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香美

作品数:10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护理
  • 3篇支架置入
  • 3篇置入
  • 3篇溶栓
  • 3篇窦血栓形成
  • 3篇颅内
  • 3篇颅内静脉
  • 3篇颅内静脉窦
  • 3篇颅内静脉窦血...
  • 3篇颅内静脉窦血...
  • 3篇内静脉
  • 3篇介入
  • 3篇静脉
  • 3篇静脉窦
  • 3篇静脉窦血栓
  • 3篇静脉窦血栓形...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管内治疗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牛香美
  • 4篇吉训明
  • 4篇张虹
  • 4篇凌锋
  • 4篇秦晓红
  • 4篇缪中荣
  • 4篇宋庆斌
  • 3篇朱凤水
  • 3篇李慎茂
  • 2篇支兴龙
  • 2篇汤红艳
  • 2篇张鸿祺
  • 2篇张鹏
  • 2篇焦力群
  • 2篇李巍
  • 2篇朱雪铮
  • 1篇宋刚
  • 1篇罗玉敏
  • 1篇李淑婷
  • 1篇郝蔓春

传媒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股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术中配合
2006年
牛香美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技术术中配合凝血性疾病出血性梗死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MMP-9基础值和溶栓后水平进行测定,比较溶栓前后以及与健康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MMP-9水平比对照组和基础值显著升高(P<0.05);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MMP-9水平较溶栓前有显著增加(P<0.05),与无出血患者相比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溶栓后完全再通患者MMP-9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可能激活了MMP-9,增加溶栓后出血的风险,并且MMP-9可能参与了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吉训明朱榆红段丽芬李淑婷朱凤水缪中荣焦力群牛香美罗玉敏
关键词:溶栓治疗基质金属蛋白酶-9尿激酶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包括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经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病人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
吉训明秦晓红牛香美张虹朱雪铮凌锋缪中荣张鸿祺张鹏李慎茂朱凤水支兴龙宋庆斌
关键词: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59
2004年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 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患者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 6个月.术后随访 17~ 29个月,平均 23个月. 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其中 10例患者同时接受机械性血栓切割治疗,另有 2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尿激酶使用总量 80万~ 290万 U,每例患者平均每天剂量低于 100万 U.出院时,所有患者的闭塞静脉窦均获再通,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恢复.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抗凝治疗 6个月,平均随访 23个月,无一例血栓再形成.回顾文献,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症状改善率为 92%,死亡率为 5%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 93%,病死率为 3.8%.联合血管内治疗组与单一血管内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 2=1.27,P>0.05). 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吉训明凌锋缪中荣张鸿祺张鹏李慎茂朱凤水支兴龙宋庆斌秦晓红牛香美张虹朱雪铮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支架置入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评价伴对侧颈内动脉闭塞的高危颈内动脉狭窄病人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例不适合颈动脉内膜剥脱的高危颈内动脉狭窄病人接受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术前颈内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为 (85 2± 9 4) % (70 %~ 98% )。术前和术后 2 4h采用NIHSS评分 ,术前和术后 3个月采用改良Rakin评分标准对这些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随访 6~ 1 4个月。结果 术中造影证实 8枚支架均放置成功 ,残余狭窄程度 (5 3± 2 2 ) % (5 %~ 9% ) ,管腔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 (t=4 79,P <0 0 0 1 )。术中没有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术后 2 4h病人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保持在术前水平 [(2 5± 2 4)分 ] ;术后 3个月 ,改良Rakin神经功能评分为 (1 1 3± 0 99)分 ,同术前 (1 2 5± 1 2 8)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 =1 89,P >0 0 5)。术后随访 6~ 1 4个月 ,除 1例偶发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TIA)外 ,其他病人未再出现TIA和新的中风。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危颈内动脉狭窄安全。
吉训明凌锋李慎茂朱风水缪中荣秦晓红牛香美张虹宋庆斌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置入颈动脉狭窄神经功能评分
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急性脑梗塞治疗方法有多种,我院从1995年开展超早期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本文讨论此种治疗方法的护理配合,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
李巍秦晓红牛香美张虹汤红艳郝蔓春王卉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手术护理疗效评价
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的阶段式目标教学法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采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加强对神经介入医师的培训效果。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共培训3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培训方法为将1年的进修期按每3个月划分为4个阶段,并将学习内容分阶段进行重点教学并设置目标,使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进修医师期满回到原工作单位后6、12个月,分别发放调查问卷,以获得进修医师独立工作的情况。结果 39名医师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均达到预期目标,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整体化治疗原则,熟悉并掌握全脑DSA和支架置入等技术。至第四阶段,每名医师作为术者至少完成5例颅外段动脉支架置入。进修结束后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95.8%(23/24)的医师能够独立开展全脑DSA,并保持≥5例/月的数量;87.5%(21/24)的医师能够独立完成支架置入(1例/月)。结论阶段式目标教学法是神经介入专项技术培训实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焦力群高鹏宋庆斌牛香美宋刚凌锋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介入目标教学法
111例复杂性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被引量:14
2018年
从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中,总结传统手术与介入手术顺利切换的重要环节。(1)术前熟悉整个手术流程,通过畸形团位置和大小,判断术中可能使用的特殊用物;(2)熟知各项化验结果,这是术中用药的重要依据;(3)做好躯体功能的评估,以便与术后做对照;(4)手术室所有仪器合理布局,避免反复移动;(5)患者体位摆放需同时满足手术要求和患者的功能体位;(6)根据患者术中体位给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措施;(7)通过血管鞘和造影管连接加压输液器预防血栓的形成;(8)根据患者的体型及病变部位决定血管鞘的内置和外留长度。
汤红艳陈曦牛香美王征韩斌如
关键词:脊髓血管疾病复合手术手术中护理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并发症的护理被引量:10
2008年
总结颈内动脉支架成型术患者术中并发症的护理要点。648例患者,其中56例双侧颈动脉狭窄,共对704支颈动脉进行了治疗,释放支架711枚。置入支架后,509例(78.5%)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术中并发症:5例栓子脱落,155例心率下降,25例血压下降,16例血管痉挛。认为置入支架前后均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主要是血压和心率)、意识、肢体的情况,准备好急救药品,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牛香美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并发症介入护理
视网膜中央动脉溶栓术后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03年
牛香美李巍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溶栓术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