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爽

作品数:21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48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梗死
  • 6篇急性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4篇蛋白
  • 4篇痴呆
  • 4篇出血
  • 3篇淀粉样
  • 3篇血浆
  • 3篇预后
  • 3篇腔隙
  • 3篇腔隙性
  • 3篇缺血
  • 3篇综合征
  • 3篇卒中
  • 3篇姜黄素
  • 2篇淀粉样Β蛋白
  • 2篇血性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机构

  • 19篇解放军第14...
  • 7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军区联勤...
  • 1篇河南省食品药...
  • 1篇郑州市第三人...

作者

  • 21篇耿爽
  • 20篇王运良
  • 10篇尹红蕾
  • 6篇娄季宇
  • 6篇李金凤
  • 5篇刘萍
  • 5篇韩冰
  • 4篇张玉镇
  • 3篇张辉
  • 3篇曾志磊
  • 3篇杜明瑶
  • 2篇石传江
  • 2篇刘滨
  • 2篇刘亚君
  • 2篇孟凡超
  • 1篇韩冰
  • 1篇李泾
  • 1篇明汇
  • 1篇吴天诚
  • 1篇吕斌

传媒

  • 9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无迟发性脑缺血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无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因素,以期为DCI病人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1-10—2011-06确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53例,其中DCI组67例,非DCI组86例;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无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DCI组一般情况相比非DCI组显示:平均年龄、入院血糖〉6.1mmol/L、后循环动脉瘤、脑室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GCS评分、WFNSⅠ-Ⅲ级、改良Fisher分级Ⅰ-Ⅱ级、TCD血管痉挛、血管造影血管痉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WFNS分级Ⅰ-Ⅲ级、改良Fisher分级1-2级、无颅内血肿和后交通动脉瘤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无迟发性脑缺血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WFNSⅠ-Ⅲ级,改良Fisher分级1-2级是未发生DCI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65岁,WFNSⅠ-Ⅲ级和改良Fisher分级1-2级可作为病人转出ICU病房的依据。
耿爽王运良张玉镇尹红蕾李金凤曾志磊张辉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2 4小时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9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平均随访 3年 ,按不同预后分为三组 ,A组 4 1例 ,随访期间无再发生脑血管病和痴呆表现 ;B组 2 3例 ,有痴呆和静止性损害表现 ,包括腔隙性和弥漫性脑白质损害 ;C组 2 7例 ,有进展性脑梗死表现。另设 2 0例为对照组 (健康体检正常者 )。四组每年均进行一次头颅 MRI检查和血压监测。结果 A组 2 4小时、白天收缩压 ,2 4小时、白天及夜间舒张压均明显高于首次 ;B组明显低于首次 ;C组 2 4小时和白天收缩压均低于首次 ;对照组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预后良好者血压趋于升高 ,进展性梗死和痴呆者血压降低。
王运良刘滨刘萍耿爽石传江熊晖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预后血压变化痴呆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并发多脏器栓塞和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附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8年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并发多脏器栓塞和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患者的临床表现除了血小板严重增多导致的多脏器栓塞的症状和出血倾向外,还伴有肢体对称性下运动元迟缓性瘫痪、感觉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肋间肌和膈肌无力,引起呼吸麻痹,导致呼吸停止.
孙黎飞明汇李刚闫波马向杉李铭耿爽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症重症格林巴利出血倾向肋间肌迟缓性
姜黄素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老年性痴呆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老年性痴呆(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制作AD大鼠模型,干预组给予腹腔注射姜黄素连续7d,造模1个月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姜黄素给药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结果 AD对照组大鼠较空白对照组逃避潜伏期延长,而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姜黄素给药组大鼠较AD对照组第2~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姜黄素干预后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可见小胶质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5);姜黄素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小胶质细胞较AD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改善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所致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王运良尹红蕾娄季宇韩冰耿爽刘亚君
关键词:姜黄素淀粉样Β蛋白小神经胶质细胞
硫酸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剂量评估
2010年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SAH病人在发病早期静脉应用硫酸镁(24 mmol/d),连续使用至动脉瘤填塞后14 d,治疗前检查镁浓度,以后至少每2天检查1次,并与92例常规治疗的病人相比较,观察血清镁浓度能否达1.0~1.5 mmol/L的目标水平。结果 126例应用硫酸镁治疗的病人,平均镁浓度为(1.37±0.14)mmol/L,在整个治疗期间,有108例病人血清镁维持在目标水平,单次检测有2例病人血清镁浓度<1.0 mmol/L(0.79 mmol/L和0.82 mmol/L),1次或多次检测中,15例病人血镁浓度>2.0mmol/L。结论对大多数SAH病人来说,每天给予静脉补充24 mmol/L的硫酸镁,容易使血镁浓度维持在1.0~1.5 mmol/L,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耿爽王运良
关键词:硫酸镁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姜黄素对Aβ诱导的老年痴呆大鼠海马胶质纤维酸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姜黄素对Aβ1~40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AD对照组、姜黄素给药组,每组16只。Aβ1~40诱导大鼠认知障碍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FAP蛋白表达,RT-PCR检测GFAP mRNA表达。结果姜黄素干预后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可见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多(P<0.05),姜黄素给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GFAP mRNA及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较AD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改善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FAP的表达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有关。
孟凡超王运良尹红蕾娄季宇韩冰耿爽
关键词:姜黄素Β淀粉样蛋白星形胶质细胞
血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UA)浓度的变化对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对176例发病24 h内患者,应用弥散加权核磁共振(DWI)检查,证实为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经改良的NIH卒中(mNIHSS)评分5分以上,随访观察血尿酸、尿囊素(尿酸的非酶代谢产物)浓度变化对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 66例血管再通患者多数接受溶栓治疗,UA浓度在48 h降低,然后逐渐升高呈U行改变,14 d时mNIHSS评分降低,UA和尿囊素浓度变化与DWI梗死体积明显相关。结论 UA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消耗和再生性抗氧化剂,其浓度的变化与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有关。
王运良曾志磊张晓席尹红蕾李金凤耿爽
关键词:尿酸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
初发腔隙性梗死病人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梗死病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与各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38例初发腔隙性梗死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38例初发动脉硬化性皮层梗死患者,根据有无白质损害,观察腔隙性梗死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与腔隙性梗死亚型的关系。结果皮层梗死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45.7%)高于腔隙性梗死组(35.9%)(P<0.01)。无白质损害的腔隙性梗死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有白质损害者,皮层梗死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有白质损害的腔隙性梗死组。结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不伴白质损害的腔隙性梗死明显相关,皮层梗死的患病率高于有白质损害的腔隙性梗死,与各型梗死之间的发病机制不同有关。
张玉镇娄季宇王运良尹红蕾耿爽李金凤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代谢综合征白质损害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ICH)病人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科的204例ICH病人,排除出血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死亡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共选择162例ICH病人入组,分别在入院当日、7 d和14 d应用超声多普勒对下肢DVT进行评估,并与没有发生DVT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相比较。结果在入选的162例ICH病人中,男性91例,平均年龄(63.2±6.2)岁;女性71例,平均年龄(68.6±5.1)岁。共有32例(19.8%)病人偏瘫侧下肢发生DVT。入院当天检查发现8例,7 d后新发15例,14 d时新发9例。其中女性19例(59.4%)发生DVT,男性13例(40.6%)发生DVT。11例病人为单静脉血栓形成,21例病人为多静脉血栓。以比目鱼肌静脉多见,其次为腓肠肌静脉。结论 ICH病人急性期DVT多见,女性发生率大于男性,以高龄、饮酒、缺血性卒中史、入院时NIHSS评分≥12和脑叶出血发病率较高。
吕斌王运良尹红蕾娄季宇耿爽张辉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脑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监护病人癫癎发作和持续状态的治疗被引量:1
2010年
王运良孟凡超耿爽
关键词:重症监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