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晶晶
- 作品数:35 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福州市2004—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2004—2014年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04—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福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7起,事件级别以Ⅳ级和未分级为主;事件以传染病为主,占70.62%,其次为食物中毒,占14.69%;事件发生高峰为4—6月份和9月份;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共68起,占事件总数38.42%;177起事件中由各级疾控机构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5起,占87.57%;2004—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效值在2h之内的有58.19%。结论应提高对乙、丙类传染病事件的重视程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体系信息来源渠道需进一步扩大;学校卫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意识。
- 羊晶晶王镜泉陈敏红陈杨伟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福州市2005~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AFP监测系统。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调查表和病毒检测结果,按照国家监测指标评价间隙系统的敏感性。结果福州市2005~2010年共报告AFP病例125例,15岁以下儿童AFP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3/10万;福州市所辖13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乡镇卫生单位的报告病例仅占4%;病例以低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占68.8%;125例病例中未服苗者和免疫史不详着占4.8%;AFP报告发病率、病例调查、75d随访、粪便及时送检等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合格粪便采集率仅2008年未达到国家要求;病毒分离6株为疫苗相关株(Ⅰ型1例,Ⅱ型2例、Ⅱ+Ⅲ型3例)。结论福州市监测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加强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医疗机构AFP监测培训,提高乡镇级AFP病例报告率。
- 羊晶晶陈杨伟王镜泉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 2013年福州市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情况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情况,并对监测系统进行评价。方法对2013年福州市医疗机构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福州市医疗机构共报告44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其中包括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例甲型H1N1流感和1例H3亚型流感,排除甲型流感、乙型流感、SARS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38例;4—6月份报告病例数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90.91%;病例主要分布于福州市城乡接合部的晋安区、闽侯县和仓山区;报告病例男女比例为1.32∶1;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职业以农民、家务、学生和离退休人员为主。结论我国现行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仍需继续完善,应进一步规范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为早期发现SARS、人感染禽流感提供帮助。
- 王镜泉羊晶晶郑霄雁
- 关键词:不明原因肺炎
-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刍议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就诊福州市各结核病定点医院的300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以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对等分组,A组(n=150)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方案治疗;B组(n=150)采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2、6个月时,B组的病灶吸收率40.00%、54.46%,病灶缩小率52.67%、54.46%与A组的38.00%、48.00%、47.33%以及5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1.334、0.853、0.334,P>0.05);但B组病灶吸收的总有效率为91.33%相较于A组的74.67%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4,P<0.05);治疗后,第2、5及6个月时,B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55.33%、83.33%及96.00%相较于A组的38.00%、72.67%、80.67%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3、4.972、17.110,P<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与A组4.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9,P>0.05)。结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用于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建议临床对此药物进行积极推广应用。
- 赵玉杭谢文芳李佳黄玲羊晶晶
- 关键词: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初治活动性肺结核
- 福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5
- 2011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福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福州市2009-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15 70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6.31/10万,其中重症307例,死亡7例。出现两个发病波峰,6月份达到发病高峰,9月份又出现一个小波峰。患者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区,平均发病率以仓山区最高达到310.57/10万。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70∶1;以5岁以下年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07%。发病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数的97.00%。结论本研究提示,要加强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以托幼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
- 王镜泉官陈平郑霄雁羊晶晶
-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
- 福州市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现况调查及配置评价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现况以及配置的公平性。方法:设计调查表,统计并分析2021年福州市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数据。结果:2021年,福州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共有结核病防治人员223人,其中30~45岁124人(55.6%)、初级职称140人(62.8%);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中共有结核病防治人员214人,其中有161人为兼职(72.2%);福州市结核病防治人员人均服务人口为3.43万人,人均服务患者为11.75人,人均服务面积为53.35km^(2);按照辖区服务人口、人均管理患者数和人均服务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9、0.30和0.48。结论:福州市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在服务人口、管理患者数方面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服务面积配置的公平性,存在高级职称人才缺乏、结核病防治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 羊晶晶李佳黄玲黄龙
- 关键词:结核病人力资源基尼系数
- 重庆市1220名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对霞庆市正高职称人员脂肪肝发病率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对于重庆市健康体检的1220名止高职称人员中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等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
- 羊晶晶王永红李革
- 关键词:脂肪肝高级知识分子患病率
- 重庆市正高职称人员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 目的:了解重庆市正高职称人群的健康状况,探索影响该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改善重庆市正高职称人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部分重庆市正高职称人员健康现况及变化趋势
方法...
- 羊晶晶
- 关键词:健康体检高级知识分子LOGISTIC回归分析抽样调查
- 2009—2013年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2009—2013年的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探索发病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福州市2009—2013年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福州市2009—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63 791例,年均发病率为187.903/10万,其中重症病例1 058例,死亡病例15例。2009—2012年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病例数下降,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444.063,P<0.01)。这5年的发病曲线基本相似,总体上呈春季、秋季两个发病高峰。福州市城区(5个区)年均发病率高于郊县(7个县、市)(χ2=12 972.52,P<0.01),重症率和病死率均低于郊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7和χ2=10.91,均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 445.787,P<0.01),病例以5岁以下年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81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数的97.275%。结论应大力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尤其应做好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 王镜泉羊晶晶郑霄雁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福州市2018—2021年中老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行为变化及HIV感染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中老年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监测数据,了解影响其HIV相关行为变化及其感染影响因素。方法2018—2021年,在福州市通过网络和场所招募中老年(≥45岁)MSM人群,分析其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及HIV感染因素。结果共招募MSM人群1103例。调查对象HIV抗体总阳性率7.3%(80/1103);单因素分析结果:调查对象2018—2021年样本来源为网络招募、未婚/离异/丧偶、本省户籍者占比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1.42、19.55、7.73,P均<0.01);初中及以下文化、自述同性恋性取向者占比呈下降趋势(趋势χ^(2)=6.95、38.84,P均<0.01);近1年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27.05,P<0.01);既往接受HIV抗体检测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6.8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地居住时间≥1年(OR=0.25)、网络寻找性伴(OR=0.36)、近半年肛交使用安全套为“有时”(OR=0.22)、“每次”(OR=0.08),未发生肛交(OR=0.28)的中老年MSM人群,HIV感染的风险较小。结论福州市中老年MSM人群高危行为仍普遍存在,HIV感染形势仍严峻,应针对中老年MSM人群特点开展通俗易懂的干预,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并扩大HIV检测服务。
- 羊晶晶张宏张宏何鼎盛陈剑惠林春仲
- 关键词:HIV感染中老年男性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