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畅怡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外科
  • 5篇主动脉
  • 3篇动脉瓣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移植术
  • 3篇乳内动脉
  • 3篇手术
  • 3篇旁路移植
  • 3篇旁路移植术
  • 3篇主动脉瓣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夹层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1篇畅怡
  • 4篇郑哲
  • 4篇王巍
  • 4篇熊辉
  • 4篇王小啟
  • 4篇王小启
  • 4篇李浩杰
  • 3篇许建屏
  • 3篇侯剑峰
  • 3篇樊红光
  • 3篇于存涛
  • 2篇高歌
  • 2篇孙寒松
  • 2篇常谦
  • 2篇王水云
  • 2篇高歌
  • 2篇郭宏伟
  • 1篇楚军民
  • 1篇郑黎晖
  • 1篇李守军

传媒

  • 6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动脉调转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瓣功能随访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行动脉调转术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改善情况及主动脉瓣功能情况。方法 2002~2013年共549例患儿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动脉调转术,其中42例患者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其中男31例、女11例,中位月龄12个月(7 d至96个月);中位体重6.5(3.5~26.0)kg,外周经皮血氧饱和度52%~85%;左心室流出道病变类型包括肺动脉瓣异常,瓣下隔膜,隧道样狭窄,肌性狭窄,附属瓣膜组织及复合病变。术中根据病变类型采取不同方法:瓣交界粘连行交界切开,瓣下隔膜予以切除,单纯肌性狭窄则切除肥厚肌束或部分室间隔,环形或隧道样狭窄则切除纤维组织和肥厚肌肉,副瓣样组织或无功能腱索,予以切除,通过室间隔缺损跨越至左心室的腱索,切下重植。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47~344(193.5±73.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9(109~305)min,呼吸机使用时间36(3~960)h,住ICU时间5(1~48)d。体外膜式氧合(ECMO)辅助3例,均成功撤除。早期死亡2例,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为严重感染。随访期间死亡1例,原因不明,失访3例,接受随访患者36例,随访时间24(3~116)个月;再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1例,为瓣下局限增厚纤维组织所致,新主动脉瓣轻度狭窄1例,新主动脉瓣少量反流11例,中量反流2例;随访时中位左心室-主动脉压差4(2~49)mm Hg,较术前[37.2(12.1~70.6)mm Hg]有明显改善(Z=-5.153)。1年时心脏事件免除率为91%±5%,5年时为78%±8%。结论对于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需结合解剖情况与压差评估梗阻严重程度,指征把握恰当,行动脉调转术可获得满意的中远期效果。
畅怡高华炜闫军花中东张浩杨克明楚军民李守军
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动脉调转术
外科和介入复合治疗难治性心房颤动初步经验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估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可行性,总结初步的治疗经验。方法:2014-04至2016-03,连续在我院接受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15例,男性13例,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0±3.9)年。所有患者先在胸腔镜下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肺静脉隔离、左心房后壁隔离、Waterston’s沟神经节消融、左心耳切除和Marshall韧带离断;然后左心房三维建模,结合左心房电压标测,应用导管消融对胸腔镜外科消融线进行强化或修饰消融,确保双向阻滞,同时消融左心房嵴部、二尖瓣峡部,部分患者消融左心房前壁和三尖瓣峡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3例患者术毕即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手术并发症。15例患者平均随访(12.1±11.5)个月。2例转复窦性心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因心房扑动再次介入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总体治疗成功率86.7%(13/15),均未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郑哲姚焰李浩杰吴灵敏高歌陈刚郑黎晖王小啟侯剑锋畅怡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胸腔镜
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桥即时流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右乳内动脉(RIMA)桥血管流量分析,初步探讨动脉桥流量特性。方法:2015-12至2016-07选择在我院年龄<65岁、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CABG患者52例,男46例,平均年龄(56.6±6.8)岁,根据前降支(LAD)移植血管材料分为两组,RIMA-LAD吻合组(n=42),左乳内动脉(LIMA)-LAD吻合组(n=10)。使用Veri Q系统行桥血管即时流量测定,比较手术结果及桥流量。结果:5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出现伤口愈合不良,行清创缝合,余51例无手术并发症。RIMA-LAD组和LIMA-LAD组患者LAD桥平均流量分别为(28.7±11.5)ml/min和(31.8±11.7)ml/min,平均搏动指数为2.3±0.7和2.0±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IMA至不同靶血管平均流量([28.7±11.5)ml/min v(s21.1±11.0)ml/min]、平均搏动指数(2.3±0.7 vs 2.6±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MA-LAD桥流量与LIMA-LAD桥流量相当,RIMA与其他靶血管吻合,桥流量满意,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物。
畅怡王小啟郑哲樊红光李浩杰侯剑峰高歌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乳内动脉局部血流
表现为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畅怡熊辉王巍常谦于存涛王水云王小启
主动脉根部袖状包裹技术在改良Bentall手术中应用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主动脉根部袖状包裹技术在改良Bentall手术中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23例患者行改良Bentall手术,加用残余瘤壁袖状包裹主动脉根部,即袖状包裹技术,以预防和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渗血。其中男21例(91.30%),女2例(8.70%);年龄22~72岁,平均(50.96±13.23)岁。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的胸腔引流量、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出院后近期随访结果。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体外循环114~275 min,平均(157.74±39.85)min;主动脉阻断84~212 min,平均(122.61±30.2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7.87~20.33 h,平均(11.65±3.08)h;术后ICU时间15.18~184.77 h,平均(81.43±45.88)h;术后住院6~15天,平均(8.73±2.80)天。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200~670 ml,平均(336.82±117.65)ml。随访19~30个月,平均(23.17±3.17)个月,无随访死亡,无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相关并发症。患者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出院前较术前明显缩小[(49.78±6.21)mm对(58.78±10.54)mm,P<0.05],随访期间较术后出院前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87±4.63)mm对(49.78±6.21)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出院前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7±0.07对0.59±0.05,P>0.05),随访期间较术前和出院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62±0.04对0.57±0.07,P<0.05)。结论主动脉根部残余瘤壁袖状包裹技术用于改良Bentall手术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可能会有效预防和减少根部渗血和小的出血。
范舒雅畅怡郭宏伟魏柯钱向阳孙晓刚于存涛
关键词:外科止血
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早期临床及CT结果和桥血管流量,探讨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桥流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我院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CABG 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6例,平均年龄(56.6±6.8)岁。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带蒂方式获取双侧乳内动脉,根据靶血管情况设计搭桥路径。完成吻合后,取平均动脉压70 mm Hg时使用Veri Q系统行桥血管即时流量测定。出院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评估桥血管通畅情况。评价围术期结果、早期CT结果及桥流量。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4.7±0.6)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4.8±20.6)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82.8±17.6)min,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17.6±10.5)h,平均ICU停留时间(2.7±1.8)d。平均远端吻合口数(4.6±0.8)个。1例患者出现胸骨松动、伤口愈合不良,行清创缝合后治愈,其余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均康复出院。左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28.1±11.4)ml/min,平均搏动指数2.2±0.6;右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27.3±12.0)ml/min,平均搏动指数2.4±0.8;大隐静脉桥平均流量(41.5±21.5)ml/min,平均搏动指数2.2±0.7。左乳内动脉桥与右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左乳内动脉桥、右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分别与大隐静脉桥平均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出院前CT显示无桥血管狭窄出现;7支静脉桥、5支动脉桥吻合口远端显影浅淡,但仍通畅;2支静脉桥未显影,提示桥血管闭塞。结论使用BIMA行CABG,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双侧乳内动脉桥流量相当,动脉桥早期无狭窄闭塞,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
畅怡王小啟郑哲樊红光李浩杰侯剑峰高歌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乳内动脉搏动指数
二尖瓣成形术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12年1月共有3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10~67(35.7±17.8)岁。13例有心脏基础解剖病变。术前二尖瓣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5例,重度反流13例。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5例,Ⅱ级23,Ⅲ级4例,Ⅳ级1例。所有患者均行二尖瓣成形术,活动期手术14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术1例。成形方法包括心包修补穿孔5例,瓣叶切除缝合17例,双孔法成形3例,腱索转移及人工腱索5例,15例使用人工成形环。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于术后7 d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32例存活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48.9±7.6)mm及(31.7±7.4)mm,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0)。32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125(73.0±38.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心内膜炎复发及出血栓塞等并发症。1例术后3年因二尖瓣狭窄而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5例,Ⅱ级5例,Ⅲ级2例。二尖瓣有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1例,无反流26例;舒张期二尖瓣流速偏快(1.7 m/s)1例,主动脉瓣中量反流1例。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术后早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血分数较术后早期改善(60.9%±6.6%vs.57.5%±6.7%;P=0.043)。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疗效可靠,左心房、左心室内径显著减小,心功能改善明显。
畅怡熊辉许建屏王巍孙寒松宋云虎王小启郭宏伟胡晓鹏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术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
表现为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表现为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避免术前误诊,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5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5例术前诊断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4l(34~53)岁。5例均在术中诊断为主动脉夹层,1例行单纯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行Wheat手术,3例行Bentall手术。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术中所见、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及无手术相关并发症,例1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升主动脉及窦部横径均较术前减小,主动脉瓣对合良好,无明显反流;余4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及CT均提示机械瓣启闭良好,人工血管通畅。5例患者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1~5)年,均生存。4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提示机械瓣启闭良好,无明确瓣周漏,人工血管通畅;1例主动脉瓣有少量反流。结论表现为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动脉夹层少见,术前易误诊,仔细分析病史结合辅助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误诊,手术中宜根据主动脉内膜撕裂及窦部破坏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畅怡熊辉王巍许建屏常谦于存涛王水云王小启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目的: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2002年至2012年,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接受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6±16)岁,既往有基础心脏...
畅怡熊辉许建屏王巍孙寒松王小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和壁内血肿的早期生存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和壁内血肿患者的早期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10日于我院就诊的61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和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18例,年龄22~81(52.1±13.0)岁。对患者的就诊时间、临床特点、早期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ier生存曲线以及log-rank检验。结果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8例(78.7%),壁内血肿患者13例(21.3%)。34例患者接受手术,其中11例在24 h内接受急诊手术,手术死亡率2.9%。全组61例患者中存活48例、死亡13例。所有患者术后1 d、3 d和7 d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4%、86.4%和77.5%;夹层患者术后1 d、3 d和7 d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7%、88.7%和79.4%,血肿患者术后1 d、3 d和7 d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3%、84.6%和84.6%,经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4 d生存率为74.5%,夹层和血肿患者术后14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两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的患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活至就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和壁内血肿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下仍有死亡风险,夹层破裂是该类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特别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畅怡林宏远郭宏伟
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