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利坊
- 作品数:13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其中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过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12例作为治疗组,仅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1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病程及损伤程度(ASIA分级)等方面均有可比性(P〉0.05),比较治疗纽治疗前后及两纽之间的神经功能及ADL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感觉、运动及A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感觉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一定疗效且安全。
- 郭钢花申利坊李哲
- 关键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恢复期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研究
- 目的:
将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注入到恢复期脊髓损伤的大鼠体内,观察恢复期脊髓损伤大鼠在注入外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后肢体功能变化;脊髓损伤大鼠在注入外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后,神经干细胞在损伤部位的分布、是否分化及分化结果。 ...
- 申利坊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细胞移植
-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专业医学生《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研究案例教学法在临床专业本科生康复医学选修课教学实施中的效果。方法: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164名,按照学号单双号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应用案例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当堂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其中对照组班还开展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的总成绩优于对照班,尤其在主观题的案例分析部分(P <0.05)。观察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知识的掌握。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专业医学生《康复医学》的教学中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提高学生对《康复医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及重视,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大有裨益。
- 关晨霞杨慎峭申利坊张小娟
-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康复医学教学效果
-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FES-cycling)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A组(20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B组(20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20例)加用FES-cycling,共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上肢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进行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Ashworth分级、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FMA和MBI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FES-cycling可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主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申利坊闫莹莹杨文裕
- 关键词:卒中
- 脑损伤后顽固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发作之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一例被引量:1
- 2018年
- 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于2017年8月1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言语不灵,渐出现意识不清,当地医院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入院第4天患者出现左侧瞳孔散大,急查头颅CT示“左侧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立即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予以脱水、降颅压、对症支持等治疗。
- 乐琳郭钢花李哲刘绵绵申利坊
- 关键词:重度脑损伤
-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9)和试验组(n=49)。常规组应用吞咽训练,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Vitalstim电刺激。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分和表面肌电图。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91%,高于常规组的79.59%(P<0.05)。干预后,试验组临床检查、3次饮入5mL温水吞咽试验、60mL温水吞咽测试及SSA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吞咽时程低于常规组,最大波幅值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表面肌电图。
- 申利坊乐琳闫莹莹
- 关键词:吞咽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表面肌电图
-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IGF-1R途径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途径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TMS组、rTMS+ADW742组,后3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造模后2周rTMS组给予rTMS干预、rTMS+ADW742组给予rTMS及ADW742干预,持续2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TUNEL法检测海马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细胞色素C(Cyt-C)、裂解型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IGF-1、IGF-1R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海马中IGF-1、IGF-1R的表达量明显减少,海马中细胞凋亡率及Cyc-C、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rTMS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海马中IGF-1、IGF-1R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海马中细胞凋亡率及Cyc-C、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rTMS组比较,rTMS+ADW742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海马中IGF-1、IGF-1R的表达量明显减少,海马中细胞凋亡率及Cyc-C、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rTMS能够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激活海马中IGF-1R途径并抑制凋亡是相关的分子机制。
- 张子英闫莹莹申利坊
- 关键词:脑梗死重复经颅磁刺激海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 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抑郁患者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0年5月~2022年9月85例脑外伤后抑郁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评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显著下降,ADL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NHI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抑郁既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活动能力,还能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申利坊方明珠闫莹莹
-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高压氧神经功能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恢复期脊髓损伤被引量:3
- 2013年
- 背景: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反应性胶质细胞中存在上调现象,且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急剧增多。目的:验证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恢复期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影响及其在病灶局部的分化及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对照组大鼠造模但不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静脉移植组及局部移植组造模后分别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分别于移植后的1,2,4,12,24周对各组随机抽取的6只动物后肢功能进行BBB评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静脉移植组和局部移植组病灶局部可见Brdu阳性细胞;大鼠BBB评分逐渐提高,移植4周后静脉移植组和局部移植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大鼠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逐渐提高,4周达最大值,移植12周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较同期减少(P<0.05);微管相关蛋白2逐渐提高,4周达最大值,4周以后呈下降趋势,12周后不再有明显变化,但微管相关蛋白2较同期对照组增多(P<0.01)。结果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可在病灶局部增殖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种移植方式的作用没有明显区别;神经胶质细胞再生的过程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密切相关。
- 李哲申利坊王国胜郭钢花
- 关键词: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微管相关蛋白2脊髓损伤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 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研究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双侧大脑半球吞咽皮层代表区对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住院且符合标准的45例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双侧rTMS组(15例)、单侧rTMS组(15例)和假刺激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双侧rTMS组接受5 Hz rTMS刺激两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层代表区,单侧rTMS组接受5 Hz rTMS刺激患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层代表区+健侧大脑半球假性刺激,假刺激组接受与双侧刺激组相同参数的两侧大脑半球假刺激。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均低于治疗前,双侧rTMS组和单侧rTMS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假刺激组,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均低于假刺激组,且双侧rTMS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单侧rTMS组,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均低于单侧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双侧高频rTMS联合传统吞咽康复治疗可有效治疗单侧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
- 闫莹莹梁英姿范家宏郭钢花李哲乐琳申利坊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