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永明

作品数:35 被引量:225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遥感
  • 6篇林火
  • 5篇气候
  • 5篇GIS
  • 4篇森林火险
  • 4篇涝灾
  • 4篇火险
  • 4篇干旱
  • 4篇森林火
  • 3篇灾害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象
  • 3篇EVI
  • 3篇MODIS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对流
  • 2篇中尺度对流系...
  • 2篇森林火险等级
  • 2篇农业干旱
  • 2篇农作

机构

  • 25篇广西气象减灾...
  • 16篇国家卫星气象...
  • 6篇广西师范学院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广西气象局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上思县气象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35篇罗永明
  • 14篇何立
  • 13篇陈燕丽
  • 12篇莫建飞
  • 9篇李莉
  • 9篇钟仕全
  • 7篇匡昭敏
  • 6篇曾行吉
  • 5篇莫伟华
  • 5篇丁美花
  • 4篇谭宗琨
  • 4篇李玉红
  • 4篇黄海洪
  • 3篇孟翠丽
  • 2篇黄小燕
  • 2篇赵金彪
  • 2篇陈超泉
  • 2篇孙涵
  • 2篇卢远
  • 2篇李卫宁

传媒

  • 7篇气象研究与应...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广西气象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Agricu...
  • 1篇Meteor...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组件GIS技术的林火遥感信息可视化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遥感技术(RS)被引入到森林防火工作中,但遥感监测所得的大量林火数据直观性较差.该文以广西气象局卫星林火识别数据为数据源,探讨基于组件GIS实现林火遥感信息可视化的技术和方法,并利用Super Map objects开发了卫星遥感林火业务系统,实现了林火信息查询及统计信息的可视化.应用结果表明,使用GIS组件可快速实现林火信息可视化,进而极大地方便了林火信息发布工作.
曾行吉童新华何立罗永明
关键词:可视化SUPERMAPOBJECTS
北部湾海雾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广西北部湾典型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全面分析广西北部湾地区轻雾、大雾的年际、年代际、逐月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气温和相对湿度多个气候因子分析北部湾海雾气候特征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地区多数站点轻雾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其发生频次经过不同次数和幅度的波动。总体来说,多数站点轻雾20世纪70年代前为降低趋势,70年代后为增加趋势;各站点轻雾年代际变化规律波动较大。北部湾地区多数站点大雾发生频次呈减少趋势,较之于轻雾而言,其波动更频繁,周期更短。多数站点20世纪80年代前为增加趋势,80年代后为减少趋势;各站点大雾年代际变化规律波动也较大。各站点轻雾、大雾主要集中发生在每年在1-4月和12月,这5个月轻雾出现概率达53.9%-83.3%、大雾出现概率达80.1%-98.4%。北部湾地区温度的升高和大气湿度的降低是其轻雾日数增加和大雾日数减少的可能原因。
陈燕丽黄永璘何立罗永明李玉红钟仕全
关键词:气候特征
农作物气象守护智能服务模式实施探索被引量:5
2019年
以需求为牵引,问题为导向,分析了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找出了传统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弊端,提出了构建农作物气象守护智能服务模式的设想。提出了新型服务模式的构建原则、技术框架及目标任务,对新模式实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该新型服务模式可望有效改进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为乡村振兴及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提供更优质的气象服务。
黄海洪谭宗琨罗永明
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简化制作农业干旱监测、评估产品的操作流程,提高监测评估图件的精细化水平。[方法]综合运用GIS和数学、气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手段和学科知识,以干旱监测、评估为核心,研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结果]应用该系统对广西2006年11月4日的干旱进行监测,并用实际情况进行检验,证明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结论]基于GIS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实现了GIS与专业监测、评估模型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灵活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可视化表达,实现了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李卫宁匡昭敏卢远李莉何立罗永明曾行吉
关键词:农业干旱GIS
基于入射辐射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型被引量:7
2014年
将2005-2008年广西635个森林火灾样本分别与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两者与森林火灾的发生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确定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在森林火险预报模型中的影响权重系数,并在考虑可燃物类型权重系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入射太阳辐射指数,结合日最高温度、日最低相对湿度、日降雨量和日最大风速等因子的影响权重系数,建立了基于入射辐射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型(简称:IR-3F模型)。利用2009-2012年广西783个森林火灾样本对IR-3F模型进行检验,预报精度达到82%。
罗永明孙涵何立陈燕丽曾行吉
关键词:FY-2森林火险
基于人工火场的EOS/MODIS林火辐射增量研究
2015年
【目的】林火引起的辐射增量是林火遥感监测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开展人工火场地面与卫星同步观测试验,计算人工火场在EOS/MODIS第20,21,22,31和32波段上产生的辐射增量,为林火监测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地面人工火场观测试验与卫星同步获取火场辐射参数,并收集同步的EOS/MODIS卫星数据。以30 m分辨率TM数据提取地表背景数据,将火场周围分为植被、裸地和水体3个覆盖类型,并将其作为1 km分辨率EOS/MODIS像元的端元。根据线性混合理论,构建无火场影响情况下EOS/MODIS第20,21,22,31和32波段的辐射估算模型,实现人工火场影响上述波段辐射增量的计算,获得辐射增量值。【结果】1)根据线性混合理论建立的EOS/MODIS像元地物辐亮度估算模型,其样本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EOS/MODIS第20,21和22波段对地表热辐射反应非常明感,经模型估算,亮温增量在第20波段为9.35 K,第21波段为7.49 K,第22波段为8.00K;第31和32波段对高温热源不敏感,增量分别仅为1.13和0.83 K。【结论】1)卫星能观测到地面≥200 m2(即火场面积与像元面积比为1/5 000)的火场。研究结果对于误码识别和深入研究林火识别与面积估算模型具有重要意义;2)卫星观测存在目标物的像元分割现象,本次试验中主火场在13号像元,但14号像元第20波段亮温增量也达4.08 K,表明火场很可能落在2个像元之间,14号像元也受火场影响。这种现象往往造成火点多判,高估火场面积,应在研究和应用中引起重视;3)本文研究方法和结论适用于国产FY-3等中分辨率遥感数据。
罗永明孙涵刘诚戎志国钟仕全何立陈燕丽黄永璘
关键词:MODIS
广西主要农作物对旱涝灾害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技术研究
匡昭敏李莉罗永明卢小凤黄卓陈燕丽黄桂珍李玉红夏小曼刘一江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是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主要农作物对旱涝灾害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技术研究》(2013GXNSFAA019282)。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广西主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出现明显变化。干旱...
关键词: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气候变化
广西气象为农智能直通式服务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2019年
为了实现广西现代精准农业的智能直通式气象服务,采用B/S架构和JAVA开发语言,利用SuperMap Objects.NET的组件开发业务中涉及GIS技术的功能[1-3].设计并创建了特别提醒、信息浏览、产品制作、直通服务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数据采集、查询和显示,模型分析与处理、产品自动生成,一键式发布为一体的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实现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关键农时的自动化生成和发布,并实现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服务集约化作物制作和智能直通服务.
罗永明黄海洪谭宗琨
关键词:气象农业
广西区域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2010~2014年6~8月FY2E高分辨率逐时红外亮温(TBB)数据对广西区域夏季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MCS分布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特征,与广西地形走势相关。北部MCS活跃度较低,南部西南暖湿气流受到十万大山的阻挡,MCS非常活跃,形成了广西最重要的一个暴雨中心。在年际变化上,2013年广西区域MCS活动频率较低,2010年较高,其他年份持平。月变化上,6月MCS最为活跃,7月和8月MCS活跃度降低,与广西各月平均暴雨站次分布曲线相吻合。由于广西区域海陆交界处呈显著的海陆风环流特性,因此,MCS日变化特点是白天向陆地传播、夜间向海洋传播,傍晚陆地MCS活跃度达到峰值。上述特性说明了地形和海陆热力差异导致了广西区域MCS独特的气候分布特征。
何立黄小燕赵金彪罗永明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红外亮温时空分布特征
广西森林火险等级精细化监测与预报系统研究
利用GIS技术,结合卫星遥感产品、中尺度气象站监测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于Windows系统和C#、C++、JAVA及ASP技术,开发智能化、精细化的千米网格级森林火险等级监测预测系统,为林业防火提供一个全新的服务平...
熊文兵罗永明曾鹏刘世学袁丽军
关键词:火险等级精细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