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宏林

作品数:21 被引量:23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气田
  • 8篇储层
  • 7篇普光气田
  • 6篇飞仙关组
  • 6篇川东
  • 6篇川东北
  • 5篇三叠
  • 5篇盆地
  • 4篇三叠统
  • 4篇下三叠统
  • 3篇溶蚀
  • 3篇四川盆地
  • 3篇成岩作用
  • 3篇储层成岩
  • 2篇地层
  • 2篇盐岩
  • 2篇岩化
  • 2篇石炭
  • 2篇石炭系
  • 2篇塔里木盆地

机构

  • 20篇中国石化石油...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江苏油田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1篇管宏林
  • 14篇蒋小琼
  • 9篇王恕一
  • 8篇鲍云杰
  • 6篇刘光祥
  • 4篇罗开平
  • 3篇黄泽光
  • 3篇郭建华
  • 3篇张长江
  • 3篇邓模
  • 2篇曹清古
  • 2篇范明
  • 2篇韩彧
  • 1篇刘辰生
  • 1篇李建明
  • 1篇郑和荣
  • 1篇金之钧
  • 1篇彭金宁
  • 1篇翟常博
  • 1篇胡忠贵

传媒

  • 11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江苏科技信息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台地边缘鲕滩沉积,岩性以白云岩为主,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压实压溶、胶结充填、白云化、新生变形和重结晶、溶蚀、构造破裂。对储层形成有重要贡献的成岩作用有:白云化、溶蚀作用和构造挤压。根据白云石标型特征、有序度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储层白云岩形成于高盐度流体、快速结晶环境,是准同生期渗透回流白云化的产物。储层发育3期溶蚀作用,其中早期大气淡水溶蚀形成的孔隙与原生粒间孔一起在早成岩期—中成岩早期多为胶结物填塞,现今有效孔隙为埋藏溶孔。埋藏溶蚀有2期,Ⅰ期发生在构造挤压作用之后、大量石油充注之前;Ⅱ期发生在充注石油热演化为沥青之后。构造挤压作用是飞仙关组储层形成的另一重要控制因素,一方面构造挤压作用有利于重结晶;另一方面构造挤压产生裂缝,使晶体破碎,为埋藏溶蚀酸性流体提供通道,并极大地增加了水—岩反应的接触面积,促使埋藏溶蚀广泛发育。
王恕一蒋小琼管宏林鲍云杰
关键词:储层飞仙关组下三叠统普光气田川东北
湖北长阳地区有机质热演化异常成因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对湖北长阳地区上震旦统—下三叠统系统的镜质体(沥青)反射率和伊利石结晶度测试分析表明,在二叠系—志留系上部和志留系底部—下寒武统上部存在2个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和伊利石结晶度异常带。综合分析认为,上部异常带为平流热液流体沿云台观组(D2y)、纱帽组(S3sh)等砂岩储层和D2y/S3sh、岩关组(C1y)/泥盆系等不整合面流动的热效应所致;下部异常带为热液流体在石龙洞组(-C1s)—奥陶系储层中形成热对流造就。燕山期热液流体的热效应使区内二叠系、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理论上在中三叠世末停滞的生烃作用持续至侏罗纪末,延长了烃源岩生烃时期,有利于油气聚集。
刘光祥罗开平彭金宁邓模管宏林
关键词:伊利石结晶度热液流体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烃灶动态演化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具有早熟、过熟的特点,烃灶形式转换(即干酪根热解型烃灶演变为古油藏裂解型烃灶(简称油灶))及由此导致的接力供烃是高—过成熟下古生界层系高效成藏的关键。因此,烃灶动态演化分析及准确定位是勘探选区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四川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和热体制的分析,应用TSM盆地模拟系统,在烃源岩埋藏史、热演化史、生烃史分析基础上,刻画了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干酪根型烃灶的空间展布,再结合地史时期的古构造、流体势、有效储层的分析,用成藏概率法对"古油灶"进行了定位,实现了对烃灶的动态连续追踪。结果表明,牛蹄塘组烃源岩生、排烃高峰为加里东和海西期,烃灶中心位于川西南资阳—宜宾—赤水、盆地东缘的秀山—利川和川东北盆缘一带;至晚印支期(T3)末,伴随烃源岩普遍达到过成熟,且由于前期大量的生排烃,干酪根烃灶的供烃能力逐渐衰竭,取而代之的是前期形成的古油藏(古油灶)的接力供烃。资阳—重庆—宜宾及盆地南缘、北缘和东北缘是古油灶分布概率最高的地区。
刘光祥罗开平张长江管宏林曹清古陈拥峰
关键词:下寒武统四川盆地
普光气田埋藏溶孔特征及识别标志被引量:14
2010年
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主要为晶间溶孔、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埋藏溶孔是储层主要或重要的储集空间,识别埋藏溶孔是研究埋藏环境溶蚀作用机制及其对储层贡献大小的关键。基于岩心样品的岩矿测试资料,从典型井分析入手,对普光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成岩作用研究,确定埋藏溶蚀作用在成岩序列中的位置,借助其他成岩作用判断埋藏溶蚀作用特征及识别标志。结果表明:这些溶蚀孔隙都形成于埋藏环境,溶孔大致分为两期,早期溶孔中有沥青呈衬边状或球状产出,晚期溶孔中无沥青充填,孔隙中异常干净;两期溶孔中充填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也截然不同,分别为111~155℃和超过176℃。这些埋藏溶孔可以根据成岩序列进行识别,进而总结出6条识别标志,用于研究埋藏溶蚀作用对普光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的影响和贡献。
管宏林王恕一蒋小琼
关键词:普光气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岩心分析孔隙类型
四川盆地南川地区娄山关群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四川盆地南川地区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储层主要为台地边缘滩沉积,以白云岩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白云岩化、溶蚀、破裂、胶结充填及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形成有重要贡献的成岩作用是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根据白云石标型特征、有序度、碳氧同位素的分析,认为娄山关群白云岩成因有3种:准同生、混合水以及埋藏白云岩化作用,以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为主。储层发育3期溶蚀作用:大气淡水溶蚀、埋藏溶蚀和表生溶蚀,以表生溶蚀作用为主。白云岩化作用和表生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而胶结、充填作用破坏了大量的原生和次生孔隙,不利于储层的发育。
蒋小琼管宏林刘光祥李建明罗开平颜佳新叶恺韩彧
关键词:成岩作用碳酸盐岩储层四川盆地
满西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利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利用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石炭系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在研究区石炭系识别出了7个层序边界界面,包括3个Ⅰ型层序边界及4个Ⅱ型层序边界。相应地,将石炭系划分为6个沉积层序(2个Ⅰ型层序,4个Ⅱ型层序)和13个体系域,除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外,其它体系域发育齐全。满西地区石炭系沉积于陆棚区,为海陆交互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沉积,区内石炭系层序地层框架相当于Vail模式的陆架坡折向陆的部分。
管宏林蒋小琼郭建华
关键词:石炭系层序地层体系域
中国南方志留系泥质岩盖层动态评价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天然气勘探研究的现状,总结确定了泥质岩演化阶段与封堵性能的对应关系。根据地质条件下岩石平均孔隙的直径与油气分子的大小,动态地评价了中国南方志留系盖层单剖面封盖条件,重点评价了从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到现今的川东北地区、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和江汉地区志留系盖层封盖能力的变化情况,认为这种评价可为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张长江潘文蕾刘光祥管宏林
关键词:泥质岩盖层志留系
湘中坳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根据湘中坳陷北部涟源凹陷几口钻井的天然气常规组成特征和烷烃碳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成因类型,结合已知的湘中各层系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点,探讨了涟源凹陷井中天然气成因类型,并对下伏天然气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张长江刘光祥管宏林方成名邓模
关键词: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碳同位素钻井
自主研发科研仪器全周期管理模式研究
2020年
文章以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自主研发科研仪器管理为例,在分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并系统总结了该研究所通过长期自主研发科研仪器管理实践而建立的全周期管理模式,为类似研究机构自主研发科研仪器管理提供参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黄泽光管宏林
关键词:科研仪器
川东北普光气田鲕粒白云岩储层粒内溶孔的成因被引量:17
2010年
普光2井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鲕粒白云岩中,常见铸模孔、新月形、半月形溶孔和环状溶孔,溶孔常具定向特征,前人多认为这些溶孔为早期成岩的大气淡水溶蚀。研究发现,这些溶孔常与压性缝、碎裂(粒)化伴生,而溶孔无明显变形,表明是形成于构造挤压之后的埋藏溶孔。埋藏溶孔有二期,一期中有沥青充填,另一期无沥青充填,前者形成于石油侵位之前,后者形成于侵位石油演化为沥青之后。研究认为:构造挤压作用于岩石时,应力首先使鲕粒中结构薄弱点—同心圈层之间产生裂缝,当应力集中于上端,使鲕粒上端优先沿同心圈层发育裂缝,随应力增大裂缝沿同心圈层向下延伸,乃至形成圆形"脱壳"裂缝,在后期酸性流体进入时沿这些裂缝优先产生溶蚀,形成偏于上端的定向溶孔,以及沿同心圈向下溶蚀形成新月形、环状溶孔,挤压和(或)溶蚀更强,则发育成铸模孔。
王恕一蒋小琼管宏林鲍云杰
关键词:川东北普光气田储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