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林 作品数:6 被引量:7 H指数:2 供职机构: 青海省草原总站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C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稳定性测定 1989年 本文介绍了对C型肉毒梭茵毒素稳定性的测定结果。结果为:稀释后的毒素对温度十分敏感,在5℃保存24小时,毒力开始下降.后随温度上升,毒力大幅度下降,但阳光照射与否,对毒素毒力影响不大。因此,我省用毒饵法在当年10月到翌年4月杀灭高原鼠免,在4—5月杀灭高原鼢鼠,能保证杀鼠效力。 王贵林 沈世英关键词:草原 鼠害 肉毒梭菌毒素 A、B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杀灭高原鼠兔的初步研究 1993年 本文报道了用A、B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杀灭高原鼠兔的试验。其A型葡萄球菌肠毒素灭鼠效果可达98.9%。作为一种新的杀鼠剂,它具有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的优点外,还具有不受温度、地区限制,保存、运输方便等优点,可望成为一种良好使用前景的杀鼠剂。 沈世英 王贵林关键词:葡萄球菌肠毒素 高原鼠兔 蝗虫微孢子虫中试灭蝗效果及生物复合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996年 “八·五”期间蝗虫微孢子虫(N、L)中试灭蝗83万亩,总感染率为82.68%,校正虫口减退率67.63%,施用后2~3年感染率39%,4~6年为12.63%,且虫口密度每百网仅1.7~7.2头,远在防治标准以下;六种蝗虫病原菌及生物制剂灭杀蝗虫试验表明,IGR、Bt、Qyb、Jd四种效果较好,其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24%、81.25%、82.68%、79.45%;经与N、L混合喷洒或隔带喷洒灭蝗,其效果在72.49%~84.54%之间。尤以N、L与IGR隔带喷洒灭蝗不仅效果好,且残虫中有62.5%的3—4龄若虫,对蝗蝻的滞育性很强。 李韬 闫省三 刘晓健 王贵林 赵廷贵关键词:蝗虫 虫口减退率 应用微孢子虫控制青海草地土蝗的研究 被引量:4 1994年 于1987~1991年引入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简称N.L)对草地土蝗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养东亚飞蝗接种后可以大量增殖N。L产孢量为1.17×10 ̄9孢子/虫,室养青海土蝗产孢量为4.1×10 ̄6孢子/虫;大面积防治,青海草地土蝗的7个主要种均可感染N.L每6.7a有效浓度(0.5~1.0)×10 ̄9孢子/mL其感染率为86.67%~90.00%,感染的高峰出现在接种后的第25~35d,校正虫口减退率,小区为65.07%~71.72%,大面积为76.62%;N.L在10℃放置72h和光照48h后感染能力无明显影响,N.L啧施后次年的垂直感染率平均为38%,感染后土蝗产卵量平均下降68.4%。 李韬 阎省三 王贵林 王薇娟 刘晓健 李卫民 乔安海 葛绍荣关键词:蝗虫微孢子虫 感染率 生物毒素灭治草原害鼠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993年 用 C 型肉毒梭菌经过滤除菌的外毒素作为杀鼠剂,并用浸泡法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毒素毒饵,系灭草原害鼠。此杀鼠剂用药量少、灭鼠效果好、而且成本低、残效期短、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无“三致”作用,对人畜安全、使用方便、生产简单。毒素杀鼠剂的使用为国内外首创,在我国推广面积已达227万公顷,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沈世英 王贵林关键词:杀鼠剂 草原 C型肉毒梭菌毒素毒饵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1992年 C型肉毒梭菌毒素毒饵在天然草地上放置6天内,试鼠高原鼠兔死亡率为90~100%;8~10天逐渐分解为基本无毒。试鼠死亡高峰期为采食毒饵后3~4天,并且5天内已接触过毒素的试鼠不产生明显的耐药性。 王贵林 沈世英关键词:肉毒梭菌 高原鼠兔 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