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涛

作品数:13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牙周
  • 4篇牙根
  • 4篇支抗
  • 4篇种植体
  • 4篇种植体支抗
  • 3篇动物
  • 3篇牙齿缺失
  • 3篇牙根吸收
  • 3篇正畸
  • 3篇前牙
  • 3篇微型种植体
  • 3篇微型种植体支...
  • 3篇根吸收
  • 3篇骨保护素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动物实验
  • 2篇学习记忆
  • 2篇压低上前牙
  • 2篇牙根表面

机构

  • 13篇兰州大学
  • 4篇泰州职业技术...
  • 3篇兰州大学第一...
  • 3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3篇祁涛
  • 8篇葛振林
  • 8篇卢嘉静
  • 5篇苏少晨
  • 3篇杨彩霞
  • 3篇赵望泓
  • 3篇王建林
  • 2篇田佳灵
  • 1篇丁艳平
  • 1篇成子禄
  • 1篇杨兰
  • 1篇赵善延
  • 1篇张静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具核梭杆菌对结直肠癌诊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口腔菌群作为人体的第二大微生物群,对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核梭杆菌是口腔中的常驻菌之一,与其他菌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现已被证实是结直肠癌最相关的菌属之一,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很多学者根据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中的致病机制,寻找以具核梭杆菌为靶点的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本文阐述了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中的致病机制,着重探讨其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闫玉琴王伟余繁荣祁涛苏少晨
关键词:具核梭杆菌结直肠癌诊疗
牙周、正畸联合法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通过对牙周炎病人移位前牙采取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3年疗效。方法:选择17例因牙周炎导致前牙错位的病人,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年,检查每位病人临床牙周袋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前牙覆牙合、覆盖等指标,X线片观察前牙间牙槽骨高度。结果:治疗前后牙覆牙合、覆盖、牙周健康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年后复查结果与治疗结束时无明显变化。前牙间平均牙槽骨高度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矫正牙周病导致错位的前牙,并能稳定地改善牙周健康,维持牙槽嵴的高度。
葛振林卢嘉静祁涛
关键词:牙齿移位正畸
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犬切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牙根骨性组织的变化(英文)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牙齿压低移动更容易造成牙根吸收,以往针对矫正引起牙根吸收的研究或基于X射线片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或因无法精确控制压低力量,结果误差较大。目的:建立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犬切牙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牙齿压低移动过程中牙周、牙根骨组织学的变化,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只犬分为5组:对照组1只,未加力;1周、2周、4周、12周组每组2只,在上颌两侧第二、三切牙牙根之间唇侧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每侧施加100g的牵引力压低上颌两侧第一、二切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主动加力4周,撤力后保持8周)时处死动物,将第一、二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制作组织学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周、牙根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1周组组织改建主要在根尖部和牙槽嵴顶,牙槽骨及牙骨质可见吸收,牙周膜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性;2周组骨质吸收程度及范围明显扩大,吸收有从根尖部向根中及颈部扩展的现象;4周组骨质吸收仍然活跃,牙周膜玻璃样变性消失;12周组牙槽骨及牙骨质表面显著修复,骨陷窝新骨沉积,牙周膜排列有序。提示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牙齿,早期组织变化主要在根尖部和牙槽嵴顶,表现为牙槽骨及牙骨质吸收、牙周膜玻璃样变性。随着压低力的持续,吸收程度及范围扩展。停止加力后,牙根及牙周组织逐渐修复。
葛振林卢嘉静祁涛田佳灵杨彩霞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牙根牙周组织动物实验
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结构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牙齿缺失组和正常对照组。牙齿缺失组拔除左侧上下颌臼齿,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刺激。于麻醉和拔牙手术后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试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连续测试5d,分析小鼠潜伏期、经过平台象限的次数(FPP)和停留时间(TAQ)。之后用H-E和Nissl染色观察其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变化。结果牙齿缺失组小鼠4d平均逃避潜伏期[(46.5±3.8)S]显著低于对照组[(33.2±4.0)S],对照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19.7±6.5)s]明显高于牙齿缺失组[(11.4±5.2)s]。高倍镜下观察,H—E和Nissl染色的海马组织切片均显示手术组较对照组的颗粒细胞数目少、排列稀疏。结论牙齿缺失会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结构造成一定损伤。
苏少晨成子禄祁涛赵望泓王建林
关键词:牙齿缺失学习记忆海马结构
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的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在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可否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方法:9只犬分为5组,对照组未加正畸装置,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其余各组在上颌两侧第二切牙和第三切牙牙根之间唇侧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每侧施加100g的牵引力压低上颌两侧第一和第二切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主动加力4周,撤力后保持8周)处死。选择一侧第一和第二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进行牙周组织内骨保护素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的表达在加力1周后开始增加,2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4周后回落接近正常水平。12周后(撤力8周后),骨保护素阳性细胞数量少量回升,统计结果显示与加力4周后以及未加力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参与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并随时间的改变,呈动态变化过程。
卢嘉静祁涛葛振林
关键词:微型钛钉正畸支抗压低上前牙骨保护素
减阻牵张快速牙齿移动的组织学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采用降低牙移动路径上的骨阻力和强持续牵张力能快速移动正畸牙,缩短正畸疗程,但移动牙组织变化规律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减阻牵张法快速移动牙齿的牙周组织学变化。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以犬一侧下颌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实验侧采用减阻牵张法,对照侧采取传统正畸方法,远移第一前磨牙。加力后2周,测量移动牙及支抗牙移动距离;加力后1,2,4,12周观察牙周膜、牙槽骨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加力后1~4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移动牙张力侧均表现为牙周膜增宽,成骨活跃,牙槽骨表面有新骨生成;压力侧均表现为牙周膜缩窄,破骨细胞活跃,牙槽骨有明显吸收,牙骨质也有不同程度吸收;但是,实验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出现均早于对照侧,牙槽骨及牙骨质吸收程度较对照侧严重。12周时,实验侧和对照侧牙周组织表现无明显差别。而加力2周,实验侧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侧(P<0.05)。说明减阻牵张法可以快速移动牙齿;与传统正畸牙移动相比,两者牙周组织的改建只存在时间及程度的差异,不存在质的差别。
祁涛卢嘉静葛振林苏少晨杨彩霞
关键词:组织学牙周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犬切牙压低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是调控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化的关键因子,机械力可影响牙周膜细胞和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目的:观察犬切牙压低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方法:采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将犬切牙分别施加牵引力1,2,4,12周,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牵引后切取犬切牙连同牙龈及牙槽骨组织块,制作组织切片进行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Image-Proplus软件半定量分析图像平均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分别在在施加牵引力1和2周表达最显著,其平均吸光度值在施加牵引力1和2周时可达到峰值(P<0.05),随后逐渐下降,施加牵引力12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果证实,正畸牙压低移动过程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一致,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系统是牙周组织改建的重要调节因素。
葛振林杨彩霞卢嘉静祁涛田佳灵
关键词:正畸牙移动骨改建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兰州市敬老院326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调查本市敬老院内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探索敬老院老年人口腔疾病防治措施,协助敬老院更全面地做好老年人的养老工作。方法上门抽样检查326名55~84岁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指数和标准参照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结果牙列缺失患病率为91.41%,龋病患病率为87.42%,楔状缺损患病率为46.63%,牙周病患病率为96.63%。结论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敬老院内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较差,且治疗率低。提示口腔及敬老院工作者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口腔卫生宣教,并实施有效的预防、康复治疗。
苏少晨祁涛王建林杨兰赵望泓
关键词:老年人牙齿缺失龋病楔状缺损
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小鼠100只随机分成1、3、6个磨牙缺失组、麻醉对照、正常对照5组。在麻醉和拔牙手术后1周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试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每周测试1次,连续测试6周。结果:在历时6周的行为学测试中,1~4周的小鼠游泳训练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5、6周(P<0.05),潜伏期有下降趋势;6个磨牙缺失组小鼠的游泳训练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其它4组(P<0.05);雌雄小鼠同一时期的潜伏期,以及麻醉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潜伏期间均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多数目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会造成一定损伤,而个别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则无明显影响。
苏少晨祁涛丁艳平张静赵善延王建林赵望泓
关键词:牙齿缺失空间学习记忆
减阻牵张法快速移动牙齿的牙根表面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减阻牵张法快速移动牙齿牙根表面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8只犬,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只,采用自身对照设计,随机以一侧下颌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实验侧采用减阻牵张法,对照侧采用传统正畸方法,远移第一前磨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处死动物,完整拔出移动牙,制作扫描电镜标本,观察其牙根表面形态的变化,并计算其牙根吸收指数。结果实验侧移动牙压力侧牙根1周组即出现了明显的吸收,2周、4周组牙根吸收范围和深度明显加重;对照侧1周组根面吸收不明显,2周、4周组吸收逐渐加重,但与实验侧比较,吸收范围和深度明显较轻;牙根吸收指数以上各组实验侧和对照侧均有显著性差异;12周组实验侧和对照侧根面表现相似,吸收馅窝变浅,根面变平,两侧牙根吸收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传统正畸牙移动方法相比,减阻牵张法快速移动牙齿能加重移动牙压力侧牙根吸收,但停止加力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吸收牙根可逐渐修复。
祁涛卢嘉静葛振林
关键词:牙根吸收扫描电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