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皂苷
  • 6篇活性
  • 4篇三萜
  • 4篇三萜皂苷
  • 3篇学成
  • 3篇松针
  • 3篇马尾松
  • 3篇化学成分
  • 2篇丹参
  • 2篇丹参滴丸
  • 2篇滴丸
  • 2篇药物
  • 2篇生物活性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毒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黄酮
  • 2篇活性成分
  • 2篇海参
  • 2篇复方丹参

机构

  • 14篇解放军第20...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45...
  • 2篇浙江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卫生部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王晓华
  • 7篇王巍
  • 5篇易杨华
  • 5篇韩华
  • 4篇潘敏翔
  • 4篇李玲
  • 3篇尹江峰
  • 3篇孙鹏
  • 2篇刘宝姝
  • 2篇程明和
  • 2篇陈建明
  • 2篇张晓洁
  • 1篇高静
  • 1篇胡惠民
  • 1篇刘超美
  • 1篇闫冰
  • 1篇张淑瑜
  • 1篇叶丽卡
  • 1篇吴久鸿
  • 1篇阎冰

传媒

  • 6篇药学实践杂志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Chines...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辽宁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1
  • 2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艾滋病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综述了具有抗艾滋病活性的海洋天然产物及其作用机制,对海洋抗艾滋病物质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参考资料。
王晓华王巍程明和尹江峰
关键词:抗艾滋病
医院引进新药的管理
2001年
目的:提高新药引进质量,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通过了解市场动态信息,对新药的引进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定合理可行的采购计划;收集临床的反馈信息;完善管理机制。结论: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下,把好新药引进的审定工作,控制药品质量关,为医院及患者赢得了效益。
尹江峰王晓华董行芳
关键词:新药监督管理
新型基质复方丹参滴丸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新型基质复方丹参滴丸的药物动力学。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以市售复方丹参滴丸作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基质滴丸的Cm ax及K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peak、AUC、t1/2β、MRT和VRT无显著性差异,新型基质滴丸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4.5%。结论新基质滴丸的吸收速率常数和达峰浓度明显高于原滴丸,说明新型基质滴丸不仅保持并提高了原滴丸速效、高效的性能,且在达峰时间、在体内维持治疗浓度的时间及药物的消除情况与原滴丸基本相同。
王巍王晓华张晓洁陈建明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药物动力学
5-羟基-4'-硝基-7-取代苄氧基-异黄酮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设计合成7-取代苄氧基-5-羟基-4'-硝基金雀异黄素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以氯苄为起始原料,经取代、硝化、Friedel-Crafts反应、环合和苄基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2类重要中间体:4'-硝基脱氧安息香和4'-硝基金雀异黄素和7个目标化合物,并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证其结构。结论 7位羟基引入苄基不能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王晓华王巍刘超美
关键词:异黄酮金雀异黄素化学合成抗肿瘤活性
马尾松松针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成分考察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针体外抗血小板活性的成分。方法:利用活性跟踪分离方法和大孔吸附树脂(diaion HP-20)、葡聚糖凝胶(toyopearl HW-40)、反相硅胶(ODS)及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马尾松松针6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具有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苷(I)、阿魏酸(II)和槲皮素(III)。结论:松针提取物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物质基础是黄酮等多酚类化合物,而非之前所预期的大量存在于该植物中的木脂素类和原花青素类化合物。
王巍王晓华张晓洁
关键词:马尾松松针抗血小板聚集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BDNF-PLGA缓释微球。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DNF组和BDNF-PLGA缓释微球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外,其他各组大鼠均制备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术后BDNF组神经损伤局部注射1mL/kg BDNF(30μg/mL),BDNF-PLGA缓释微球组局部注射1mL/kg BDNF-PLGA缓释微球(活性BDNF含量30μg/mL)。每周注射给药1次,共给药4次。观察大鼠的大体形态、步态、关节活动等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术后4周,检查神经传导速度(NCV)、波幅、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幅度,检查完毕后取坐骨神经损伤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BDNF-PLGA缓释微球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步态、关节活动等一般状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且优于BDNF组。BDNF-PLGA缓释微球可有效改善大鼠损伤神经功能,到第4周时已基本恢复正常,其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快于BDNF组。术后4周,BDNF-PLGA缓释微球组能提高大鼠坐骨神经NCV,增大电位波幅,缩短潜伏期,增大坐骨神经CMAP波幅,提高CMAP恢复率(与模型组比较,P<0.01),且上述指标的改善均优于BDNF组(P<0.05)。BDNFPLGA缓释微球明显改善坐骨神经髓鞘、轴突、髓神经纤维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BDNF-PLGA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王晓华程明和王新霞王强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体周围神经损伤
罗格列酮与阿米洛利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种可用于治疗多囊肾病或2型糖尿病的由罗格列酮和阿米洛利组成的药物组合物。罗格列酮已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该药长期应用对心脏有明显的副作用。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罗格列酮和阿米洛利组成的药物组合物...
梅长林王晓华胡惠民
文献传递
海参皂苷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方柱五角瓜参(Pentacta quadrangulasis Lesson)、二色桌片参(Mensamaria inteccedens Lampert)、黑乳海参(Holothuria nobilis Sele...
易杨华李玲孙鹏刘宝姝张淑瑜巫军张诗龙韩华闫冰王晓华翁怡毅
关键词:海参皂苷
文献传递
花刺参中两个新的三萜皂苷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研究花刺参体内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Sephadex LH-20,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对花刺参体内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烷-7-烯-3β,23S-二醇(Ⅰ),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烷-8-烯-3β,23S-二醇(Ⅱ)。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命名为variegatuside A和variegatuside B。
王晓华李玲易杨华孙鹏闫冰潘敏翔韩华王旭东
关键词:海参三萜皂苷
以木糖醇与淀粉的低共熔混合物为基质的复方丹参滴丸制剂工艺的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新型基质(木糖醇与淀粉的低共熔混合物)复方丹参滴丸的制剂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滴丸外观质量、硬度、冷凝性、药物含量、溶散时限等为评价指标,对加入方式、药物基质比、冷凝液种类、滴制温度、冷凝液温度、滴距、滴速、化料时间等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以滴丸成型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制剂工艺为主药以喷雾干燥粉末的形式与基质按1?5.5的比例混合,重质液体石蜡为冷凝剂,药液温度为85~95℃,化料时间为1~2h,冷凝液温度为-2~4℃,滴距为5~10cm,滴速为每分钟30~45滴。结论:优化工艺制备的新基质复方丹参滴丸成型性好,质量稳定,重现性好,可为今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王巍陈建明高静王晓华张晓洁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制药工艺学正交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