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嘉琳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隐喻
  • 2篇哲学
  • 1篇盗梦空间
  • 1篇电影
  • 1篇言教
  • 1篇隐喻化
  • 1篇隐喻研究
  • 1篇应用语言
  • 1篇应用语言学
  • 1篇用语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变化
  • 1篇语言教育
  • 1篇语言学
  • 1篇语言哲学
  • 1篇语义
  • 1篇语用阐释
  • 1篇喻义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莫嘉琳
  • 1篇刘润清
  • 1篇耿娟娟

传媒

  • 2篇海外英语
  • 1篇电影评介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中国外语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死隐喻再定义及术语辨析被引量:5
2013年
本研究以"隐喻性消逝"、"丢失语源"、"孤立性"、"语义正常"这四类特征为标尺梳理了既有死隐喻研究,并重新定义了死隐喻,指出死隐喻是隐喻性已衰竭的概念及语言,具有失源性、规约性、字面性、无意识性、语境独立等特征。此外,本研究还梳理和辨析了字面隐喻、规约隐喻、既定隐喻、词化隐喻、化石隐喻等相关术语,完善丰富了死隐喻研究。
莫嘉琳
死隐喻复活的语义及语用阐释被引量:10
2014年
围绕隐喻的定义、成因、工作机制等展开的研究不在少数,然而针对"隐喻死亡后如何重拾隐喻性,如何复活"的研究则相对缺乏。本文认为死隐喻是隐喻性已衰竭的语言表达,隐喻死亡后能够复活,文章从死隐喻复活的语义实质及条件、语用原则、非对称性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死隐喻复活现象。
莫嘉琳刘润清
关键词:语义
《盗梦空间》的精神哲学思辨被引量:2
2016年
《盗梦空间》是由好莱坞著名导演托弗·诺兰执导,杰出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视听盛宴。这是一部构建在意识结构体系之内的科幻巨作,在电影中诺兰采用了"梦境层次"理论,将影片中的梦境划分为五个层次,层次越高的梦境就越接近于人类的潜意识,情感所具备的操控能力就越强大,理性的影响则逐步减弱直至消散。这种对于时空的大胆切分令影片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性与奇幻性,加之这些切分皆基于现实逻辑,
耿娟娟莫嘉琳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哲学思辨视听盛宴立体性
隐喻及习语的语言哲学探微被引量:7
2010年
"隐喻"与"习语"是语言哲学及认知语言学著述中的高频词汇,也是哲学及认知科学研究的题中之义。梳理隐喻及习语的定义,阐释并厘清二者的内在联系,有助于逼近并揭示一系列语言哲学及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核心问题。本文拟将通过对隐喻与习语的比较研究来考察:习语与隐喻能否被拆分?隐喻是不是习语的认知机制之一?习语能否被定义为死隐喻,习语与隐喻能否被改述(paraphrase)、能否被翻译等一系列重要的语言哲学问题。
莫嘉琳
关键词:隐喻习语可译性
去隐喻化与比喻义义项的确立
2022年
语言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去隐喻化”的过程。宏观来看,去隐喻化是词汇形成和扩充的重要途径,是语言兼具稳定性和发展性的重要动因。微观来看,去隐喻化过程中,新鲜隐喻向死隐喻的转变对词典中比喻义义项的确立起着决定性作用。隐喻需要经历萌生、规约化及词化三个阶段,最终实现去隐喻化。比喻义义项具有过渡性质,它连接了隐喻性的临时言语范畴与字面性的稳定语言范畴,为研究语言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全新的切入点。
莫嘉琳
关键词:语言变化词义扩展
隐喻研究的应用趋势——《正视使用中的隐喻》评述
2012年
近年来,研究者不单从建构隐喻理论及阐释隐喻现象等角度研究隐喻,"使用中的隐喻"成为了隐喻研究的新热点,隐喻研究的应用趋势日臻明显。《正视使用中的隐喻——应用语言学视角》一书剖析了应用性隐喻的实质,主要从语料库、语言教育和职业发展这三个切入点分析了应用性隐喻,展示了国外隐喻应用研究领域中的最新代表性成果。此外,书中相当多研究采用了"叙事研究"、"定位理论"、"现象阐释"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能给国内隐喻研究带来了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莫嘉琳
关键词:隐喻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