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莉 作品数:24 被引量:178 H指数:8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早产儿皮肤接触护理临床效果的荟萃分析 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生率在增加,美国2005年早产儿的发生率(12.7%)已经较1990年(10.6%)上升了20%,早产儿的死亡风险是足月儿的3倍。目前的研究表明SSC有利于早产儿生命体征的稳定,有利于维持生后体温的稳定... 韩树萍 余章斌 徐业芹 翁莉 郭锡熔关键词:围产期医学 早产儿护理 皮肤接触 文献传递 新型棉被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2013年 暖箱和辐射台在新生儿病房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新生儿棉被因其传统有效的保暖效果,仍是新生儿科必不可少的保暖工具。新生儿棉被根据形状和款式的不同,大致分为方形被和T型被两种。针对方形棉被在新生儿哭闹时容易被蹬散影响保暖效果,旧式的T型面棉易造成新生儿颈部气道过度仰伸等问题, 翁莉 刘晓 周满 徐微 王楠 陈燕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棉被 保暖效果 新生儿病房 辐射台 一例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伴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被引量:7 2011年 胎粪吸人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主要是胎儿在宫内或出生过程中吸入混有胎粪的羊水,引起呼吸道和肺泡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炎症,多发于足月儿、过期产儿,如患儿生后缺氧持续存在或程度较重,可使肺小动脉平滑肌增生或痉挛,导致出生后持续的胎儿循环、血液通过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发生右向左分流, 翁莉 韩树萍 余章斌 郭锡熔 钱杨秀关键词:胎粪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呼吸机相关肺炎 护理 极早产儿母亲直接母乳喂养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极早产儿母亲直接母乳喂养的需求,为实施切实可行的直接母乳喂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对14名直接母乳喂养的住院极早产儿母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极早产儿母亲直接母乳喂养需求包括强烈的直接母乳喂养尝试的意愿、多样化直接母乳喂养信息的渴求、科学合理直接母乳喂养干预措施的需求、有效应对亲职压力的需求4个主题。结论:极早产儿母亲在直接母乳喂养过程中产生多种需求,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极早产儿母亲需求,综合评估制订个体化喂养方案,解决直接母乳喂养的实际困难,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 全惠云 翁莉 李克华 刘争 洪玲 赵茜茜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量改进措施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干预期和稳定干预期对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量的不同影响,以期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8月-2016年1月质量改进干预期组(quality improvement group,QI组)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母婴分室的早产儿母亲的泌乳和亲母母乳喂养情况以及2016年2月—2016年7月质量改进稳定干预期组(stable quality improvement group,SQI组)的资料。对两组母亲的每日泌乳情况(挤奶次数、挤奶量、挤奶量达到350ml/d的时间、7 d内挤奶量≥350 ml/d的人数)和亲母母乳喂养情况(亲母母乳喂养率、亲母母乳喂养量)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儿母亲每日挤奶次数及挤奶量、亲母母乳喂养率和亲母母乳喂养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QI组较QI组母亲每日挤奶次数及挤奶量、亲母母乳喂养率和喂养量均明显增加(P<0.05);SQI组患儿母亲挤奶量达到350 ml/d的时间较QI组明显减少(P<0.05);SQI组患儿母亲7 d内挤奶量≥350 ml/d的人数较QI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的稳定实施可提高NICU中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量,改善母婴分室的早产儿亲母母乳喂养情况。 翁莉 楚雪 薛海华 张俊 陈小慧 刘凤 韩树萍 余章斌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母乳 泌乳 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43 2009年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流程。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导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问题,检索有关文献,分析相关实例,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流程。结果实施干预后,新生儿留置针引起静脉炎总的发生率和Ⅱ度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Ⅰ度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预防前有所降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增加护理人员对防止静脉炎的责任意识,正确的穿刺部位、规范的操作流程、认真的临床观察及正确的封管是防止静脉炎发生的主要预防措施。 翁莉 韩树萍 余章斌 郭锡熔关键词: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干预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68例堵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南京妇幼保健院2007-2009年开展的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PICC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PICC治疗中发生堵管6例,堵管发生率为8.8%,堵管过程中应用尿激酶进行溶解疏通,4例复通,2例无法再通拔管。结论通过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认为选择合适的导管,加强输液巡视,掌握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方法,加强护士的管理等可有效预防PICC管道堵管的发生。 徐微 徐业芹 翁莉早产儿皮肤接触护理临床效果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评价早产儿皮肤接触护理(skin-to-skin contact,SSC)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按一定标准筛选文献,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4.2软件处理,从体温调节、呼吸和循环状况,母乳喂养,对操作性疼痛的缓解作用,精神运动功能发育。对母亲情绪的影响6个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体温调节、呼吸和循环状况方面,SSC组与常规护理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母乳喂养、对操作性疼痛的缓解作用、精神运动功能发育、对母亲情绪的影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SSC是一种科学、有效、人性化的新生儿护理模式,但文献间研究指标相差较大,无法进行合并处理,需要进行按照相同的纳入标准和研究指标的多中心研究,增加结果的信度。 余章斌 韩树萍 徐业芹 翁莉关键词:早产儿 META分析 集束化干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将85例行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集束化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异位率、堵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有效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患儿置管时间、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王楠 翁莉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集束化干预 “第12届国际母乳喂养与泌乳学术论坛”会议纪要 被引量:7 2017年 第12届国际母乳喂养与泌乳学术论坛于2017年4月7至8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的9位母乳喂养领域专家,分享了涵盖母乳喂养的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母乳喂养等相关内容,会议共有来自多个国家的450位专业人士参加。近10年来,母乳喂养和泌乳研究和实践领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现,这些发现不仅证实了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好处,而且也指出了母乳喂养和泌乳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翁莉 韩树萍关键词:母乳喂养 泌乳 学术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