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涛

作品数:24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细胞瘤
  • 8篇成釉细胞
  • 8篇成釉细胞瘤
  • 7篇颌面
  • 7篇颌面部
  • 7篇面部
  • 7篇成像
  • 5篇血管成像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血管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造影
  • 3篇MR-DWI
  • 2篇动静脉

机构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4篇田涛
  • 8篇陶晓峰
  • 5篇余强
  • 4篇石慧敏
  • 3篇王韶颖
  • 3篇孙明华
  • 2篇乐维婕
  • 2篇朱文静
  • 1篇李幼生
  • 1篇罗济程
  • 1篇巩鑫
  • 1篇钱愉
  • 1篇高维青
  • 1篇黄英
  • 1篇章一新
  • 1篇孙明华
  • 1篇朱凌
  • 1篇冯少清
  • 1篇张春叶
  • 1篇王炜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第12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8例中耳副神经节瘤影像学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和评价中耳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耳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中20例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5例行CT增强扫描,27例行MRI检查,22例行DSA检查。结果 28例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发病年龄14~73岁,平均37.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影像学上,CT骨窗显示颈静脉孔及其周围骨质侵蚀性破坏,边缘毛糙(95%)。增强CT和MRI可见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明显强化(100%)。MRI平扫T;WI和T;WI可见典型的"盐-胡椒征"(85.2%)。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0.97×10^(-3)mm^(2)/s(n=18)。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流出"型(94.4%)。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MRS)可见胆碱峰(77.8%)。DSA表现为富血供肿瘤染色(100%),最常见的供血动脉为咽升动脉(54.5%),其次为枕动脉(45.5%)。结论 HRCT及MRI应作为中耳副神经节瘤常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功能成像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DSA对栓塞和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
朱文静田涛王韶颖陶晓峰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颈静脉孔鼓室DSA
成釉细胞瘤X线及CT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和对比原发性成釉细胞瘤X线全景片及CT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X线全景片及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12例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研究各型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和CT特征,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原...
田涛
文献传递
112例原发性成釉细胞瘤X线及CT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和对比原发性成釉细胞瘤X线全景片及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X线全景片及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12例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研究各型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和CT特征,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田涛
关键词:成釉细胞瘤放射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成像病理学分型
低对比剂用量和小剂量测试技术对肺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双源CT大螺距扫描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小剂量测试技术对肺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60例进行肺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A组采用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对比剂用量为40 ml;T组先采用10 ml对比剂进行肺动脉循环时间的测试,再使用25 ml对比剂进行肺动脉成像。2组其余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均相同。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测量值和辐射剂量。应用非参数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2组肺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和主肺静脉的CT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组中图像质量评分为1分的肺动脉节段多于A组,2组有差异性(P<0.05)。其中右肺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T组明显好于A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双源CT大螺距扫描结合小剂量测试技术应用25 ml对比剂能明显提高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的图像质量。
高维青陶晓峰朱凌田涛龚海燕
关键词:肺动脉对比剂体层摄影术
颌面部成釉细胞瘤MR-DWI表现
<正>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不同类型成釉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已行常规磁共振及DW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成釉细胞瘤,包括原发性成釉细胞瘤26例、复...
乐维婕田涛陶晓峰石慧敏
文献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CT表现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通过和甲状腺腺瘤比较,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CT表现,并以同期病理证实的23例甲状腺腺瘤作对照,全部病例CT扫描均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统计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灶77.78%(14/18)为单侧,其余3例为双侧、1例位于峡部;甲状腺腺瘤的病灶91.30%(21/23)为单侧,其余2例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CT表现不同于腺瘤:病变密度不均匀达77.78%(14/18),明显多于腺瘤的39.13%(9/23,P=0.031);微钙化50%(9/18),多于腺瘤的8.7%(2/23,P=0.009);形态不规则有66.7%(12/18),明显高于腺瘤的13.04%(3/23,P=0.001),边缘不清有66.7%(12/18),明显高于腺瘤的21.74%(5/23,P=0.004)。乳头状癌中12例增强后明显强化,但与腺瘤无统计学差异,另有6例有周围结构侵犯、3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和甲状腺腺瘤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以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和微钙化为特征,周围组织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均相对少见。
田涛余强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腺瘤X线计算机
45例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CT诊断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371例颌面部外伤病人行螺旋CT横断位扫描,扫描后行冠状位重建(MPR)处理,对冠状位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检出45例病人有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其中单纯型骨折11例(24.44%),复合型骨折34例(75.56%),错位性骨折14例(31.11%),粉碎性骨折31例(68.89%);10例(22.22%)为双侧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35例(77.78%)为单侧骨折。45例病人均合并颌面部其他部位骨折。所有病例均可在螺旋CT冠状位重建(MPR)图像中显示。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以单侧复合型骨折最多见,骨折类型多为粉碎性。螺旋CT冠状位重建(MPR)图像能清楚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及窦口鼻道的阻塞情况,对于指导手术治疗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田涛余强罗济程
关键词:窦口鼻道复合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平面重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3年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进行术前穿支血管特征评估、指导“freestyle”穿支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对下肢软组织缺损40例术前均采用MDCTA行穿支评估,包括位置、口径、走行、与邻近结构的关系。选择优势穿支设计不同的穿支皮瓣进行软组织修复重建,并评估术前与术中穿支位置的吻合率。结果应用带蒂螺旋桨穿支皮瓣19例,游离穿支皮瓣21例。术后所有皮瓣均存活,仅1例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出现2cmx2cm的坏死,经换药后治愈。供区37例直接关闭缝合,3例通过部分植皮。术前穿支定位与术中所见穿支位置吻合率为97.5%。结论术前MDCTA可以提供准确的穿支解剖学特征信息,在下肢软组织修复重建时,皮瓣的设计更具随意和准确,手术更加简单、安全,从而减少了供区损伤并获得最佳的修复效果。
王珏田涛冯少清章一新
关键词:穿支皮瓣下肢软组织缺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间接血管成像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MSCT间接血管成像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疑诊WCS患者行髂静脉MSCT间接血管成像,测量左髂总静脉受压处前后内径,计算受压程度,≥50%诊断为IVCS以DSA作为金标准,计算MSCT间接血管成像诊断IVCS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MSCT间接血管成像中,25例髂静脉均显示清晰。MSCT间接血管成像诊断IVCS的敏感度为90.91%(20/22),特异度为100%(3/3),准确率为92.00%(23/25)。经DSA确诊的22例IVCS中,MSCT间接血管成像显示7例(7/22,31.82%)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70%,13例(13/22,59.09%)50%~70%,2例(2/22,9.09%)〈50%。结论髂静脉MSCT间接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价髂静脉受压程度,诊断IVCS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重的临床意义。
赵晓薇田涛陶晓峰
关键词: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血管造影术
MSCTA评价内脏动脉瘤的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内脏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SCTA诊断为内脏动脉瘤患者的原始及后处理图像的影像表现。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和曲面重组(CPR)。18例患者中有4例行DSA检查并同期栓塞治疗,5例行手术切除。结果:18例共检出内脏动脉瘤20枚,单发16例,多发2例。其中脾动脉12枚(60%),肾动脉5枚(25%),肠系膜上动脉3枚(15%)。20枚动脉瘤中,发生于动脉起始段7枚,中间段8枚,动脉分叉处5枚。9例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内脏动脉瘤患者,其MSCTA图像对瘤体部位、大小、形状、瘤壁钙化、附壁血栓及载瘤动脉的显示均与术中所见或DSA一致。结论:MSCTA能清晰地显示内脏动脉瘤及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孙明华田涛
关键词:内脏动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