晏明星
  • 3篇焦学军
  • 3篇宋会传
  • 3篇杨红磊
  • 2篇靳国旺
  • 2篇程玉书
  • 2篇黄厚辉
  • 2篇徐青
  • 2篇李海平
  • 2篇陈建华
  • 2篇张红敏
  • 2篇赖得军
  • 1篇漆小英
  • 1篇胡健波
  • 1篇毕晓佳
  • 1篇王文杰
  • 1篇蒋友欣

传媒

  • 5篇测绘与空间地...
  • 3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遥感信息
  • 2篇测绘科学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自动化与仪器...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四川测绘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安阳工学院学...
  • 1篇测绘科学技术...
  • 1篇测绘科学技术
  • 1篇2007环境...
  • 1篇中国测绘地理...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郑州市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郑州市地面沉降机理研究仍然比较薄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InSAR和水准技术获取郑州市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得出郑州市的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利用GIS空间分析了地貌单元、地层覆盖、构造以及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直接的耦合关系,认为冲积平原的地面沉降最为严重,全新统中段冲积层地面沉降最为严重,老鸭陈断裂以东地面沉降比较严重,中深层地下水开采是郑州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潘登王继华汪宝存郭凌飞杨巧玉
关键词:地面沉降
郑州市地面沉降时空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为查明郑州市地面沉降演变规律,服务城市地面沉降防控工作,选用2007—2017年间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结合水准监测结果,获取了郑州市2007—2010年、2012—2013年、2013—2016年和2016—2017年4个时间段的地面沉降分布图,从时间和空间2个角度,分析了郑州市地面沉降演变规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0 a间地面沉降与城中村演变之间的时空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中村是郑州市地面沉降演变的主导因素,即城中村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城中村拆迁,地下水抽取减少导致地面沉降变缓甚至出现地面沉降抬升;因拆迁导致流动人口迁移到远郊的城中村,形成新的流动人口、产业聚集区,进而形成了新的地面沉降区。
汪宝存朱琳潘登郭凌飞彭鹏
关键词:SAR地面沉降城中村
基于ETM数据的郑州市城市热岛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热岛效应是主导城市环境的要素之一,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对城市公共健康,空气质量等影响人居环境的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市作为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等城市,有其广泛的代表性。本文采用ETM数据反演出郑州市地表温度,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表明热岛效应的存在,通过采样分析发现主城区温度比郊区温度高10.1℃,表明热岛效应比较明显。为了定量化的衡量城市热岛与地表覆盖的关系,本文还研究了地表温度和NDVI、地表温度和NDBI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地表温度和NDVI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其负相关系数为0.606,与NDBI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负相关系数达0.813 5。
李芳芳齐庆超汪宝存焦学军
关键词:城市热岛ETM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公共健康地表覆盖
基于遥感技术的开滦煤矿地面塌陷积水动态监测被引量:29
2007年
利用MSS、TM/ETM及CBERS-2数据,对开滦煤矿地面塌陷积水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对4个时相遥感信息的提取,得到了28 a来开滦煤矿地面塌陷积水的动态信息。结果表明,遥感技术是对矿区地面塌陷积水进行监测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矿区积水信息的提取中采用CBERS-2数据,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汪宝存苗放晏明星赖得军陈建华
关键词:遥感地面塌陷动态监测积水
以Doris进行雷达干涉研究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
2007年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被认为是生成或更新DEM的有效方法,通过实地测量得到DEM精度虽高但成本高也费时,近年来,InSAR以其全天候、全天时、快速得到DEM而引起全世界地学人员的关注。但是由于处理过程复杂及条件要求严格,目前除购买高价的商业软件外,一般的研究人员很难投入到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去。本研究利用以荷兰Delft大学为主所研发的开源软件Doris来进行雷达影像生成DEM的研究。该软件是一套功能强大的干涉影像生成软件,作者详细介绍用Doris进行干涉处理过程并提取库赛湖区域DEM,最后对DEM精度做了对比分析。
晏明星苗放汪宝存赖德军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ORIS
地质灾害对唐山市城市扩展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如何准确地获取城市扩展的信息,并分析地质灾害对城市扩展的影响,对于指导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利用四个时相的MSS、TM、CBERS-2遥感图像,提取唐山市28年来建成区的面积,并且对四个时期城市建成区的扩展进行了全面分析。然后从地质灾害的角度,分析了地震、岩溶塌陷、采煤塌陷这三个地质灾害对唐山市城市扩展的影响。最后针对唐山市未来的城市扩展提出了建议。
汪宝存苗放赖德军晏明星孙德亮
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
郑州市地表形变与地下水位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会直接导致地表沉降等问题,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表形变存在一定相关性.郑州虽然未进入地表沉降现象严重城市之列,但从20世纪末到现在正在遭受地表沉降危害.本文借助InSAR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优势,对郑州地区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量化分析近些年郑州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地表沉降量走势及地区分布,得出地下水位变化与地表沉降量直接相关,探寻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从而既能解决目前由超采地下水和地表沉降所产生的问题,又能有效遏制该不良趋势的发展,对郑州地表形变防治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何琪杨红磊方媛汪宝存刘思远韩磊
关键词:INSAR地表形变地下水位
基于InSAR的京广高铁郑州段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被引量:6
2019年
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利用2016—2017年间的Radarsat-2雷达图像数据,采用短基线干涉技术(SBAS-InSAR),揭示了郑州段高速京广铁路沿线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InSAR解译结果开展地面沉降调查;结合郑州市的地质构造、地下水以及城市建设等资料初步分析了郑州段石武高铁沿线地面沉降原因。
朱卫民汪宝存宋会传郭凌飞杨红磊
关键词:RADARSAT-2高速铁路地面沉降
InSAR地面沉降监测精度分析与评价
本文以郑州市为研究区,以水准与InSAR同步观测的方式,开展"地面沉降星地同步观测实验",即在SAR卫星过境获取图像的同时开展水准测量,利用水准观测结果对InSAR地面沉降监测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评...
汪宝存宋会传远顺立郭凌飞王文杰焦学军
关键词:INSAR地面沉降
基于短基线集方法(SBAS-INSAR)技术的山区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研究——以攀枝花为例被引量:18
2016年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的山区城市地面沉降研究,因地形复杂、植被覆盖等因素开展较少。首次在攀枝花市,利用12景2009-2010ENVISAT ASAR数据,采用短基线集方法开展大范围、长时间监测。结果表明,攀枝花市东区地面沉降较大,沉降的平均速率高达48 mm/年;西区沉降较小,沉降平均速率10 mm/年。推测原因多为城市化建设所致地面荷载;而市东北方向的露天矿区,因连续开采所致,不同时期同一地点的地表变化,导致高相干点在此区域分散稀疏,不能表明是否有沉降现象。
孟庆凯汪宝存苗放
关键词:地面沉降BASELINE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