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建功
-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西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对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发展的思考被引量:2
- 2015年
- 民族声乐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民族声乐有了独立的艺术地位、作用及价值,是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演唱艺术。个性与特色始终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内动力。在当今声乐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声乐艺术的审美单一化也向多元化发展转变,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如何突显个性问题,提高演唱艺术的感染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 纪建功
- 关键词:民族声乐个性化
- 声乐教学中“声”与“情”的思考
- 2005年
- 声乐教学中“声”与“情”如何把握,在教学中如何理智地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既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又能有情感的歌唱,从而正确地表现音乐的内涵,这是声乐教学中必须认真重视的问题。
- 纪建功
- 关键词:声乐教学教学方法
- 武威市民勤县唢呐艺术考察与研究
- 2021年
-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沙井文化的发祥地。民勤县曾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潘福堂唢呐曲牌》,其中收录工尺谱四十余首,据笔者推测,这批工尺谱产生于清中后期的可能性大,为研究河西走廊唢呐艺术流布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民勤唢呐属于“鼓吹乐”,目前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风格可分为湖区与坝区两大派系,三个具体传承支脉。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梳理,对民勤唢呐的演奏方式、曲牌特点、传承谱系、社会作用及现状等问题做了初步研究。
- 纪建功徐海波
- 关键词:传承
- 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 2003年
-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课程观决定教学观,教学观决定质量观。要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改革培训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是关键;要以观念的开放促进学习个性的发展。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审美、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立体整合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才能成为现实。
- 纪建功
-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审美教育师资培训素质教育
- 切实加强高师艺术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被引量:1
- 2004年
- 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重视。切实加强高师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大艺术教育改革的力度,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 纪建功
-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 公元前后世界三大音乐文化发展综述
- 2015年
- 本文以公元前后为时间依托,对处于这个时期的全球音乐文化发展进行综述,并对当时世界三大主流音乐文化——罗马共和国、帝国时代,印度孔雀、贵霜王朝以及中国秦汉时期的音乐文化进行综述。
- 石芳纪建功
- 关键词:音乐文化
- 合唱艺术的社会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合唱艺术是群体的声乐艺术。在当代社会文化活动中,群众歌咏活动的广泛开展带动了基层文化的交流,丰富和活跃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文章认为提高人们的合唱水平,有利于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也是合唱艺术的审美价值体现。
- 纪建功
- 关键词:合唱艺术审美价值文化价值
- 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歌剧是集文学、诗歌、音乐、戏剧、舞蹈、舞台关学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综合实力。歌剧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百余年来,中国歌剧一方面主动学习外国经典歌剧在音乐创作、声乐训练等方面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歌剧创作的艺术质量,同时坚持从中国民歌、戏曲等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形成了一种既具有西洋歌剧特征又富含民族个性的中国流派。中国民族歌剧的繁荣发展必然促进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也会促进歌剧事业的兴旺,对中国声乐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纪建功
- 关键词:民族歌剧声乐艺术
- 论徐沛东民族风格声乐作品的审美意蕴
- 2019年
- 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经典民族声乐作品。他的作品既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渗透着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审美色彩。本文以徐沛东创作的部分经典民族声乐作品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的风格特点,从中感悟、总结其音乐创作的审美意蕴和美学思想。
- 纪建功
- 关键词:民族性艺术价值审美意蕴
- 河西眉户戏流传现状调查及基本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眉户戏自传入河西走廊以来,就与当地传统民间小戏融合渗透,受到了河西民众的普遍喜爱,成为河西走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普及最深的外来剧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虽然河西眉户戏与陕西眉户戏在内容题材、行当角色及表演等方面的特点基本相同,但由于受"错用乡语"、"音随地改"等因素的影响,二者在曲牌运用、曲调特点、音乐情绪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眉户戏也因此在河西走廊不断地发展与演变,成为河西走廊民间一个独立的地方剧种。
- 纪建功王文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