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茜

作品数:20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吸虫
  • 4篇并殖吸虫
  • 4篇虫病
  • 3篇青蒿
  • 3篇青蒿琥酯
  • 3篇卫氏并殖吸虫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抗原
  • 3篇克隆
  • 3篇管圆线虫
  • 3篇广州管圆线虫
  • 2篇蛋白
  • 2篇滴虫
  • 2篇电泳
  • 2篇血清
  • 2篇循环抗原
  • 2篇阴道
  • 2篇阴道毛滴虫
  • 2篇中肠

机构

  • 20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秦茜
  • 16篇潘长旺
  • 11篇梁韶晖
  • 11篇谭峰
  • 10篇邢文鸾
  • 10篇黄慧聪
  • 7篇刘启真
  • 6篇诸葛青云
  • 5篇郑晓云
  • 4篇金永国
  • 3篇朱利斌
  • 3篇谢开婿
  • 3篇邹珊玮
  • 3篇姚孜栋
  • 3篇陈旭丹
  • 2篇方周溪
  • 2篇梁韶辉
  • 2篇李强
  • 1篇凌洪博
  • 1篇张洪勤

传媒

  • 6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estern印迹分析嗜人按蚊中肠膜蛋白免疫原性
2005年
采用Western-blot免疫学方法对嗜人按蚊中肠粗蛋白和膜蛋白(即纯化后的粗蛋白)分子量及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结果,经SDS-PAGE电泳,嗜人按蚊中肠粗蛋白显示8条主带,分子量范围在(66 200~15 850Da);而膜蛋白显示4条主带,分子量范围在(66 200~35 480Da).利用中肠粗蛋白免疫小鼠所获得的抗血清,可特异性识别粗蛋白中的3个条带;而特异性识别膜蛋白的仅1条,分子量为38.9 kDa.可见,利用蔗糖不连续梯度离心可获得膜蛋白,该蛋白含有与抗蚊中肠粗蛋白抗体相结合的膜蛋白表面抗原,这对今后制备嗜人按蚊中肠单克隆抗体具有参考价值.
秦茜梁韶晖潘长旺谭峰李强
关键词:嗜人按蚊中肠免疫原性WESTERN-BLOT嗜人按蚊免疫原性膜蛋白中肠WESTERN-BLOTSDS-PAGE电泳
青蒿琥酯治疗家犬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双倍体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用含不同浓度Art的RPMI 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后作电镜观察;2)实验犬常规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76 d后用青蒿琥酯50和80mg/kg灌胃治疗,103 d解剖犬,作常规病理检查,取出的虫体作电镜观察。结果1)5 mg/kg组体外培养24 h后,虫体萎缩,扫描电镜观察部分体棘消失、倒伏、絮状物附着;透射电镜显示皮层水肿、细胞器及分泌颗粒减少,卵黄腺萎缩,卵巢卵细胞胞浆空泡变等;2)两治疗犬体内虫体萎缩,厚壁囊肿数分别为28和35个,对照犬为16个,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射电镜显示成虫变化与体外培养试验相似。结论青蒿琥酯对卫氏并殖吸虫有损伤作用。
邢文鸾方周溪陈旭丹刘启真谭峰郑晓云秦茜金永国诸葛青云谢开婿邹珊玮姚孜栋胡芸朱金昌梁韶晖潘长旺
关键词:卫氏并殖吸虫青蒿琥酯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Cag).方法采用两株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单克隆抗体,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CAg,并摸索该法的最佳实验条件.对感染大鼠、小鼠、疑似和确诊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血清进行检测,评价方法的敏感性;对日本血吸虫、肺吸虫、旋毛虫、囊虫病人血清进行交叉反应试验,评价方法的特异性.结果 10μg/ml单抗包被,酶标记单抗1∶1 600稀释为最佳工作浓度.利用该法检测不同血清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的敏感性为84.2%~87.2%,特异性为100%.结论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经济、简便易行等优点.
梁韶晖潘长旺谭峰黄慧聪邢文鸾秦茜诸葛青云
关键词: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成虫单克隆抗体
固尔苏治疗溺水后ARDS2例报告被引量:1
2004年
朱利斌秦茜
关键词:固尔苏溺水ARDS小儿昏迷
SDS-PAGE分析嗜人按蚊中肠膜蛋白
2005年
目的:初步分析嗜人按蚊中肠膜蛋白组分。方法:采用SDS-PAGE以及银氨染色法检测嗜人按蚊中肠膜蛋白分子量,并对分子量标准(Mr116000~14400)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嗜人按蚊中肠粗蛋白(C带)上有8条主带,而膜蛋白(B带)上有4条主带。Marker标准直线回归系数为-0.9814。通过电泳迁移率计算,得出膜蛋白分子量在66.2~35.48kD范围。结论:膜蛋白提取后,嗜人按蚊中肠蛋白组分进一步得到纯化。
秦茜梁韶晖黄慧聪谭峰李强潘长旺
关键词:嗜人按蚊中肠膜蛋白质类
肝毛细线虫虫卵可溶性抗原诱导大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肝毛细线虫虫卵可溶性抗原 (SEA)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效果。 方法  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 、 3组 ,每组 10只。 组和 组分别予以 0 .1ml4 0 0 μg/ 0 .1ml和 2 0 0 μg/ 0 .1ml SEA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 (FCA)每周腹腔注射免疫大鼠 1次 ; 组为对照组 ,每周腹腔注射 0 .1ml生理盐水加等量的 FCA,共 3次。各组末次免疫 1周后 ,用约5 0 0粒 /鼠肝毛细线虫感染期虫卵感染大鼠 ,攻击感染 4周后 ,剖杀大鼠检获虫卵 ,计算每克肝卵 (L EPG)及减卵率 ,并检测大鼠血清特异性抗体 Ig G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 结果  4 0 0 μg和 2 0 0 μg免疫原组减卵率分别是 5 0 .7%和 2 4 .9% ,两免疫组 L EPG、抗体水平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肝毛细线虫 SEA可诱导大鼠产生保护性免疫。
黄慧聪金永国梁韶晖潘长旺秦茜邢文鸾易维平
关键词:肝毛细线虫虫卵可溶性抗原保护性免疫生理盐水
大鼠食管下端括约肌肌间神经及肌层发育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肌间内神经及肌层的发育规律与小儿胃食管反流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分别取孕18d(E18)、孕20d(E20)胎鼠,出生后1d(P1)、7d(P7)、14d(P14)、21d(P21)、30d(P30)、成年鼠(A)的LES及食管体(EB),廊用常规HE染色法及蛋白基冈产物9.5(PGP9.5)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定性、定量研究LES肌间内神经与肌层的发育变化。结果随日龄的增加,LES和EB的肌间神经元、神经丛密度均逐渐下降,神经元胞体增大、胞浆着色加深,在哺乳期前后神经元成熟度达成年水平。在各个日龄组LES肌间内神经元密度和神经丛密度均较EB稠密。LES肌层出生后发育迅速,成年后各肌层继续增厚,环肌层发育总是优于纵肌层。结论LES肌间内神经及肌层发育不一致,神经发育以哺乳期变化最为显著,至生后30d基本发育成熟。
朱利斌秦茜张华李仲荣陈肖鸣
关键词:食管括约肌肠神经系统肌肉发育
浙贝母素乙和黄芪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浙贝母素乙和黄芪治疗实验大鼠卡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效果。方法:取65只清洁级SD大鼠,15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组,50只用盐酸地塞米松皮下注射,连续8周,每周两次,建立大鼠PCP模型,再随机分成四组,其中两组分别用浙贝母素乙、黄芪治疗实验大鼠,另两组一组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治疗为治疗对照组,一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设为感染对照组。通过体重、肺部卡式肺孢子虫包囊感染数量及大鼠肺病理学观察等指标考核疗效。结果:浙贝母素乙及黄芪治疗组实验大鼠体重与感染对照组相比,明显回升;各治疗组的包囊减少率均高于70%,病理学结果显示治疗后肺泡间渗液吸收,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两治疗组中以浙贝母素乙治疗组更优。结论:浙贝母素乙及黄芪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均具有良好疗效,浙贝母素乙效果略佳。
秦茜梁韶辉黄慧聪潘长旺
关键词:卡氏肺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浙贝母素乙治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浙贝母素乙注射液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治疗作用,寻找杀灭或抑制卡氏肺孢子虫繁殖的药物,以提高包括艾滋病病人在内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用地塞米松皮下注射,连续8周,每周2次,建立大鼠PCP模型;腹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浙贝母素乙注射液,连续5d,同时设有感染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停药2周后杀鼠取肺,观察浙贝母素乙对大鼠肺内卡氏肺孢子虫发育的影响,肺组织印片检查包囊,肺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观察组织变化。结果注射浙贝母素乙液注射组大鼠的肺组织印片包囊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好转。结论中药浙贝母素乙注射液对肺孢子虫在肺内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望用于PCP的治疗。
秦茜刘启真朱利斌潘长旺诸葛青云
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阐明温州地区 1997年 10~ 11月暴发流行“酸脑”的病因 ,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患者发病过程及临床症状 ,针对性开展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学调查 ,同时用免疫学试验作临床辅助诊断。结果 :温州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 ,主要中间宿主 (福寿螺 )及终末宿主的感染率分别为 6 9.4 %和 19.5 % ;患者皮内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阳性率分别为 10 0 %和 90 .6 % ,ELISA法用于检测广州管圆线虫血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确定温州地区此次爆发流行的“酸脑”为广州管圆线虫病 ,温州地区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区。
潘长旺梁韶晖黄慧聪凌洪博刘启真郑晓云秦茜金永国易维平林宝楚周仲良王克华凌大雄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流行病学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