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旭铭
-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在妇科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究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妇科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收治的7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恶性组)及114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MRI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阳性表达情况以及MRI特征,对比不同诊断方式在鉴别诊断卵巢肿瘤良性、恶性上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protein4,HE4)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组患者的CEA、CA125、CA19-9、HE4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组患者的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肿瘤成分以囊实/实性为主,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良性组患者的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肿瘤成分以囊性为主,肿瘤实质多呈现轻度强化或无强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RI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鉴别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上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MRI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RI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鉴别诊断卵巢肿瘤上的准确性更高,优于单一MRI检查或肿瘤标志物检测。MRI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卵巢肿瘤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左建建泮旭铭沈健廖海红
- 关键词: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
- CT主动脉钙化分析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的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估CT测定的主动脉钙化分析预测腹主动脉瘤(AAA)破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AAA破裂患者(破裂组)40例和未破裂患者(对照组)40例,采用单变量分析、机器学习和LASSO回归的多变量分析,使用单变量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主动脉钙化的数量和分散度,并通过机器学习和LASSO回归进行多变量分析。通过机器学习的AUC和回归的比值比来衡量性能。结果患者的年龄为(74.0±8.4)岁,在单变量分析中,与对照组相比,破裂组较少出现近端颈(45.0%vs.75.0%,P<0.001)。两组动脉瘤的最大直径(80.8±17.6 vs.79.0±17.3 mm,P=0.5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破裂组动脉瘤钙化数[(18.3±4.9)vs.(25.6±5.2),P<0.001]和钙化欧氏距离[(1.4±0.3)vs.(2.6±0.4),P<0.001]明显少于对照组。LASSO回归分析显示,近端颈部、抗血小板、降脂药物、钙化数和欧氏距离是数据集中最重要的变量。近端颈部(P=0.001,OR=0.239,95%CI:0.108~0.501))、钙化数(P=0.005,OR=0.299,95%CI:0.133~0.655)和钙化之间的欧氏距离(P=0.010,OR=0.363,95%CI:0.166~0.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抗血小板药和降脂药物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的AAA更容易出现少量且聚集的钙化。
- 陆荣成陈浩王巍泮旭铭
- 关键词:主动脉钙化CT
- 基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放射科规范化流程管理分析
- 2021年
- 目的:构建基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放射科规范化流程,提升放射科管理质量。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构建基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放射科规范化流程,优化放射科管理方案,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分别统计实施前后放射科管理数据,并比较实施前后放射科质量控制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施后放射科诊断符合率、报告合格率、检查异常随访率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以现代化信息系统为基础,构建放射科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放射科管理质量。
- 左建建泮旭铭杨江华
- 关键词:放射科信息系统
- 胃肠道间质瘤CT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MSCT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MSCT检查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结果本组14例GIST中,9例发生于胃,其中1例合并肝转移;5例发生于小肠,其中一例合并腹膜转移。结论MSCT在诊断GIST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GIST的检出率和准确率,能直接显示肿瘤本身的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边界,对邻近结构的侵犯亦显示的相当清楚,同时还可观察其他部位的转移灶,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及鉴别。
- 胡高峰胡增刚泮旭铭
- 关键词:间质瘤MSCT胃肠
- 肾淋巴瘤的MSCT诊断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MSCT对肾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淋巴瘤的MSCT表现。结果 7例中包括原发性肾淋巴瘤3例,继发性4例。表现为单肾单发肿块2例,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双肾多发结节1例。单肾弥漫性肿大1例,病灶内可见血管影被包埋。后腹膜肿大、融合成团淋巴结向前浸润,肾脏受累2例,肾脏内病灶与后腹膜肿大、融合膜成团淋巴结间无明确分界。双侧肾上腺淋巴瘤同时合并右侧肾周肿块1例。7例病灶强化模式均为:肾皮髓交界期及肾实质期均表现为低强化,病灶边界不清。结论由于侵犯机制不同,肾淋巴瘤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MSCT表现也有多种类型,但仍具一定特点,熟悉其CT表现有助于在术前做出准确的诊断。
- 泮旭铭金中高顾晓丽
- 关键词:淋巴瘤
- 脾血管瘤的CT诊断
- 脾血管瘤尽管少见,却是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文结合文献并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血管瘤的CT诊断,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认为延迟期等密度强化这一征象对脾血管瘤的诊断较有特征性。在诊断脾血管瘤时,应结合彩超检查,...
- 泮旭铭
- 关键词:脾血管瘤
- 文献传递
-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MSCT、MRI表现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及CT、MRI表现。方法 9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MRI平扫、增强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 7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CT显示肿瘤同时向颅骨内外侧生长,颅骨内外板均受累,病变区骨嵴、骨针自中心向周边呈"日光放射"状;MRI显示肿瘤横跨于颅骨内外侧,呈"夹心面包"状表现。2例病变主要向内生长,颅骨外板完整。MRI增强扫描所有病例病变区呈较明显的不均匀强化,DWI呈等或稍高信号。结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MS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协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 泮旭铭潘锋黄小燕苏中周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成像
- 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6例均为单侧。病灶密度均较均匀,其中无明显坏死及钙化。位于肌锥内外弥漫生长3例,并见其包绕眼球生长呈铸型改变,与周围眼外肌、眼环分界不清,但眼环完整无局限性增厚;位于肌锥外泪腺区呈孤立状结节2例,病灶边界清晰,泪腺窝无明显扩大;位于结膜延眼睑蔓延1例。眼眶内脂肪间隙均清晰。增强后均呈轻、中等度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眼眶淋巴瘤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认识其改变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泮旭铭田萍祝跃明金中高
- 关键词:淋巴瘤眼眶CT
- 脾血管瘤的CT诊断
- 脾血管瘤尽管少见,却是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作者结合文献并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血管瘤,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血管瘤4例,女性3例,男性...
- 泮旭铭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