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林
-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儿童家长中的实施对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95名,分为未接受健康教育组45名和接受健康教育组50名。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接种现场自填式或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组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对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不仅能提高疫苗接种率,而且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疫苗接种效果。
- 胡娟付梅汪振林
- 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家长
- 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心理调查及原因分析
- 目的 调查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利用《心理问题原因调查问卷》 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 崔琢朱敬蕊张向君汪振林王白茹李连
-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心理调查SCL-90
- 鲍曼不动杆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细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入住综合ICU建立机械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确诊为VAP且细菌培养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3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非VAP病人按1∶1匹配选取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以及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53.3%、66.6%,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氨曲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耐药率超过9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80%,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感染前使用3联以上抗菌药物、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是否进行肠内营养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4 d、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5 d均为鲍曼不动杆菌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所致VAP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存在较高耐药性,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 张向君崔琢朱敬蕊王白茹汪振林李连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 某院2011年医务人员锐器损伤分析研究
- 2012年
- 目的调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医护人员发生锐器损伤情况,探讨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将2011年1月-2011年11月医护人员发生的锐器损伤进行整理分析,以期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对锐器损伤的防范意识。结果共收到19例医务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报告。其中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比率最高,达57.89%,锐器损伤多发于工作年限较短的医护人员,科室多发生在手术室,主要是在治疗和手术中,暴露源为HBsAg阳性患者占63.16%。发生锐器损伤后的医务人员均进行了紧急及相关干预处理。结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锐器损伤较普遍,损伤后可能引发感染的风险比较高,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知识教育,提高防范措施。
- 崔琢谢琪芳朱敬蕊汪振林
- 关键词:医护人员锐器损伤防护对策
- 我院2011~2012年细菌耐药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细菌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所有数据应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获得临床分离11 038株病原菌结果,其中革兰阳性菌3027株(27.42%),革兰阴性菌4913株(44.51%)。2012年标本送检数量明显高于2011年,25.13%的病原菌来源于痰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85%,大肠埃希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75%,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6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最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50%的药物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其余药物耐药均在50%以上。结论该院细菌耐药现象严重,应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崔琢朱敬蕊谢琪芳汪振林
- 关键词:细菌耐药耐药率
- 某综合医院2016年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内感染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看住院病例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年11月16日0:00—24:00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现患率调查。结果该调查研究实际调查3 032例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56例,医院内感染现患率为1.85%;医院内感染58例次,医院内感染例次率为1.91%。医院内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27.27%(6/22)],其次为脑外科[12.24%(6/49)]。医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0.34%(35/58)],其次为上呼吸道[8.62%(5/58)]、泌尿系统[6.90%(4/58)]。该次调查共分离出16株病原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67%。结论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可以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医院内感染现状,医院应不断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密切监控医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及部位,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张向君崔琢朱敬蕊汪振林王白茹李连
- 关键词:现患率
- 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心理调查及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调查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方法 2016年3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安徽省31家医院共123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全国常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因子项中因子分≥2分的作为异常组,<2分的作为正常组,并利用《心理问题原因调查问卷》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SCL-90量表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人际关系因子分≥2分的有50名,人际关系因子分<2分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有73名;人际关系存在异常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感觉工作中得罪临床医务人员、开展工作时临床医务人员不配合、领导不重视院感管理工作(P均<0.05)。结论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SCL-90量表中反映人际关系存在异常,自我感觉工作中得罪临床医务人员、开展工作时临床医务人员不配合、领导不重视院感管理工作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 崔琢朱敬蕊张向君汪振林王白茹李连
-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心理调查SCL-90
- 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知晓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了解手卫生现状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分5个阶段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直接观察、手卫生培训、评估反馈等,观察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计算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现场试卷考核,计算重症监护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统计调查时段内医院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医生手卫生执行依从性从干预前45.0%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1.1%,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干预前43.3%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生手卫生知晓考试成绩从培训前60.0分提高到培训后90.0分;护士成绩从培训前59.1分提高到培训后9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3年5月的12.5%降低到再干预后的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知晓率,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崔琢朱敬蕊汪振林张向君项平谢琪芳
- 关键词:手卫生医院感染医务人员依从性重症监护室
- 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锐器伤报告现状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锐器伤报告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锐器伤调查表对全院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和报告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工作类别、性别、科室等锐器伤发生后报告情况。结果:全院共发放1 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1份,发生血源性锐器伤130人次,发生率为14.4%,其中44人进行了血源性锐器伤报告,报告率33.8%。血源性锐器伤未报告主要原因依次为:自感受伤程度较轻(30.23%),自身有抗体(27.91%),存侥幸心理(16.28%)等。不同科室、暴露源和受伤程度血源性锐器伤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对锐器伤造成的职业暴露的认识,以提高血源性锐器伤报告水平。
- 朱敬蕊崔琢汪振林周成超
- 关键词:医务人员锐器伤报告率
- 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实施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全年可能接触锐器的医务工作者共1 156人的锐器伤发生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1 071份,探讨性别、工作性质、科室、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参加培训情况等因素与锐器伤的相关性。结果:该院2015年全年共发生锐器伤284例,锐器伤发生率为26.5%。除性别(P>0.05)外,不同工作性质、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科室和参加培训情况的医护人员间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锐器伤发生率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参加培训、职称和科室均为锐器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针对医院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知识培训,有助于降低锐器伤发生的风险。
- 朱敬蕊崔琢张向君汪振林李连
- 关键词: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