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福孙

作品数:47 被引量:44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群落
  • 9篇植物
  • 9篇土壤
  • 9篇川西北
  • 7篇物种
  • 7篇镰孢
  • 7篇镰孢菌
  • 7篇腐皮镰孢菌
  • 6篇新物种
  • 6篇生长速率法
  • 6篇群落调查
  • 6篇物量
  • 6篇暗紫贝母
  • 6篇伴生
  • 6篇贝母
  • 5篇亚高山
  • 5篇植被
  • 5篇生物量
  • 4篇增温
  • 4篇生态恢复

机构

  • 45篇中国科学院成...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阿坝师范学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成都师范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7篇石福孙
  • 17篇吴宁
  • 14篇吴彦
  • 8篇罗鹏
  • 6篇王乾
  • 5篇徐波
  • 5篇张楠楠
  • 4篇周志琼
  • 4篇易绍良
  • 4篇孙飞达
  • 4篇张楠楠
  • 3篇卢涛
  • 3篇孙庚
  • 3篇郭海霞
  • 3篇王金牛
  • 3篇陈晓霞
  • 2篇丁建林
  • 2篇李芳兰
  • 2篇何其华
  • 2篇许积层

传媒

  • 12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植物研究
  • 3篇生态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草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种植年限对花椒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为揭示不同种植年限对花椒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影响,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结合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分析,研究了种植年限1、15、30 a的花椒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在15、30 a时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PLFA、真菌、革兰氏阴性细菌(G-)PLFA含量均随种植年限呈增加趋势,30a时达到最大,分别为401.95、88.14、118.61μg·g^(-1)。革兰氏阳性细菌(G^(+))和放线菌PLFA含量随种植年限呈先增后降趋势。细菌/真菌和G^(+)/G^(-)随种植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与1 a相比,30 a时分别下降34.14%、38.87%。土壤pH与总PLFA、G^(-)、细菌、真菌呈显著负相关,与G^(+)/G^(-)呈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真菌呈显著负相关,与细菌/真菌、G^(+)/G^(-)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花椒根际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种植年限增加发生了显著变化,根际土壤pH、速效磷、速效钾、多酚氧化酶的变化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真菌和G^(-)的增加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诱导花椒根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廖礼彬石福孙张楠楠陈晓霞补欢欢孙福勇
关键词:花椒根际土壤不同种植年限微生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
遮光和施氮对暗紫贝母生长和C-N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了解暗紫贝母对资源变化的适应策略,本研究通过田间控制试验,研究了遮光和施氮对暗紫贝母生物量、生物量分配,以及叶、根C、N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和施氮处理后,暗紫贝母生物量均减少;遮光下叶片的生物量分配相对增加,叶根生物量比显著升高(P<0.05),但施氮处理下叶根生物量比的变化不明显;遮光和施氮后,暗紫贝母叶、根N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叶片和根的C:N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叶片N、C:N与暗紫贝母总生物量、叶根生物量比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本研究表明,与生物量分配相比,C-N平衡,尤其是叶片的C:N比能更好的解释暗紫贝母对资源变化的适应。
郭海霞徐波石福孙吴彦
关键词:暗紫贝母遮光施氮生物量分配
伴生杂草提取液对花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明伴生杂草的抑菌作用及其在土传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样方调查分析花椒伴生杂草的种类和群落结构,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研究优势伴生杂草对花椒根腐病病原菌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20种伴生杂草的水提取液均能促进腐皮镰孢菌生长,其中地蚕、刺儿菜、粗毛牛膝菊、繁缕、灰菜、圆叶锦葵、香薷、苦苣菜、欧洲千里光、猪殃殃、蒲公英和野苜蓿具有显著(P<0.05)促进作用,促进率在6.22%-16.61%之间;而地钱、黄花蒿、菊叶香藜、老鹳草、覆盆子和羽叶蓼这6种杂草的甲醇提取液能显著(P<0.05)抑制腐皮镰孢菌的生长且存在明显浓度效应,抑制强度表现为地钱>黄花蒿>菊叶香藜>老鹳草>覆盆子>羽叶蓼,培养3 d、4 d、5 d的抑菌率依次在17.5%-53.0%、16.2%-54.0%、15.9%-53.2%之间.可见,伴生杂草不仅通过资源竞争抑制花椒生长,还通过化感作用促进根腐病病原菌生长,是雨后椒园根腐病频发的原因之一;筛选出地钱、黄花蒿、老鹳草和菊叶香藜的甲醇提取液中含有抑菌活性物质,进一步开发植物源杀菌剂防治花椒根腐病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补欢欢石福孙李梦玮陈晓霞廖礼彬李婧怡
关键词:腐皮镰孢菌植物源杀菌剂抑菌作用
一种植物围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围栏。针对现有技术中产品造价成本较高,后期维护费工费时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一种植物围栏。该植物围栏的主要材料选用能够进行扦插繁殖的植物种的枝条,且植物枝条长度控制在20~60cm范围内。植物...
吴彦王乾石福孙吴宁罗鹏
文献传递
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77
2008年
采用OTC模拟增温实验,研究了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由于开顶式生长室(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地温(15cm)、地表温度和气温(30cm)的平均值在OTC内比对照样地分别高0.28、0.46℃和1.4℃,OTC内土壤相对含水量也明显减少,低于对照样地5.49%。受增温及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1年后,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生产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植物群落优势种和组成结构发生改变。OTC内禾草的盖度(19.21%)及生物量(44.07g/m2),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8.04%和18.1g/m2),而杂类草的盖度(72.8%)及生物量(210.54g/m2)均显著小于对照样地(83.5%和244.9g/m2)。OTC内的地上鲜体生物量(265.17g/m2)和地下0~30cm的根系生物量(1603.84g/m2)与对照样地(分别为272.63g/m2和1826.77g/m2)相比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根系在土壤不同层中的分配比例明显改变,OTC内0~10cm土层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增加,而20~30cm土层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则明显减少。
石福孙吴宁罗鹏
关键词:川西北亚高山草甸增温群落结构生物量
青藏高原东缘野生暗紫贝母形态特征对高山环境的适应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分析海拔梯度、群落类型、群落盖度和生活史阶段4个变量对暗紫贝母形态特征的影响,探讨不同环境因子与生活史阶段对暗紫贝母形态特征的综合效应,并主要探究不同海拔梯度和生活史阶段其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显示:1)海拔梯度和生活史阶段对暗紫贝母株高、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且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2)各生活史阶段暗紫贝母形态特征对海拔梯度变化响应趋势相似,株高、鳞茎的横轴与纵轴长、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随海拔的升高而极显著(P<0.01)降低.3)暗紫贝母形态特征随其生长发育差异明显:株高随生活史阶段的增加极显著(P<0.01)增加,鳞茎横轴和纵轴长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随之极显著(P<0.01)减小.研究表明,暗紫贝母长期生长于严酷的高山环境中,在形态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策略.对这些策略的揭示无疑有助于了解青藏高原东缘多年生高山草本植物变异的普遍规律,同时为名贵中药材"松贝"的最佳生长条件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徐波王金牛郭海霞石福孙吴宁
关键词:青藏高原海拔梯度暗紫贝母
一种暗紫贝母在高山农牧交错带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紫贝母在高山农牧交错带的种植方法,属于暗紫贝母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为首先选择土壤湿润的农牧交错带,保留带与开植带的方面选择为南北向或者选择土壤相对干旱的农牧交错带,保留带与开植带的方面选择为东...
石福孙吴彦
文献传递
川西北典型牧业县放牧家畜数量及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9年
家畜数量、放牧强度和畜群结构直接影响草地状况,为了解并促进协调好畜牧经济发展和草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2016年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5个典型牧业县主要放牧家畜的存栏数、放牧强度和基础母畜百分比为基础,利用属性数据空间化技术,构建家畜空间分布格局图,分析川西北牧区主要放牧家畜牦牛及绵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川西北典型牧业县的放牧家畜主要分布于若尔盖县与红原县,并且具有从北向南逐渐递减的趋势,其中若尔盖县西部牦牛和绵羊的总存栏数最多在113 870以上,壤塘县和松潘县相对较少,大部分区域存栏数在30 166以下.放牧家畜放牧强度与存栏数在空间上关联性不明显,放牧强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在若尔盖县和阿坝县,其中阿坝县的哇尔玛乡放牧强度最大,值为8.55羊单位/hm^2(0.57羊单位/亩),其次为壤塘县和红原县,松潘县放牧强度最低.就畜种结构而言,绵羊主要分布在若尔盖县北部,而牦牛主要分布在红原县大部、阿坝县东北部及若尔盖县南部;畜群结构中基础母畜比例最高的县主要是红原和壤塘,平均为62.5%以上.本研究明晰了川西北典型牧业县放牧家畜的空间分布特征、畜牧结构和载畜情况,可为实现川西北草地草畜平衡及促进畜牧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依据.
陈晓霞石福孙孙飞达李飞
关键词:川西北放牧强度
岷江上游人工植被恢复下高石砾弃渣边坡土壤质量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为研究岷江上游人工植被恢复下土壤养分及土壤质量状况。【方法】本研究以人工植被恢复措施5年后的高石砾弃渣边坡、原生植被自然边坡、高石砾弃渣场边坡为对象,测定了土壤容重、pH、饱和水含量、毛细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等理化指标,分析了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1)人工植被恢复弃渣场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弃渣场边坡,土壤理化指标(土壤饱和水含量、毛细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原生植被自然边坡和弃渣场边坡,说明人工植被恢复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2)人工植被恢复弃渣场土壤N∶P和C∶P显著高于弃渣场,土壤化学计量比处理平衡状态,不受C和P的限制。(3)土壤综合指数为植被恢复的弃渣坡面>原生植被坡面>弃渣场。【结论】表明人工植被恢复能改善土壤质量,在高石砾弃渣边坡治理土壤环境的改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杨阳丁建林石福孙白景文向双杨燕
关键词:岷江上游植被恢复
一种暗紫贝母在高山农牧交错带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紫贝母在高山农牧交错带的种植方法,属于暗紫贝母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为首先选择土壤湿润的农牧交错带,保留带与开植带的方面选择为南北向或者选择土壤相对干旱的农牧交错带,保留带与开植带的方面选择为东...
石福孙吴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