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祥
- 作品数:13 被引量:28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饵料培养的轮虫对假睛东方鲀仔鱼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4
- 1999年
- 假睛东方(Takifugupseudommus)隶属于形目、科、东方属,其肉鲜美,是名贵的经济海水鱼类。其人工育苗在国内已获成功,但成活率均不高,主要原因是缺少适口、营养全面的饵料以及个体间的互相残杀严重等。根据近年来对海水鱼苗种生产的研究成果表明...
- 龚小玲苏锦祥段晓英姜秀凤
- 关键词:仔鱼脂肪酸饵料轮虫
- 光照对牙鲆胚胎及10日龄内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5
- 1997年
- 王迎春苏锦祥孙琼鹏周勤唐晓宇
- 关键词:光照牙鲆胚胎仔鱼
- 不同温度条件对鳜仔鱼摄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0
- 1999年
- 鳜(Sinipercachuatsi)又称季花鱼、桂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科(Seranidae)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其肉嫩味美,为淡水鱼类中珍品,鉴于鳜本身的价值以及在人工养殖中尤其是鱼苗繁育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对鳜的研究也陆续见诸...
- 张晓华苏锦祥殷名称
- 关键词:温度摄食率发育
- 温度对黄盖鲽仔鱼生长、发育、摄食及PNR的影响被引量:34
- 1998年
- 对黄盖鲽(Limandayokohamae)仔鱼生长、发育、摄食及PNR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0.5-19℃范围内,温度对其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基本上无影响,不适当地升高温度对卵黄耗尽至变态期之间仔鱼的生长不利,较高的温度可促进仔鱼的发育使之提早进入变态期,10日龄内过高的升温可明显增加仔鱼的死亡率与畸形个体数。黄盖鲽仔鱼在20日龄以内的摄食无明显节律性;温度对近变态期以前仔鱼在10:00-14:00之间的摄食强度基本上无影响,仔鱼的摄食强度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步增加;适宜的轮虫投喂密度在10日龄内为10个/ml,15-20日龄为20个/ml。黄盖鲽仔鱼的混合营养期很短,约在24小时以内;仔鱼开口摄食期为孵化后4-6日;升温可使饥饿仔鱼提早进入PNR。
- 周勤王迎春苏锦祥
- 关键词:温度黄盖鲽摄食PNR
- 牙鲆仔鱼在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被引量:5
- 2004年
- 研究了牙鲆仔鱼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开口后的第8天、第10天、第11天以轮虫为喜好性饵料,且最适的密度为10ind/mL,在开口后第10天对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摄食能力;在开口后的第13天以后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喜好性饵料;在开口后第15天开始放弃对轮虫的选择,可以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轮虫的最适密度是7~10ind/mL,卤虫无节幼体的最适密度是5~7ind/mL。
- 龚小玲鲍宝龙苏锦祥
- 关键词:牙鲆仔鱼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摄食能力
- 海洋饥饿仔鱼营养状况的研究被引量:25
- 1998年
- 鲍宝龙苏锦祥
- 关键词:海洋鱼类饥饿仔鱼营养状况鱼类
- 饥饿状态下真鲷仔鱼早期阶段的高温、低盐耐力和浮力被引量:8
- 1997年
- (1)真鲷初孵仔鱼的高温和低盐耐力分别为30℃和3.8‰,随饥饿程度加剧,耐力逐渐下降至27℃和6.5‰,投饵仔鱼随着发育推进,耐高温能力增强,而低盐耐力出现波劝。(2)真鲷早期仔鱼的低盐耐力和浮力变化与仔鱼体内水分含量有关。(3)开口后3日龄和PNR是真鲷仔鱼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期,其时高温和低盐耐力很低。(4)真鲷受精卵的水分含量达92.6%,初孵仔鱼上浮,开口后开始下沉,至卵黄囊消失下沉速度达到最大。
- 鲍宝龙苏锦祥龚小玲
- 关键词:真鲷仔鱼饥饿
- 鲿科八种鱼类同工酶和骨骼特征分析及系统演化的探讨(鲇形目:鲿科)被引量:41
- 1998年
- 本文对鲿科Bagridae共4属8种鱼类进行了骨骼系统的研究,并对8种鱼的同工酶谱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应用分支系统学原理初步推导出鲿后两者之间。演化趋势表现为身体渐扁,逐渐平展,口渐阔,尾鳍从圆形到叉状进化。对鲿科8种鱼的鳍、肌肉、肝脏、肾脏、心脏、眼的晶状体和脑等7种组织4种同工酶(LDHMDHESADH)的谱型分析表明,8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特征分析结果相吻合,说明了生化分类和经典分类的一致性。
- 戴凤田苏锦祥
- 关键词:同工酶骨骼特征分支分类学
- 团头鲂骨骼系统的发育被引量:20
- 1989年
- 本文对团头鲂骨骼系统的发育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刚孵化的仔鱼到已具成鱼特征的幼鱼的骨骼发育过程,对脑颅、咽颅、韦伯氏器和脊椎骨、肩带和胸鳍支鳍骨、腰带和腹鳍支鳍骨以及奇鳍支鳍骨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韦伯氏器、复合神经骨及第二神经板等的发生过程;并根据团头鲂骨骼发育情况,讨论了头骨各骨片的性质。
- 苏锦祥孟庆闻唐宇平
- 关键词:团头鲂骨骼系统发育
- 牙鲆仔鱼早期阶段的摄食能力被引量:6
- 2000年
- 本文主要在实际观察值的基础上,利用发育反应方程C=KWY与功能反应Holling、Ivlev方程对2~10日龄的牙鲆仔鱼的摄食能力进行了计算与预测。其结果表明:牙鲆仔鱼在2~6日龄、轮虫饵料密度不超过3000ind· L-1的水体中,摄食强度不超过 17 μg· h-1;随着日龄的增加,摄食强度迅速增强,在 4、6、 10日龄、饵料密度为3000ind·L-1的水体中,摄食强度分别是1.35、1.68、3.89μg·h-1。牙鲆仔鱼的摄食发生率随仔鱼的发育而加大,仔鱼在 2日龄、饵料密度为 15 000 ind·L-1的水体中,其摄食发生率仅为 0.69μg·h-1,而在 10.4日龄时,同饵料密度下的摄食发生率为18.72 μg·h-1,后者是前者的27倍。食饵操纵时间、饵料搜寻时间随仔鱼的发育而迅速下降:仔鱼在2、10.4日龄的食饵操纵时间分别为0.485、0.040 h.μg-1,前者是后者的 12倍多,而在饵料密度为 15 000 ind·L-1下,搜寻时间分别为 1449、0053 h.μg-1,前者又是后者的 27倍多,亦即是说,仔鱼在初孵前几天的摄食能力较低,到后期逐步提高。
- 龚小玲鲍宝龙姜秀凤苏锦祥段晓英
- 关键词:牙鲆仔鱼摄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