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血清
  • 2篇对心
  • 2篇心病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沙坦
  • 2篇衰竭
  • 2篇他汀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管
  • 2篇内皮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高血压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伐他汀

机构

  • 12篇上海市第八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沈艳
  • 8篇王占成
  • 8篇阮长武
  • 6篇蒋云
  • 6篇陈锐
  • 4篇袁柳
  • 4篇李瑾
  • 3篇黄慧君
  • 3篇李谨
  • 1篇王煜非
  • 1篇魏盟
  • 1篇李志平
  • 1篇宋艳秋
  • 1篇金雪娟
  • 1篇李志善
  • 1篇潘静薇
  • 1篇胡伟国
  • 1篇王伶俐
  • 1篇李子平

传媒

  • 4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黛力新对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焦虑的疗效及血清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及内皮素-1(ET-1)、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AMI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治疗前后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ET-1、PAI-1及An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和血清ET-1、PAI-1、Ang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SV、CO、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左心室舒张早期/晚期速度峰值比值(VA/VE)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黛力新能有效改善AMI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ET-1、PAI-1、AngⅡ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沈艳阮长武魏盟
关键词:黛力新焦虑内皮素-1
老年房颤患者血脂异常与左室收缩功能及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老年房颤患者血脂异常与左室收缩功能及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房颤患者,依据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正常组(LDL-C<3.37 mmol/L)106例、偏高组(3.37 mmol/L≤LDL-C<4.11 mmol/L)63例、升高组(LDL-C≥4.10 mmol/L)31例,比较3组之间左室收缩功能、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差异,并分析血脂异常与左室收缩功能、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升高组、偏高组在左室收缩功能上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且升高组低于偏高组(P<0.05),升高组、偏高组在左室质量指数上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且升高组高于偏高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脂异常与左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P<0.05),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脂异常与左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在老年房颤患者中,血脂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损害。
沈艳黄慧君王占成
关键词:房颤老年患者血脂异常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质量指数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TSP-2、sAXL和GDF-15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血小板吸附蛋白2(TSP-2)、可溶性AXL(sAXL)、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三者对HFpE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52例HFpEF患者(HFpEF组)和10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SP-2、sAXL、GDF-15水平,分析TSP-2、sAXL、GDF-15与HFpEF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SP-2、sAXL、GDF-15诊断HFpEF的价值。结果HFpEF组血清TSP-2、sAXL、GDF-15、NT-proBNP水平、LAD、LVEDD高于对照组(P<0.05),LVEF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SP-2、sAXL、GDF-15水平随着HFpEF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SP-2、sAXL、GDF-15与HFpEF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血清NT-proBNP水平均呈正相关(rs=0.462、0.406、0.564;r=0.512、0.535、0.515;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SP-2、sAXL、GDF-15、TSP-2+sAXL+GDF-15诊断HFpE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95%CI:0.649~0.782)、0.713(95%CI:0.648~0.778)、0.750(95%CI:0.690~0.811)、0.926(95%CI:0.891~0.960),灵敏度分别为71.05%、73.68%、67.11%、92.76%,特异度分别为71.00%、69.00%、75.00%、89.00%。结论HFpEF患者TSP-2、sAXL、GDF-15水平明显升高,TSP-2、sAXL、GDF-15水平与HFpE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作为HFpEF诊断和病情评估的辅助指标。
黄慧君沈艳李瑾王伶俐李为为蒋云宋艳秋王占成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15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140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70)和B组(n=70),A组接受阿托伐他汀一日1次10mg,B组接受阿托伐他汀一日1次20mg治疗。测定术前、术后4、12和24周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4周,两组血脂和CRP水平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B组血脂和CRP水平较A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但两组心脏事件发生未见显著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强化剂量作用更明显,且安全性好。
俞小韵陈锐李瑾沈艳李子平阮长武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
B超定位下注射凝血酶原治疗巨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被引量:1
2010年
阮长武陈锐沈艳王占成袁柳李谨蒋云黄慧君
关键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凝血酶原B超定位糖尿病史反复胸闷
血尿酸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人群血尿酸与血压的关系,为双重危险因素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年龄分层(20~79岁)、随机抽选连续5年(2015—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600名体检者,男女各半。采集该人群的病史、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液生化指标,其中资料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者524人(87.3%),体检项目与相关参数均采用统一标准化方法。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分组:第一分位组(血尿酸141.0~<260.5μmol/L,n=131)、第二分位组(血尿酸260.5~<315.0μmol/L,n=132)、第三分位组(血尿酸315.0~<375.0μmol/L,n=131)、第四分位组(血尿酸375.0~683.0μmol/L,n=130)。分析高血压与血尿酸关联的密切程度。结果在血尿酸四分位数分组中存在性别分布差异,高血尿酸值区(第四分位组)男性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主要集中于低血尿酸值区(第一分位组);研究人群的血尿酸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存在线性关系(P值分别为0.0018和0.0005),这种差异仅表现在女性。结论血尿酸与高血压显著相关,青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多关注自身的血尿酸水平。
李歆旎沈艳金雪娟潘静薇王煜非马文坤高程洁高亚洁胡伟国沈成兴
关键词:血尿酸高血压性别年龄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否减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和减少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方法选取行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患者80名,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1))和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1)),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术后肾功能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80例患者发生CIN 15例,其中治疗组5例(12.5%),对照组10例(25%)。治疗组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着心血管保护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对于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功能异常时,术前1周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术后给予充分的水化治疗,可减少CIN的发病率及减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
陈锐阮长武王占成李志善沈艳袁柳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心病介入治疗肾功能
通心络联合倍他洛克对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倍他洛克及两者联合使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及对ET-1、Ang-Ⅱ和ANP的影响。方法入选心力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通心络3片口服,每日3次;B组给予倍他洛克12.5mg口服,每日2...
阮长武王占成沈艳李瑾蒋云
关键词:通心络倍他洛克心功能神经内分泌
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1]。研究表明[2],CHD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是具体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关CHD发病机制的理论包括: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假说等[3]。影响CHD的致病因素除性别、年龄、血脂外,主要与血糖、血压、肥胖、吸烟、饮酒有关[4]。
沈艳王占成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内皮功能障碍脂质沉积冠状动脉病变炎症反应CHD
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管功能改变及坎地沙坦干预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旨在探讨血管病变检测系统在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评价中的价值,并了解坎地沙坦干预的效果。方法:运用血管病变检测系统对31例正常人和43例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管功能进行测定,并将43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坎地沙坦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管功能指标[四肢血压SBP、DBP、PP、MAP、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 I))和心脏射血分数(EF)改变的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和坎地沙坦组四肢血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坎地沙坦组下降更为突出。两组BaPWV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759.67±274.21)cm/s比(1438.32±325.43)cm/s,P<0.05;(1764.38±352.24)cm/s比(1438.32±325.43)cm/s,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分别为(1634.53±272.26)cm/s,(1524.62±3012.30)cm/s,P均<0.05]。两组AB I和EF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治疗后均明显升高,坎地沙坦升高更显著。结论:血管病变检测系统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评价很有价值。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管功能早期明显异常,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和坎地沙坦治疗均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管功能,坎地沙坦治疗效果更优。
阮长武陈锐王占成沈艳袁柳李谨蒋云
关键词:高血压坎地沙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