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芬

作品数:11 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5篇岩石
  • 4篇岩石圈
  • 3篇地球化学标志
  • 3篇新生代
  • 3篇同位素
  • 3篇同位素地球化...
  • 3篇花岗岩
  • 2篇新生代火山
  • 2篇新生代火山作...
  • 2篇岩石圈伸展
  • 2篇矿床
  • 2篇火山作用
  • 1篇大型矿床
  • 1篇地壳
  • 1篇地球化学边界
  • 1篇地球化学制约
  • 1篇地幔
  • 1篇学成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1篇王慧芬
  • 6篇朱炳泉
  • 5篇黄智龙
  • 5篇常向阳
  • 5篇王联魁
  • 3篇谢静
  • 2篇陈毓蔚
  • 1篇李献华
  • 1篇涂湘林
  • 1篇陈多福
  • 1篇王一先
  • 1篇胡耀国
  • 1篇刘海臣
  • 1篇戴橦谟
  • 1篇王慧芬
  • 1篇毛存孝
  • 1篇陈道公

传媒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与勘探
  • 2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第七届全国同...

年份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6Ma:华南岩石圈伸展和南海张开的重要转折时间被引量:8
2001年
广东四会 吴川断裂带茂名、三水、河源、连平 南雄等盆地火山岩的年代学、岩石学和钕同位素资料表明 ,在 92~ 38Ma存在连续的火山作用 ,并在始新世早期 (约 5 6Ma)火山作用源区从下地壳突然转向上地幔 ,标志着华南岩石圈在这一时间出现大规模伸展减薄。这一重大转折事件与菲律宾海、南海等东亚边缘海盆的最早张开密切相关。
朱炳泉常向阳胡跃国谢静王慧芬
关键词:新生代火山作用
华南-扬子地球化学边界及其对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控制被引量:26
1995年
中国南方Pb同位素填图表明华南-扬子之间存在Pb同位素的急变带,标志着华南-扬子边界。这一急变带控制了中国南方所有与深源成矿作用有关的超大型矿床(共10个)的形成,产出位置与急变带收缩、转折与两边形成等值线封闭圈密切相关。急变带常与重力正异常急变带相应。它所对应的构造线与目前地质上认为的华南-扬子边界大体相当,但并不一定是地表所见的主断裂。
朱炳泉常向阳王慧芬
关键词:超大型矿床地球化学成矿作用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的稀土地球化学标志被引量:22
1999年
华南和其他国家典型Li-F花岗岩的118个稀土分析研究表明,随Li-F花岗岩由早至晚阶段或自下而上不同岩相演化,稀土模式曲线有三种变化类型:①降低变化,②升高变化,③突然变化等类型。①称为正向演化类型,是结晶分异结果;②称为反向演化类型,代表气液分馏为主的液态分离;③称为演化突变类型,是不混溶为主的液态分离形成。因此,不混溶为主的液态分离标志是稀土模式演化突变类型和Li-F花岗岩在REE-(La/Yb)n、La/Sm-La(μg/g)图解中主演化方向线与次演化方向线或与成分点呈分离特点。气液分馏为主的液态分离标志是稀土模式反向演化类型和Li-F花岗岩在REE-(La/Yb)n、La/Sm-La(μg/g)图解中主演化方向线。
王联魁王慧芬王慧芬
关键词:稀土地球化学花岗岩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标志被引量:29
2000年
华南和世界其他国家典型 L i- F花岗岩 195个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的研究表明 ,随 L i- F花岗岩自下而上不同岩相变化 :Zr/Hf- F、Nb/Ta- F等有负相关变化 ;同样 ,随 F增加 ,Ta(Nb)、Sn、W、Al升高和 Nb/Ta(Zr/Hf)降低 ;在 K/Rb- Rb图中黄英岩成分点位于相关斜线左下方 ;在 K- L i图中有低 L i、K的异常变化 ;在 Rb/Sr- P2 O5 图中有 Rb/Sr的二~三个数量级异常变化等 ,均是 L i- F花岗岩气液分馏为主液态分离的标志。相邻岩相 (香花岭岩和翁岗岩 )的微量元素和主要元素有突变和不均一特点 ,香花岭岩比翁岗岩富主要元素 F、K、Fe、Mn、Mg(或 Ca)和微量元素 Rb(或 Cs)、Zr(或 Hf)、Nb(或 Ta)、Th、W、Sn(或 Mo)、Ba(或 Sr)等。因而富 F、K、Fe与贫 Si、Na的香花岭岩和贫 F、K、Fe与富 Si、Na的翁岗岩属成分共轭和突变的岩性对 ,应为 L i-
王联魁王慧芬黄智龙
56Ma:华南岩石圈伸展和南海张开的重要转折时间
广东四会-吴川断裂带茂名、三水、河源、连平-南雄等盆地火山岩的年代学、岩石学和钕同位素资料表明,在92~38 Ma存在连续的火山作用,并在始新世早期(约56 Ma)火山作用源区从下地壳突然转向上地幔, 标志着华南岩石圈在...
朱炳泉常向阳胡跃国谢静王慧芬
关键词:新生代火山作用
文献传递
锂氟花岗质岩石三端元组分的发现及其液态分离成因被引量:17
1997年
从世界范围研究锂氟花岗质岩石发现有三端元组分,即富Na的翁岗岩(O)、富K的香花岭岩(X)和富Si的黄英岩(T)三端元,提出区分三端元的三角图和划分标志。该类岩体垂直分带表现出三端元O→X→T变化规律,反映在化学成分和标准矿物上,有随F含量增加,Q、C(刚玉)升高,ALK(K_2O+Na_2O)降低的趋势。根据三端元的熔体结构、粘度、密度差异和Na-K、Si-ALK分离规律,结合实验资料,认为三端元是不混溶为主的液态分离成因,与传统的分离结晶作用不同。
王联魁王慧芬黄智龙
关键词:花岗岩花岗质岩石含氟化学成分
不同来源两个系列Li-F花岗岩的同位素组成区别
2002年
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 ,特别是同位素组成 ,将Li-F花岗岩划分为浅源南岭系列 (系列Ⅰ )和深源长江系列 (系列Ⅱ )。系列Ⅰ的δO18>10‰ ,ISr>0 710 0 ,εNd(t) <- 6 ,在2 0 7Pb/ 2 0 4Pb- 2 0 6Pb/ 2 0 4Pb铅同位素构造图上位于上地壳线附近 ;系列Ⅱ的δ18O <10‰ ,ISr<0 710 0 ,εNd(t) >- 6 ,在2 0 7Pb/ 2 0 4Pb - 2 0 6Pb/ 2 0 4铅同位素构造图上位于地幔线与造山带线之间。说明浅源南岭系列Li-F花岗岩物质来源比较浅 ,以上地壳 (再循环地壳 )物质为主 ,而深源长江系列Li-F花岗岩物质来源比较深 ,以地幔、下地壳和造山带 (原生地壳 )
王联魁王慧芬黄智龙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地幔下地壳
同位素体系填图与地球化学省划分研究
朱炳泉常向阳涂湘林刘海臣王慧芬戴橦谟陈毓蔚毛存孝李献华
该研究揭示了地与地壳的多元同位素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多维空间的分析方法;发现并确立了中国大陆地的主要端元组分、区划特征和壳合关系;同时通过全球,特别是东亚大陆广泛的同位素与元素体系对比,在国际上较早将同位素方法用于大陆地球...
关键词:
关键词:地球化学矿床油气田
新生代华夏岩石圈减薄与东亚边缘海盆构造演化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研究被引量:53
2002年
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表明,华南的茂名与三水盆地从92~38Ma期间有近连续的火山喷发,并在(56±2)Ma火山作用源区发生了急剧的转折。这与东亚边缘海盆地最早伸展在时间上和构造方向上是一致的,形成了一系列NE向左旋剪切伸展盆地以及南海南西海盆、苏拉威西海、西菲律宾海等洋盆。35~17Ma期间印支块体沿红河断裂向东南挤出,使东亚沿NE向左旋剪切伸展受阻。因此,这一期间华夏块体上没有出现与拉张有关的玄武质岩浆作用,始新世洋盆NE向扩张也逐渐被终止。关于南海的晚第三纪扩张,年代学与构造证据是与根据磁异常确定的32~17Ma扩张期相矛盾的。17Ma以后,华夏、东海至日本海岩石圈均出现了强的NE向伸展,也使印支块体沿红河断裂从左旋挤出转向右旋走滑。南海在这一期间再次出现扩张,应是一个合理的构造格局。
朱炳泉王慧芬陈毓蔚常向阳胡耀国谢静
关键词:新生代同位素地球化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制约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被引量:8
2002年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包括不混溶为主和气液分馏为主两种液态分离作用。Li -F花岗岩不混溶为主液态分离的同位素标志是 :在复式Li-F花岗岩体中 ,随由早至晚阶段Li-F花岗岩侵入变化 ,岩石中δ18O、ISr有先降低后突然升高的变化趋势 ;在典型Li-F花岗岩体中 ,由下部岩相成分相当翁岗岩 (钠长花岗岩 )向上至顶部岩相成分相当香花岭岩 (云英岩、似伟晶岩 )的全岩和石英δ18O突然升高。Li-F花岗岩气液分馏为主液态分离的同位素标志是 :典型Li-F花岗岩体的中、深部岩相向上至浅部岩相 ,岩石有δ18O降低和δD升高的变化趋势。
王联魁王慧芬黄智龙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氧同位素氢同位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