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永刚

作品数:36 被引量:375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10篇疫苗
  • 9篇接种
  • 7篇病毒
  • 6篇流行性
  • 6篇流行性脑脊髓...
  • 6篇脑脊髓膜炎
  • 5篇乙型
  • 5篇预防接种
  • 5篇麻疹
  • 5篇脊髓灰质炎
  • 5篇肝炎
  • 4篇乙型肝炎
  • 4篇乙型肝炎疫苗
  • 4篇脑膜
  • 4篇脑膜炎
  • 4篇儿童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流行病学研究

机构

  • 36篇安徽省疾病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朝阳区...
  • 3篇巢湖市疾病预...
  • 2篇北京生物制品...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卫生部北京生...
  • 1篇甘肃省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重庆市疾病预...
  • 1篇池州市疾病预...

作者

  • 36篇沈永刚
  • 20篇刘丹青
  • 15篇唐继海
  • 13篇陈霞
  • 12篇陆志坚
  • 10篇戴振威
  • 10篇赵月萍
  • 9篇王斌冰
  • 7篇周淑洁
  • 6篇罗献伟
  • 6篇陈晓琴
  • 6篇晏开力
  • 6篇余文周
  • 4篇陆美娟
  • 4篇王建军
  • 3篇黄长江
  • 3篇罗凤基
  • 3篇柴瑜
  • 3篇任军
  • 3篇许文波

传媒

  • 8篇中国计划免疫
  • 7篇安徽预防医学...
  • 7篇中国疫苗和免...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第三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评价当前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情况 ,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EPIinfo软件对安徽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 2 0 0 1~ 2 0 0 3年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 >1 /1 0万 ,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 1 0 2个县 (市、区 ,下同 ) ,占全省总县数的 97.1 % ,监测系统敏感性较好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 ,每年约有 2 0 %的病例未全程免疫。结论 为保持无脊灰 ,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 。
刘丹青沈永刚赵月萍陈晓琴唐继海陆志坚戴振威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因子分析法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中系统性影响因素,为采取进一步措施以提高疫苗接种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池州市64家接种单位连续18个月的23项疫苗接种率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初始公因子,当初始公因子专业含义不够明晰时进行变异最大正交旋转,以获得符合实际的因子载荷矩阵并予以专业上的解释。统计分析借助SPSS13.0完成。结果KMO统计量为0.873,满足因子分析要求。考虑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专业意义,本文提取前4个公因子,第1~4公因子依次可解释59.25%、13.43%、5.73%和4.17%的全部信息量,累计贡献率为82.58%(超过70%),因子提取效果理想。第1~4公因子专业含义分别为"基础免疫"、"疫苗替代"、"加强免疫"和"乙肝首针",其专业解释与全市实际现状契合良好;尤其是以往不够重视的"疫苗替代"因子和"乙肝首针"因子对疫苗接种率管理的负面影响,须引起足够关注。结论因子分析法为接种率监测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对影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内在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诊断",其实用价值不可低估。
周其宏沈永刚方大春王小红
关键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自毁型注射器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影响的评价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为了评价使用自毁型(AD)注射器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影响,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实施。方法在湖北、安徽省每省随机抽取2个县,分设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小组访谈。结果实验组村医安全注射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为94%、85%和88%;实验组村医安全注射行为正确率好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是83%、81%和73%。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监护人对安全注射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7%和60%(P<0·05)。结论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项目的开展,改善了乡村医生和当地居民安全注射的知、信、行。在AD注射器的使用过程中,应确保AD注射器的质量;正确回收、处理使用过的AD注射器和安全盒;继续加强安全注射知识与正确使用AD注射器技能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周玉清郑景山沈永刚朱徐梁晓峰王晓军
关键词:预防接种
基于互联网地图实现预防接种单位在线地图建立与查询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索利用互联网地图建立预防接种单位电子地图的方法。方法利用百度地图的"拾取坐标系统"工具采集预防接种单位坐标,按百度地图格式录入并导入百度地图后台数据库。结果建立了预防接种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预防接种单位分布电子地图,并实现在线地图查询服务。结论在互联网+时代,依托互联网地图公司提供的在线地图服务,让受种对象或其监护人查询周边预防接种单位位置及相关信息,给受种单位或其监护人提供便利。
唐继海陆志坚刘丹青王斌冰沈永刚
安徽省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1年安徽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2010~2011年共报告AEFI2 608例,报告的AEFI中≤1岁组最多、1 047例、占40.15%,男女性别比为1.5:1,AEFI报告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即2010年麻疹强化和2011年流脑疫苗观察性研究期间,接种疫苗以后时间间隔为1天内发生的AEFI最多、为2 268例、占86.96%,2010年报告一般反应567例、异常反应53例、接种事故1例、偶合症34例,2011年报告一般反应1 847例、异常反应93例、偶合症12例、心因性反应1例;两年AEFI疫苗分布中最多的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占27.73%、报告发生率1.84/10万剂,安徽省48h内发生率和调查率分别是94.51%和98.4%。结论 AEFI常发生在1岁以内的儿童,强化免疫或群体性接种时期、接种后1d内发生AEFI最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发生范围内。
孟凡亚沈永刚刘丹青陆志坚唐继海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的免疫学效果,建立免疫动力学模型,以预测国产YDV的免疫持久性,为初次免疫后何时进行加强免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接种国产YDV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进行了5年的追踪观察。利用曲线拟合方法建立免疫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免疫持久性进行预测。在接种疫苗后第8年,再次对研究队列进行抗 HBs滴度实际测定,以检验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接种YDV5年后,抗HBs阳性率由接种后第1年的10 0 %下降到73% ,抗 HBs几何平均滴度(GMT)由接种后第1年的16 0mIU/ml下降到5 3mIU/ml。到第8年时,实际测定值下降到35mIU/ml,所拟合的模型为Y =16 5 . 6 7exp(- 0 .0 19X) ,决定系数R2 为0 . 98,模型预测的结果为2 7mIU/ml,比实际值低8mIU/ml。结论 按照模型预测的结果,接种国产YDV 12年后,其抗 HBsGMT为10 74mIU/ml,仍维持在10mIU/ml的保护性水平以上。由于在第8年时,模型预测值低于实际测定值,因此国产YDV的抗HBsGMT至少可维持12年的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可靠性。
罗凤基董春明沈永刚黄长江
关键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动力学模型
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分析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空间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安徽省2004-2013年流脑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建立GIS数据库。应用通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对建立的GIS数据库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全局自相关分析提示,安徽省2005-2010年流脑发病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模式;2004-2010年流脑局部自相关分析共探测出54个高-高聚集区,以合肥市为最多,2010年以后全省未出现高-高聚集区。结论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流脑空间分布模式,有助于深入了解安徽省流脑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为流脑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唐继海罗献伟陈霞王斌冰刘丹青沈永刚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空间自相关地理信息系统
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群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掌握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流脑的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2004-2006年度安徽省报告流脑及流脑疑似病例500例,死亡39例,病死率7.8%。500例病例中实验室确诊112例,其中C群流脑病例99例,占88.4%;全省17个市中16个市报告流脑病例,C群流脑病例分布于全省大部分市(12个);C群流脑病例的高发年龄组为13~18岁,占全部C群流脑病例数的51.5%;共发生的13起聚集性流脑疫情中有10起发生在学校;健康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阳性率为32.5%。结论C群流脑病例的增多是造成近年安徽省流脑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流脑的流行菌群发生变迁,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安徽省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安徽省流脑预防控制的重点应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开展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工作,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学校和中小学生的预防控制工作。
刘丹青王建军王斌冰陈霞罗献伟晏开力赵月萍沈永刚陆志坚陆美娟张进戴振威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球菌脑膜炎
安徽省380例8~11月龄麻疹病例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hoo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中,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预防接种的信息研究,分析病例的及时接种率,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MCV预防接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0例8~11月龄麻疹病例MCV及时接种率<5%,11月龄累计预防接种率为32.37%,接种后1、2周内发病最多(10%),发病后有免疫史的占35.26%,MSS和CIIMS的预防接种信息的免疫史记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接种MCV尤为重要,应区分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落实问诊制度,减少发病后的预防接种,提高MSS和CIIMS的基本信息和预防接种信息采集准确性。
陆志坚丁旭唐继海苏颖沈永刚
关键词:及时接种
安徽省1999~2011年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1999~2011年流行的风疹病毒基因型别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风疹提供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方法使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Cell)或Vero/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ell Transfected to Express the Human Singaling Lymphacyte Actiration Molecule(SLAM)],从1999~2011年疑似风疹病例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风疹病毒,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分离到的风疹病毒进行E1基因的1107个核苷酸片段扩增,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采集的145份疑似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72株风疹病毒(分布在10个设区的市),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靶基因序列(739个核苷酸片段)的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显示,72株风疹病毒分属三个基因型:1E(62株)、1F(8株)和2B(2株)。lF基因型风疹病毒分离于1999年和2000年,2B基因型风疹病毒仅在2000年分离到,之后未再检测到这两个基因型风疹病毒。1E基因型风疹病毒于2001年在安徽省首次检测到,随后陆续在7个市监测到,安徽省2001~2011年流行的I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存在多个不同的分支。72株风疹病毒大部分核苷酸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8株在个别重要位点发生变异外,其余毒株的重要位点均未发生改变。结论安徽省在2001/2002年发生了风疹病毒1E与1F的基因型更替,近年风疹的流行是由IE基因型风疹病毒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且不同传播链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各市持续传播。
周淑洁朱贞陈霞何维宽余文周唐继海苏颖柴瑜刘丹青沈永刚许文波任军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