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国栋

作品数:26 被引量:38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艾滋病防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艾滋病
  • 12篇病毒
  • 11篇性行为
  • 11篇男男性行为
  • 8篇男男性行为人...
  • 8篇艾滋病病毒
  • 7篇美沙酮
  • 6篇美沙酮维持
  • 6篇美沙酮维持治...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注射毒品
  • 4篇注射毒品者
  • 4篇免疫缺陷
  • 4篇感染者
  • 3篇毒品
  • 3篇行为者
  • 3篇随访
  • 3篇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机构

  • 2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云南省药物依...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阜阳市疾病预...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重庆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控制...
  • 1篇北京京城皮肤...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26篇米国栋
  • 20篇吴尊友
  • 12篇柔克明
  • 7篇徐杰
  • 6篇罗巍
  • 6篇王常合
  • 6篇庞琳
  • 4篇明中强
  • 4篇斗智
  • 4篇张敏英
  • 4篇顾淼
  • 4篇武俊龙
  • 3篇曹晓斌
  • 3篇李建华
  • 3篇殷文渊
  • 2篇许娟
  • 1篇高歌
  • 1篇杜杰
  • 1篇姜桂艳
  • 1篇彭庭海

传媒

  • 1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唾液快速检测HIV-1/2型抗体试剂的现场评价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对一种唾液快速检测艾滋病病毒Ⅰ/Ⅱ型(HIV-1/2)抗体试剂进行现场评价,考核其现场使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与血液HIV-1/2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方法采集247例已知HIV感染者、1 090例正常献血人员、60例患有其它疾病的患者(包括孕妇、肿瘤患者、一般疾病患者),以及109例HCV感染者和119例未知HIV感染状况的吸毒人员的唾液标本,现场使用Vanguard OMTTM唾液HIV-1/2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CalypteBiomedical生产)进行检测,同时平行采集上述人群的血液标本,使用Vironostika HIV Uni-FormⅡplus O(BioMerieux生产)进行对比测试。结果247例已知HIV感染者中,247例唾液标本HIV-1/2型抗体检测均为阳性。1 259例血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阴性人群中,1 257例唾液检测为阴性,2例为阳性。119例吸毒人员中,28例血液标本HIV阳性中,唾液标本检出27例。91例HIV阴性中检出阴性90例。该唾液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敏感性为99.64%,特异性为99.78%。与ELISA检测的一致性为99.75%。结论唾液HIV-1/2型抗体检测试剂与现行的血液ELISA检测结果相近。唾液标本的采集方便而且危险性小,推荐在采血较困难的人群、基层医疗机构、VCT门诊等,可考虑使用唾液HIV-1/2型抗体快速检测试剂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
刘世亮丁国伟米国栋齐妍朱新朋彭庭海梁富雄强来英张桂云
关键词:唾液标本快速检测试剂
注射毒品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06年
注射毒品一直是导致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本研究以北京市的注射毒品者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其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IV/AIDS的防治提供基础信息.
张敏英吴尊友柔克明明中强顾淼武俊龙米国栋陈国红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注射毒品者HIV/AIDS
男男性行为人群队列保持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血清学阳转的前瞻性队列保持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3-10月,在重庆市采用分类滚雪球的方法,招募HIV抗体检测阴性的MSM,2010年3月和9月分别进行两次随访调查,随访联系以移动电话和网络聊天工具通知为主,并在随访联系中逐一调查研究对象的失访情况。分析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以及对队列保持的影响。结果基线进入队列的453名MSM,有299人至少参加了一次随访,随访率为66.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25岁、本市居住时间>1年、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与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男男肛交性行为和较高的保持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低年龄段、本地居住时间较短、近1年未做过艾滋病检测、近6个月未发生无保护男男肛交性行为的MSM,相比之下更不易保持在队列中,需要在MSM队列研究时引起注意。
柳昭羽吴国辉徐杰丁贤彬米国栋欧阳琳斗智柔克明吴尊友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队列研究随访影响因素
男男性行为者婚姻状况及其艾滋病高危行为比较被引量:38
2010年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婚姻状况分布及不同婚姻状况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特点。方法采用同伴驱动抽样和分层滚雪球方法在4个城市招募MSM,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结果在婚MSM无保护主动/被动肛交及无保护阴道交比例分别为52.4%,42.5%,82.8%,均高于非婚组的44.1%,33.7%,65.6%(均有P<0.05)。在婚组有同性固定性伴及同性商业性伴的比例分别为49.0%,3.7%,均低于非婚组的62.9%与7.9%(均有P<0.05);在婚组最常通过浴池、桑拿等场所寻找性伴(40.8%),非婚者主要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42.4%)。相对于非婚者,在婚MSM文化程度(P<0.01)与艾滋病知识水平(P<0.05)较低,艾滋病宣传与检测服务的利用报告率低(P<0.01)。结论在婚与非婚MSM亚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性行为虽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但都很高,需尽快加强MSM人群的干预力度与干预覆盖面。
许娟徐杰米国栋斗智庞琳张洪波柔克明吴尊友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行为
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卫生服务利用现况调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对随访咨询、CD4检测、性伴告知和检测等艾滋病相关卫生服务利用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可用信息。方法研究对象招募采用滚雪球方法,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方式,对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预防干预和相关医疗服务利用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采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调查MSM人群HIV感染者202人,其中约30%的人未接受过安全套、润滑剂发放和同伴教育等预防干预服务;35.2%的人在出现性病症状后未到正规医疗机构的规范诊疗服务;11.4%的人未检测过CD4;41.4%的人未将自己的感染状态告知他人,包括性伴;76.9%的人从未介绍过自己的性伴去检测HIV。结论预防干预、性病诊疗、CD4检测以及促进性伴告知和检测等艾滋病性病相关医疗服务在MSM人群HIV感染者中的利用率均较低,需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相关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米国栋曾亚莉黄惋莉张灵麟李恬王晓冬于飞徐杰柔克明吴尊友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男男性行为人群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感染状态配对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该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开展"感染状态配对"研究的相关文献,阐述了"感染状态配对"在降低HIV新发感染、促进咨询检测和性伴告知方面的积极意义,分析了在MSM HIV感染者中实施"感染状态配对"干预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在我国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参考信息。
米国栋吴尊友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男男性行为人群
注射毒品者AIDS/STD感染状况及其高危行为的性别差异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了解注射毒品者的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探索性别因素在艾滋病(AIDS)和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对北京市强制戒毒所和社区招募的注射毒品者232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采取静脉血5ml,检测HIV和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结果男性注射毒品者166人,HIV感染率为7.83%,梅毒螺旋体感染率2.41%;女性注射毒品者66人,HIV感染率6.06%,梅毒螺旋体感染率为12.12%。梅毒螺旋体感染率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而且,在人口学特征、毒品使用行为、性行为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注射毒品者的艾滋病高危行为模式有性别差异,女性的高危性行为在艾滋病传播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应予以考虑。
张敏英吴尊友柔克明明中强顾淼武俊龙米国栋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梅毒毒品
我国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吸毒人员HIV新发感染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我国参加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情况,探讨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方法建立2004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参加治疗的吸毒成瘾人员队列,对参加治疗时HIV抗体阴性者每6个月进行HIV随访检测,计算HIV新发感染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与新发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累计随访检测治疗人员101 821人,发现596例新发感染,HIV新发感染率0.35/100人年(95%CI:0.32~0.38/100人年)。少数民族治疗人员新发感染率较高(最高3.21/100人年),文化程度低者新发感染率较高(小学及以下0.58/100人年)。不同地区新发感染率不同,最高省份为1.83/100人年。62.1%的感染发生在治疗最初的1年中。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女性(HR=1.290,95%CI:1.058~1.574,P=0.012)、少数民族(HR=2.861,95%CI:2.363~3.463,P<0.000 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HR=1.765,95%CI:1.465~2.12 7,P<0.000 1)、注射吸毒(HR=3.302,95%CI:2.504~4.354,P<0.000 1)、共用注射器(HR=1.943,95%CI:1.622~2.326,P<0.000 1)会增加治疗期间HIV感染的风险,参加治疗时年龄较大者感染风险较低(每增加1岁HR=0.980,95%CI:0.968~0.992)。结论我国参加MMT吸毒人员HIV新发感染率的民族和地区差异大,主要发生在参加治疗的前几个月,女性、少数民族、低文化程度、曾注射吸毒和共用注射器会增加治疗期间HIV感染的风险,参加治疗时年龄较大者感染风险较小。具有这些特征的吸毒人员在入组治疗时,要给予特别关注,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
王常合庞琳柔克明罗巍曹晓斌殷文渊刘恩武米国栋吴尊友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国家级工作组
关键词:吸毒人员美沙酮维持治疗艾滋病病毒
中国部分地区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定性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 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对门诊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浙江省温州市、四川省西昌市、贵州省织金县正在接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30名门诊患者、15名患者家属、7名门诊医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每人约1~1.5小时。结果 患者海洛因使用明显减少,但仍存在偷吸现象;艾滋病病毒(HIV)传播有关的高危行为减少;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大幅度减少;患者在身体健康状况、自尊、情绪、压力、家庭关系、生活规律正常化、工作状况、娱乐生活等方面,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不仅使海洛因使用、相关犯罪及HIV高危行为有所减少,而且对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恢复社会功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议迅速扩大治疗覆盖面,吸引更多的吸毒人员参与到治疗中来。
肖琳吴尊友庞琳罗巍王常合米国栋王爱民陈长松陈康林周泽宇
关键词: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成瘾者
我国首批1057名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5年治疗保持率随访研究被引量:36
2010年
目的对我国首批8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的五年治疗情况,以及保持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 ,对2004-2009年间符合条件的病人开展为期5年的随访,采用乘积极限法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的治疗保持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治疗时间的人口学特征、治疗剂量、吸毒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结果共有1057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参加了为期5年的随访,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40人(79.5%),无业或待业821人(77.7%)。病人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为(32.3±5.5)岁,吸毒时间为(8.0±3.5)年,采用注射吸毒方式827人(78.2%)。病人5年的中位治疗时间为45.7个月,治疗1年、2年、3年、4年及5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3.1%、62.0%、56.4%、48.9%及36.4%。低、中、高三个维持治疗剂量组5年中位治疗保持率,分别为36.6%、47.4%和54.3%(χ2=9.67,P=0.008)。不同门诊间5年治疗保持率中位数差别很大,最高的门诊为60.2%,最低的门诊仅为12.9%(χ2=79.2,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高治疗剂量能减少病人治疗期间的脱失风险(HR=0.832,P=0.002),治疗前注射吸毒(HR=1.42,P<0.0001)和共用注射器(HR=1.23,P=0.009)会增加脱失的风险。结论我国首批8个MMT门诊维持治疗病人,5年治疗保持率高于其他国家,但不同门诊间、不同剂量组间差异较大。高治疗剂量(>60mg/d)能降低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但治疗前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行为会增加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应针对有既往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的病人开展重点干预及心理咨询。
曹晓斌庞琳柔克明殷文渊王常合罗巍米国栋李建华吴尊友
关键词:吸毒人员美沙酮维持治疗影响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