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晶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痫
  • 3篇子痫前期
  • 2篇血清
  • 2篇体外
  • 2篇卵巢
  • 1篇蛋白
  • 1篇多囊
  • 1篇多囊卵巢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性激素
  • 1篇性激素结合球...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性
  • 1篇血清性激素
  • 1篇血症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王晶
  • 3篇翟燕红
  • 2篇张春红
  • 2篇陈陆
  • 2篇杨晓葵
  • 2篇刘晓巍
  • 2篇战思恩
  • 2篇谢鑫
  • 1篇王鹏
  • 1篇高磊
  • 1篇王娟
  • 1篇赵晟隆
  • 1篇张亚兰
  • 1篇刘英
  • 1篇晁贺
  • 1篇刘伟
  • 1篇孔元原
  • 1篇赵娟
  • 1篇李建梅
  • 1篇洪黎明

传媒

  • 3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尿蝶呤检测在高苯丙氨酸血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建立尿蝶呤谱的检测方法,检测小儿尿液中新蝶呤(neopterin, N)和生物蝶呤(biopterin, B)的水平,分析方法的检测性能,评估该方法用于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PA)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1)检测新蝶呤和生物蝶呤标准品,评估HPLC检测尿蝶呤的性能;(2)检测16例确诊的HPA样本,评估该方法用于新生儿HPA鉴别诊断的可行性。结果 (1)HPLC检测N和B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N(3.91%~8.20%,3.70%~5.77%)和B(4.06%~8.19%,3.55%~5.67%),符合精密度要求;(2)处理好的尿液样本在-20℃储存,稳定性较好;(3)16例HPA患儿的N和B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结论 HPLC检测N和B水平的性能参数符合实验要求,可用于HPA患儿的鉴别诊断。
万智慧刘伟孔元原谢鑫王晶马志军
关键词:高苯丙氨酸血症高效液相色谱新蝶呤生物蝶呤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含量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PCOS患者体内SHBG含量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未经过药物治疗的PCOS患者219例,分别检测其血清SHBG含量及血脂相关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HBG低值组的BMI、TG、LDL-C及Apo B明显高于SHBG高值组,而HDL-C及Apo AI明显低于SHBG高值组(P<0.05)。血清SHBG水平与HDL-C及Apo AI呈正相关,而与BMI及TG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SHBG含量的降低,可能是PCOS患者发生血脂紊乱的危险因素之一。
战思恩王娟邓宝民王晶赵娟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血脂紊乱
非靶向脂质组学在子痫前期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采用非靶向脂质组学寻找能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子痫前期高危孕妇,根据后期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分为子痫前期组(33例)和无子痫前期组(对照组,33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飞行时间质谱(TOF)联用技术对所有对象的血清样本进行脂质组学检测。采用差异倍数、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筛选生物标志物,并对定性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代谢通路和富集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筛选出的代谢物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筛选出42种生物标志物,其中甘氨胆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磷脂酰肌醇(PI)(16:1(9Z)/16:0)水平在子痫前期组中明显升高,胆固醇酯(CE)[22:4(7Z,10Z,13Z,16Z)]、二酰甘油(DG)[18:0/20:1(11Z)/0:0]水平明显降低。含2种以上生物标志物的代谢通路分别为鞘脂类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参与α-亚麻酸和亚麻酸代谢、缩醛磷脂合成、长链饱和脂肪酸的线粒体β氧化、鞘脂代谢及胆汁酸生物合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E[22:4(7Z,10Z,13Z,16Z)]、DG[18:0/20:1(11Z)/0:0]、二十二碳五烯酸、PI[16:1(9Z)/16:0]及甘氨胆酸诊断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0.715、0.678、0.669和0.660。结论非靶向脂质组学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能有效区分子痫前期患者和无子痫前期孕妇。甘油磷脂代谢、初级胆汁酸代谢、α-亚麻酸和亚麻酸代谢、胆碱代谢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曹正董莹赵晟隆王晶张春红陈陆刘京瑞沈敏翟燕红刘晓巍
关键词:子痫前期质谱
人子宫内膜细胞体外诱导蜕膜化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孕激素(progestogen,P)、雌激素(estrogen,E_2)和8-溴-环磷酸腺苷(8-Br-cAMP)不同组合的3种方法对人子宫内膜细胞体外诱导蜕膜化的效果。方法:收集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子宫内膜,分离纯化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ESC),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类型。分别采用P+E_2(PE组)、8-Br-cAMP(PC组)、P+E_2+8-BrcAMP(PEC组)3种不同组合方法蜕膜化诱导处理第3代ESC,并以空白对照为对照组。显微镜下观察蜕膜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3种不同蜕膜化诱导方法处理24h.48h及96h后细胞培养液中催乳素(PRL)水平,比较3种蜕膜化方法的效果。结果:蜕膜化过程中ESC形态从长梭形逐渐变为圆形,细胞体积变大,胞核增大,部分出现双核或多核,细胞边界变模糊。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蜕膜化诱导组培养液中PRL呈不同水平升高。其中PC组PRL水平及蜕膜化细胞形态均较PE组和PEC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P+8-Br-cAMP法,较P+E_2、P+E_2+8-BrcAMP法能更有效地诱导子宫ESC体外发生蜕膜化,是高效可靠、更合适的蜕膜化诱导方法。
晁贺刘英张亚兰王鹏李建梅王晶王洁义
关键词:子宫内膜细胞蜕膜化
不同促排卵方案在高龄不孕患者IVF-ET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对比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年龄≥40岁不孕女性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于我院生殖中心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长方案、Gn RH-a短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 RH-ant)方案促排卵行IVF/ICSI助孕的40岁及以上患者334例,比较各组的IVF结局。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HCG日激素水平、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方案组获卵数、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天数和总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孕患者应用长方案获卵数更高,Gn用量也较大;短方案临床结局较差;拮抗剂方案Gn用量较小但具有较好的临床结局,对于高龄患者可优先考虑。
王晶聂明月杨晓葵
关键词:高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方案
微小RNA在卵巢早衰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卵巢早衰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闭经及不孕,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殖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卵巢早衰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转录后调节因子,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卵巢中存在的mi RNA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可以影响卵巢功能,并参与卵巢早衰的发病。对卵巢早衰发病原因及机制的研究,可以为今后早期预测这一疾病的发生并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mi RNA在卵巢早衰发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晶洪黎明杨晓葵
关键词:卵巢早衰微小RNA卵泡闭锁
妊娠早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筛查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妊娠早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患病率,并初步探讨妊娠早期妇女甲减患病率与孕妇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早期妇女5998例和非妊娠妇女639例,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TSH、FT4水平,筛查妊娠早期妇女甲减的发病率,并将所有孕妇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分组和数据分析。结果妊娠早期妇女甲减的发病率(18.56%)明显高于非妊娠期妇女甲减的发病率(9.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阶段各组间甲减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检测对于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年龄并非妊娠期妇女发生甲减的危险因素。
战思恩王晶韩立灿徐东翟燕红王文娟
关键词: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年龄
孕妇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比值预测子痫前期的意义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 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 GF)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定期产检并最终分娩的孕24~36周存在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孕妇为研究对象(379例),最终有39例孕妇发展为子痫前期纳入子痫前期组,其余34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子痫前期组根据发生孕周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组(10例)和晚发型子痫前期组(29例),同时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又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13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静脉血血清s Flt-1和Pl GF浓度,收集结果、记录数值并计算s Flt-1/Pl GF比值。结果①子痫前期组血清Pl 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 Flt-1水平及s Flt-1/Pl GF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血清s Flt-1浓度和s Flt-1/Pl GF比值明显高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组Pl GF浓度明显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③轻度子痫前期组s Flt-1浓度、Pl GF浓度、s Flt-1/Pl GF比值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研究表明,当s Flt-1/Pl GF比值的临界值为13.75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预测前兆子痫的敏感度(61.5%)和特异度(80.3%)均较高。结论检测血清中s Flt-1、Pl GF浓度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ROC曲线确定s Flt-1/Pl GF比值的临界值对子痫前期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赵晟隆刘晓巍王晶高磊
关键词: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标志物sFlt-1与PLGF的检验性能及临床预测能力评估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能够预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发生的检验指标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的检验性能及临床预测能力。方法利用商品化试剂进行检验项目的性能评估;运用统计学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北京妇产医院孕期体检并伴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血清共336例,进行临床预测能力评估。结果 PLGF和sFlt-1的检验性能评估结果合格;在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中,有66例最终确诊为子痫前期,270例直至生产也未发生子痫。其中最终确诊子痫前期的66例孕妇中,有5例为入组后1周内发病,12例为入组后4周内发病。入组1周发病率为1.5%,入组4周发病率为3.6%。另外孕妇均是在出现高危因素的情况下进行检测,1周内发生子痫的检测结果,与1周内未发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PLGF的一组数据和sFlt-1/PLGF的一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内发生子痫的检测结果,与4周内未发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PLGF的一组数据、sFlt-1的一组数据和sFlt-1/PLGF的一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sFlt-1/PLGF、PLGF、sFlt-1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是有一定的现实作用。若以sFlt-1/PLGF比值38作为的cutoff值判断,可以比较好地排除子痫前期的指标,却不能用来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所以还需要找到适合本地区人群的cutoff值进行诊疗。
陈陆宋玉杰王晶张春红樊斐谢鑫董莹刘京瑞翟燕红曹正
关键词:子痫前期SFLT-1PLG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