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
- 作品数:108 被引量:23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 635nm激光致新西兰兔晶状体氧化损伤效应的初步研究
- 目的探索635nm激光对眼晶状体的氧化损伤效应,为职业可见激光暴露致眼损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动物暴露实验:健康新西兰兔5只,随机分为处理组(3只)和对照组(2只)。处理组3只,其中右眼(3只眼)为暴露组,左眼(3只...
- 严茂胜张骁陈青松王恰林瀚生郎丽张丹英肖斌徐国勇李文晏华
- 关键词:新西兰兔晶状体
- 手传振动研究模拟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传振动研究模拟设备,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具,所述夹具用于夹持工件;夹具驱动装置,所述夹具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夹具连接,所述夹具驱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夹具靠近或远离打磨设备;以及振动检测...
- 陈青松梁旭肖斌林瀚生
- 工作场所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分析研究
- 目的:
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研究,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工作场所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方法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
方法:
以6家职业卫生...
- 徐国勇陈青松赖明珍张丹英晏华肖斌林瀚生黄汉林
- 关键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高压线
- 某水力发电站全身振动职业接触评价
- 2018年
- 目的测量水力发电站作业工人全身振动的接触水平,评价其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杭州市某水力发电站为研究对象,对作业工人巡检点和高振动水平区域的全身振动接触水平进行测量和频谱分析,并对全身振动作业工人进行舒适性和允许职业接触持续时间评价。结果该水力发电站发电机层、水轮机层、中间层和涡壳层全身振动的计权加速度的均方根值(RMS)中位数分别为0.894、0.995、1.095和0.904 m/s^2;全身振动的中心频率为1.25 Hz。105个监测点中,91.4%监测点的全身振动作业工人感觉到不舒适,甚至是非常不舒适;仅12.4%监测点作业工人的全身振动允许职业接触时间为>8.0 h,不会对其健康产生影响。结论该水力发电站存在全身振动职业接触危害,中心频率1.25 Hz以下的低频振动是该水力发电站全身振动的关键控制点。
- 陈涛张华飞衣传宝李红彦徐华雷赵利军孙成勋林瀚生肖斌严茂胜
- 关键词:水力发电站全身振动频谱分析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噪声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通过实验室间比对分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噪声测量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影响测量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可调式基准噪声测量(设置2种噪声信号发射模式)和模拟噪声工作场所定点测量2个环节相结合的比对方法,对6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噪声测量仪器的实验室问比对,根据四分位数稳健统计技术和z比分数评价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6家机构9种型号共13台噪声测量仪器参加比对,检定合格率为84.6%(11/13);13台仪器均在检定有效期或校准有效期内。可调式基准声源测量环节中,在信号1模式下发射信号,有10台仪器测量结果满意,全部频率的|z|〈2.000,有3台仪器测量结果有问题或不满意,其中2台仪器各有2个频率(31.5、500.0Hz,31.5、1000.0Hz)的|z|〉2.000,1台仪器有4个频率(1000.0、2000.0、3000.0、4000.0Hz)的|z|〉2.000;在信号2模式下发射信号,各仪器在1000.0Hz频率下不同强度声源的测量值误差为-1.00—0.60dB(A),均在±1.40dB(A)的允差范围内。模拟噪声工作场所定点测量环节中,实验室间z比分数为-1.206—1.806,实验室内z比分数为-1.318~1.788,两者的|z|均〈2.000,均为满意结果。结论可调式基准声源测量和模拟噪声工作场所定点测量相结合的比对方法能较好地发现仪器存在的问题。
- 肖斌陈青松温薇熊文波徐国勇林瀚生张骁郭义曹
- 关键词:噪声职业卫生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
- 基于不同人群数据库风险预测模型的某塑料制品企业接噪工人听力损失风险评估
- 2025年
- [背景]工作场所中噪声危害较严重,对不同接噪人员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风险管理,是降低听力损失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目的]基于不同人群数据库修正的GB/T 14366-2017《声学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ISO1999:2013噪声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某塑料制品企业接噪人员听力损失的风险。[方法]选择某塑料制品企业工作场所及其308名噪声接触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和个体噪声接触水平;对每个接噪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纯音听力测试,计算未修正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UNBHFTA)以及经年龄修正后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BHFTA);结合个人信息并依据WS/T 754-2016《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对接噪人员的听阈位移进行风险评估及风险分级。采用ISO 1999:2013模型,并基于标准内推荐的4个人群数据库对模型进行修正,分别对各接噪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值进行预测,并与UNBHFTA进行对比。[结果]该企业4个接触噪声岗位声压级的M(P_(0)~P_(100))为87.9(82.1~92.9)dB(A),45个噪声源声压级的M(P0~P100)为87.3(70.2~117.3)dB(A),主要包括挤出机、包装机、上料机、混料机等。308名接噪人员年龄M(P_(0)~P_(100))为34.0(25.0~57.0)岁,工龄M(P_(0)~P_(100))为8.0(0.5~25.5)年;有6人BHFTA>25 dB,有269人BHFTA>10 dB;依据WS/T 754-2016,有197人任一耳高频平均听阈继续偏移10 dB的风险为极高风险,有33人为高风险。此外,4个数据库间各岗位人群噪声风险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基于数据库A、B.1、B.2修正的噪声风险预测评估模型对308名接噪人员高频平均听阈值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纯音听力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基于数据库B.3的预测结果与UNBHF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企业接噪员工存在着较大的听力损失风险,基于不同数据库的GB/T 14366-2017/ISO 1999:2013噪声风险预测评估模型可能会得到�
- 舒林焰郭建宇范志杏徐国勇何智鹏晏华肖斌
- 关键词:噪声听力损失风险评估基线值塑料制品
- 手持工件打磨作业手传振动基本特征调查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了解手持工件打磨作业手传振动职业接触特征,为该类作业的职业危害防治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采取企业填写、个人访谈(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和现场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对4家典型手持工件打磨企业进行调查。结果 4家企业中,有22.4%(835/3 727)的作业工人从事手持工件打磨作业。4家企业主要使用的振动工具包括抛光机、磨光机和抛光轮;打磨作业工人打磨的工件包括纽扣、马桶盖、热水壶、手机壳和高尔夫球头。打磨作业工人均配置了降噪耳塞和防尘口罩,但均未佩戴减振手套。手持工件打磨作业具有间接性、持续性接触振动和精细作业的特点,部分打磨作业工人打磨时需借助膝盖和腹部作为支撑辅助部位。手持工件打磨作业工人接触振动时间为6~11 h/d;4 h频率计权加速度为1.9~19.4 m/s^2,其最大值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5.0 m/s^2,同一企业中的4 h频率计权加速度范围跨度大。结论相对于传统的振动工具作业,手持工件打磨作业的手传振动特征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打磨工具结构更复杂,打磨方式更精细,打磨作业工人接触振动水平影响因素更多,受危害部位更广泛。
- 肖斌陈青松林瀚生温薇张丹英徐国勇严茂胜陈贵平
- 关键词:手传振动手臂振动病职业病
- 1000MW燃煤发电机组噪声危害现状调查被引量:4
- 2015年
- 了解1 000 MW燃煤发电机组噪声危害现状,为大容量燃煤机组噪声危害防控管理提供依据。选择某电厂2×1 000 MW燃煤机组工程为调查对象,对工作场所中噪声强度进行检测,采用个体噪声剂量计对主要接噪岗位进行等效声级噪声强度检测,对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及现有噪声危害防控措施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果显示,74个检测点中61个点(82.4%)噪声强度超过85dB(A)。24个岗位个体噪声检测显示15个岗位(62.5%)属噪声作业,9个岗位(37.5%)噪声个体检测结果超标。纯音听阈测试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HL 5例,占3.8%(5/130),未检出疑似噪声聋。提示,1 000 MW燃煤发电机组噪声危害严重,企业应制定并实施听力保护计划。
- 张丹英严茂胜徐国勇林瀚生晏华陈青松肖斌
- 关键词:噪声燃煤发电机组MW
- 5-羟色胺在外周循环的作用研究进展
-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又名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种单胺类吲哚衍生物.本文旨在对5-HT在外周循环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在外周循环中,...
- 曾繁松肖斌林瀚生黄汉林陈青松
- 关键词:血管损伤发病机制5-羟色胺外周循环
- 68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非稳态噪声模拟测量的比对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制定评分标准、采用稳健z比分数及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规定的公式,对模拟工作场所的非稳态噪声现场测量规范性、测量结果分析评定、等效声级计算评定三个环节相结合的实验室间比对,对68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非稳态噪声现场测量能力的评估,非稳态噪声现场测量实验室比对合格率为64.7%(44/68)。提示部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对噪声的定义、测量标准和评价标准未能较好地理解及执行,现场测量操作能力和对结果的评价能力及质量均有待提高,需加强相关培训。
- 徐国勇陈青松林瀚生赖明珍张丹英肖斌
- 关键词:非稳态噪声实验室间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