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惠民

作品数:445 被引量:1,147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4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 28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355篇医药卫生
  • 57篇生物学
  • 15篇理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6篇基因
  • 62篇细胞
  • 54篇蛋白
  • 53篇脂蛋白
  • 50篇血清
  • 48篇电泳
  • 44篇多态
  • 43篇多态性
  • 36篇肿瘤
  • 34篇病毒
  • 33篇肝炎
  • 31篇聚合酶
  • 30篇微流控
  • 30篇不确定度
  • 29篇微流控芯片
  • 29篇基因多态性
  • 28篇增殖
  • 28篇酶链反应
  • 27篇荧光
  • 27篇聚合酶链反应

机构

  • 329篇南通大学
  • 100篇南通医学院附...
  • 56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南通医学院
  • 17篇南通市第三人...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4篇东台市人民医...
  • 4篇南通大学附属...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南通出入境检...
  • 3篇中国航天科技...
  • 3篇海安县中医院
  • 3篇通州区人民医...
  • 3篇南通市中心血...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江苏省苏北人...
  • 2篇苏州医学院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443篇王惠民
  • 98篇鞠少卿
  • 86篇王跃国
  • 73篇丛辉
  • 59篇张冬雷
  • 42篇金庆辉
  • 38篇赵建龙
  • 37篇景蓉蓉
  • 37篇倪红兵
  • 36篇季伙燕
  • 33篇王建新
  • 31篇孙承龙
  • 31篇丁伟峰
  • 26篇苏建友
  • 22篇俞娟
  • 22篇孙宝兰
  • 22篇贾春平
  • 21篇褚少朋
  • 21篇施健
  • 19篇张芹

传媒

  • 61篇临床检验杂志
  • 35篇现代检验医学...
  • 20篇交通医学
  • 19篇检验医学
  • 19篇南通大学学报...
  • 16篇南通医学院学...
  • 15篇国际检验医学...
  • 14篇中华检验医学...
  • 10篇中华微生物学...
  • 8篇检验医学与临...
  • 7篇中国实验诊断...
  • 6篇中华实验和临...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陕西医学检验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化学学报
  • 4篇国外医学(临...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中国交通医学...
  • 4篇医学检验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16篇2014
  • 17篇2013
  • 21篇2012
  • 25篇2011
  • 26篇2010
  • 37篇2009
  • 39篇2008
  • 43篇2007
  • 32篇2006
  • 42篇2005
  • 20篇2004
4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时荧光定量测定人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AFF-R基因表达水平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检测人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含量的方法,初步探讨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AFF-R mRNA表达水平。
鞠少卿张冬雷倪红兵苏建友施健王惠民孔宪涛仲人前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
文献传递
丙戊酸钠联合吡柔比星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12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恶性肿瘤,初始诱导化疗多采用VDLP方案,其中的柔红霉素(DNR)因有明显的心脏毒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预后,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吡柔比星(THP)为新一代蒽环类抗癌抗生素,与DNR作用机制大致相同,因其心脏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关于THP治疗儿童ALL的研究尚少见报道。
孙宝兰吴利辉吴尤佳杨治平李民徐美玉王惠民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吡柔比星细胞增殖丙戊酸钠凋亡VDLP方案心脏不良反应
酶显色法基因芯片检测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耐药基因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酶显色法基因芯片快速、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Hp)克拉霉素耐药基因。方法设计一对引物,以地高辛标记其中一条引物,扩增Hp 23S rRNA部分基因,得到285 bp DNA片段,根据23S rRNA上的5个位点设计探针和制作芯片,扩增产物与芯片杂交,酶显色后扫描判读结果。结果63例Hp阳性标本中,芯片结果显示突变率:A2143G为3.17%、T2182C为11.11%、A2143G+T2182C为14.29%;酶显色法芯片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Hp 23S rRNA基因多态性结果符合率为96.83%;质粒浓度为1.53×102拷贝/μl时芯片法仍可检测到野生和突变信号。结论酶显色法芯片检测实现了高通量的同时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同时检测23S rRNA的多种突变型,无需特殊仪器,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宣世海周玉贵邵柏崔亚林周洁王琴徐康王惠民褚少朋景奉香金庆辉
关键词:基因芯片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耐药
样品不同处理方法对PCR微孔板杂交法检测TTVDNA的影响被引量:9
2000年
郭乃洲马达王万相王惠民张冬雷
关键词:肝炎TTV-DNA
5′-非转录区序列改建提高毕赤酵母表达抗菌肽LL-37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5′-非转录区(5′-UTR)序列改建对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LL-37的影响。方法:去除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质粒pPIC9 5′-UTR内GGATCCAA序列,转化E.coli DH5α,构建改良的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9-EDIT;PCR鉴定及测序确认后与酵母偏爱密码子编码的LL-37基因片段连接,构建改良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9-EDIT-LL-37;原生质球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PCR扩增鉴定后诱导LL-37表达,筛选最佳表达条件,对表达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和Western印迹分析;比较转入pPIC9-EDIT-LL-37及pPIC9-LL-37后毕赤酵母表达产物的抑菌活性,间接测定改建前后LL-3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PCR鉴定及测序证实pPIC9-EDIT改建成功,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PIC9-EDIT-LL-37;转化毕赤酵母后表达产物PCR鉴定出LL-37基因,最佳诱导甲醇浓度为0.5%,最佳诱导表达时间为72h,电泳及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表达产物为LL-37;改建后LL-37蛋白表达量提高了约35倍。结论:pPIC9 5′-UTR序列的改建能明显提高毕赤酵母表达LL-37蛋白,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其他外源蛋白表达。
陆建荣王惠民吴萍黄松平常秋月凌勇武倪晓蓉
关键词:毕赤酵母
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杨曙梅俞娟王惠民
关键词: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同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临床标本
肺癌组织和癌性胸液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倪松石冯健王惠民
关键词:肺癌组织TRAP
不同检测系统测定血糖的方法学对比及偏差评估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学比对分析,探讨各系统之间检测血糖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EP9-A文件要求,每天随机从临床样本中抽取8份不同浓度的血清样本,分别用两种检测系统进行血糖的测定,共测定5d,记录检测结果,对两种检测系统进行偏倚估计。结果相关系数r=0.998,截距a=0.081,斜率b=0.968,无方法间、内的离群点,测定结果的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两种检测系统对血糖的测定能得到一致的检测结果。
倪红兵鞠少卿王跃国徐建辉丛辉苏建友祝文彩王惠民
关键词:EP9-A
毛细管电泳测定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氨基酸的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氨基酸测定不仅对遗传代谢性疾病、肾病、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近年来在评价病人营养状况方面亦受到广泛重视.最新发展起来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以其快速、简便、准确、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备受青睐,为快速测定氨基...
张芹王跃国王惠民王忠惠李丽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肝癌肝硬化血清氨基酸
文献传递
化学沉淀法测定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化学沉淀原理建立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沉淀剂对血清样本中脂蛋白的分离效果,确定最终沉淀剂,并对化学沉淀法测定血清sdLDL-C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和回收率进行分析。结果最终选择140 U/mL肝素-90 mmol/L Mg2+作为沉淀剂测定血清sdLDL 胆固醇(sdLDL-C)含量。化学沉淀法测定sdLDL-C在0.14~1.44 m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025X-0.197,r=0.988;对高、低2组不同sdLDL-C浓度的样本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2.83%、3.19%,批间CV分别为5.49%、6.13%;回收率为83.81%。结论 sdLDL化学沉淀法具有样本用量少、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更适合常规实验室检测血清sdLDL-C含量。
于群王惠民季伙燕苏建友丛辉顾国浩沈国荣
关键词: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沉淀法化学法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