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宏
- 作品数:33 被引量:234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皖江段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
- 本文以时空互代的方法,对皖江段滩地不同林龄的杨树抑螺防病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杨树抑螺防病林下以草本植物为主,居于前4位的优势科分别是菊科(9种),未本科(6种),豆科(5种),蓼科(5种),优势种以萝...
- 孙银银王雷宏黄成林
- 关键词:杨树抑螺防病林植物多样性血吸虫病
- 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林植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本文以3个人工杨树林下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及原始无林滩地资料为基础,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长江中下游江河滩地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林下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栽植后植物多样性升高了,且不同林龄人工林的植物种类及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3年生的人工林多样性指数最高,8年生的人工林均匀度最高。说明滩地造林明显增加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但随着林分的郁闭会限制其下植物的生长,导致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可见人工林林分郁闭度左右着林下植物的组成及分布。
- 孙银银王雷宏黄成林
- 关键词:滩地人工杨树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
- 具有饱和发生率的营养液-植株模型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根据营养液浓度和植株自身生长的特点,建立了具有饱和发生率的营养液浓度-植株生长量的数学模型。首先证明了系统总存在零平衡点P0(c0,0)和正平衡点P*(c*,x*),进而通过分析系统对应的特征方程,讨论了零平衡点P0(c0,0)的不稳定性和正平衡点P*(c*,x*)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并通过建立Lyapunov函数,证明了正平衡点P*(c*,x*)是全局渐近稳定的,为营养液优化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结论:对植株注入营养液后,植株的生长量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极限值,即加入营养液,确实会提高植株的生长量;模型的平衡点与初值无关,即无论植株的生长量和营养液的浓度在未加入营养液前是多少,加入营养液后二者最终均会达到一个恒定的值。
- 杨俊仙王雷宏
- 关键词:营养液植株饱和发生率稳定性
- 天马自然保护区大别山五针松与群落中优势种的种间关系被引量:9
- 2014年
- 为了客观认识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与其所在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的种间关系,采用样方法进行群落调查,然后用χ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天马自然保护区大别山五针松群落中大别山五针松与其它14个优势树种的种间联结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灵敏度较高,表明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与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 var.brevipetiopetiolata)、栓皮栎(Quers variabilis)、天目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茅栗(Castanea seguinii)、五角枫(Acer mono)呈显著正相关。与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荚蒾(Viburnum dilatatum)呈显著负相关。据以上分析,可把大别山五针松、黄山松、短柄枹、栓皮栎、天目杜鹃、茅栗和五角枫划为一个生态种组。保护和管理大别山五针松时,控制群落中非同一生态种组的物种,如白檀、蜡瓣花、荚蒾等,从而促进大别山五针松尽快郁闭成林。
- 王雷宏黄庆丰蒲发光周美生陆发存
- 关键词:大别山五针松种间联结性种间相关
- 基于SSR标记的8个山荆子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采用10对SSR引物对8个山荆子〔Malus baccata(L.)Borkh.〕居群140个单株的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并据此对8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91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100.00%。8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差异较大,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37 9~1.535 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56 0~0.309 2,Shannon信息指数为0.376 7~0.459 2,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4.84%~85.71%。居群间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16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5 1,Shannon信息指数为0.528 5,均明显高于居群内;8个居群间的基因流为1.739 5,基因分化系数为0.223 3,显示居群间的基因交换较多。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Nei’s遗传距离0.148 6处,8个居群被分为3组,河北塞罕坝居群单独为一组,山西五台山居群和北京东灵山居群为一组,其余5个居群为一组。据此推测:山荆子起源于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山西灵空山、黑龙江小兴安岭、吉林长白山和山西中条山居群可能是其遗传多样性的核心居群。
- 王雷宏郑玉红汤庚国
- 关键词:山荆子居群SSR标记聚类分析
- 低温胁迫对6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7
- 2009年
- 为研究引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适应性,以1年生离体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叶片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6种藤本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比对照有所增加,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6种藤本植物半致死温度(LT50);不同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低温胁迫叶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大于对照;金边扶芳藤和金边常春藤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而其他4种藤本植物的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低温胁迫的6种藤本植物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判定6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金边常春藤>金边扶芳藤>银边扶芳藤>花叶扶芳藤>花叶蔓长春>金脉忍冬。
- 孟艳琼张令峰王雷宏傅松玲
- 关键词:低温胁迫藤本植物抗寒指标LT50隶属函数法
- 皖江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
- 2012年
- 以时空互代的方法,对皖江段滩地不同林龄的杨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杨树人工林林下以草本植物为主,居于前4位的优势科分别是菊科(9种)、禾本科(6种)、豆科(5种)、蓼科(5种),优势种以萝藦、菱叶鹿藿、无辣蓼、葎草为主。木本植物有桑科桑树、蔷薇科野蔷薇;②滩地造林后,林下植物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无林滩地上以芦苇为主的群落;③随着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了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3年生的人工林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D,H′)最高,20年生的人工林均匀度指数最高。滩地造林后植物多样性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成林后植物多样性又逐年减少。
- 孙银银王雷宏黄成林
- 关键词:人工杨树林丰富度均匀度
- 一阶变时滞非线性差分方程解的振动准则
- 2013年
- 在线性差分方程和非线性常时滞差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极限与求和的方法证明了一阶变时滞非线性差分方程的非振动解具有的一些性质;进而利用反证法,假设方程有一非振动解,结合均值不等式法,得出与条件矛盾的结果.得到了一阶变时滞非线性差分方程在不同条件下所有解的振动准则,推广和改进了线性差分方程和非线性常时滞差分方程已有的相关结果.
- 杨俊仙王雷宏
- 关键词:变时滞非线性差分方程振动性
- 具饱和发生率的被修正HIV传染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被引量:3
- 2018年
- 提出了一类具有饱和发生率的被修正HIV传染病模型。首先通过分析相应的特征方程,得到了无病平衡点E0(T0,0,0)和正平衡点E*(T*,I*,V*)的局部渐近稳定性。进一步构造Lyapunov函数和利用LaSalle不变集原理,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R0<1时,无病平衡点E0(T0,0,0)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利用第二加性复合矩阵,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R0>1时,正平衡点E*(T*,I*,V*)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主要理论结果。
- 杨俊仙王雷宏
- 关键词:饱和发生率LYAPUNOV函数
- 山荆子腊叶标本表型性状变异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为了揭示山荆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和规律,以150份山荆子腊叶标本为材料,选择20个表型性状,统计基本参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的平均变异系数(CV=32.67%)大于果的平均变异系数(CV=20.7%),果的性状稳定性较高,叶性状中叶柄长变异系数(CV=38%)最大,叶宽位/叶长变异系数(CV=13.29%)最小;果实性状中果径宽位/果柄长(CV=29.37%)变异最大,变异最小的性状是果长/果径(CV=13.10%);选用平均欧氏距离对各地方居群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UPGMA聚类,在距离5阈值处,可以划分为5类,在欧氏距离6阈值处,可划分为3大类.
- 王雷宏汤庚国
- 关键词:山荆子表型变异腊叶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