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伟

作品数:25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蛋白
  • 5篇性早熟
  • 5篇综合征
  • 4篇肾病
  • 4篇激素
  • 3篇球蛋白
  • 3篇中枢性
  • 3篇中枢性性早熟
  • 3篇基因
  • 3篇儿童
  • 3篇分化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诱导分化
  • 2篇治疗儿童
  • 2篇肾上腺
  • 2篇肾上腺皮质
  • 2篇皮质激素
  • 2篇脐血

机构

  • 25篇山东大学
  • 9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25篇葛伟
  • 10篇王海莲
  • 8篇许瑞英
  • 6篇孙若鹏
  • 6篇邵鸿家
  • 3篇刘华卫
  • 3篇李栋
  • 3篇薛江
  • 3篇沈柏均
  • 3篇鞠秀丽
  • 3篇董俊华
  • 2篇雷革非
  • 2篇李保敏
  • 1篇甄军晖
  • 1篇牛洪欣
  • 1篇王纪文
  • 1篇肖俊超

传媒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端粒酶活性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检测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生物学特性,观察其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特定培养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采用TRAP(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1 assay)-银染法测定其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分离培养获得的贴壁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呈阴性表达,CD29、CD44呈阳性表达。经向成骨细胞诱导3周后,可得到成骨细胞,经茜素红染色得到证实。TRAP-银染法证实MSCs表达一定的端粒酶活性。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可以向成骨分化,表达一定的端粒酶活性,具有干细胞的特性。
王海莲鞠秀丽葛伟牛洪欣李栋沈柏均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端粒酶活性
KISS-1和GPR54基因在雌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KISS-1和GPR54基因在雌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性早熟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26日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实验组皮下注射N-甲基-D,L-天冬氨酸(NMA)每天2次直至阴道开放,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阴道开放时间及性周期,测量子宫指数、卵巢指数、卵巢黄体出现率、子宫壁厚度、黄体生成素(LH)浓度。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KISS-1和GPR54基因在雌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阴道开放及首次发情间期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随着青春期发育,各项观测指标均逐渐升高(P<0.05),在相同的性发育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观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KISS-1和GPR54基因的表达与性发育阶段密切相关,提示KISS-1与GPR54基因在真性性早熟的启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葛伟王海莲薛江
关键词:青春期性早熟
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2例报道合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卵黄囊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恶性程度较高,生存率较低。本文报道2例因卵黄囊瘤导致婴幼儿阴道流血而误诊为性早熟的病例并复习历史文献,以分析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
邵鸿家葛伟许瑞英
关键词:卵黄囊瘤甲胎蛋白婴幼儿
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儿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经肾活检确诊的儿童IgA肾病38例,根据是否有新月体形成分为新月体形成组(新月体形成≥10%,n=18);选择同期肾活检、临床资料完整以及年龄、性别、病程相匹配、无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儿作为对照(无新月体形成组,n=20)。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新月体形成组患儿14例(77.78%)伴有肉眼血尿,12例(66.67%)有高血压;非新月体形成组8例(40%)有肉眼血尿,6例(30%)有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月体形成组患儿血Alb、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低于非新月体形成组;24h尿蛋白量、Scr明显高于非新月体形成组(均P〈0.05)。新月体形成组患儿肾组织病理改变分级以Ⅱ、Ⅲ级为主,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较多见;除IgA沉积外,多伴有IgG和(或)IgM等免疫球蛋白沉积。非新月体形成组患儿肾组织病理改变分级以Ⅰ、Ⅱ级为主,合并有肾小管间质损害者较少见,免疫球蛋白沉积以IgA沉积为主。患儿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2周后,新月体形成组7例尿蛋白转阴,7例24h尿蛋白量较用药前下降50%以上,4例24h尿蛋白量无明显下降;非新月体形成组12例尿蛋白转阴,6例24h尿蛋白量较用药前下降50%以上,2例尿蛋白量无明显下降。随访1-3年,新月体形成组14例肾功能正常,3例Scr轻度升高,1例需透析治疗;非新月体形成组19例肾功能正常,1例Scr轻度升高,未达透析标准。结论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儿临床病理改变表现重,易出现肾功能不全,提示出现新月体形成是病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许瑞英刘华卫葛伟董俊华甄军晖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IGA新月体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辅酶Q10缺陷症1例报道合并文献分析
原发性辅酶Q10缺陷症是由于辅酶Q10的合成缺陷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其存在5种主要的临床表型:(1)脑肌病,(2)严重的婴儿多系统损伤,(3)小脑共济失调,(4)单纯的肌病,(5)肾病综合征,其中神经和肌肉病变常见,肾脏损...
葛伟许瑞英刘华卫董俊华
关键词:辅酶Q10肾病综合征基因
米-费综合征研究进展
2006年
米-费综合征(MFS)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一个亚型,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消失三联征为其特点。近年的研究发现,空肠弯曲菌前驱感染与MFS发病密切相关,多种神经节苷脂抗体(抗GQ1b、抗GD1b等)对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损伤在MF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抗细菌脂多糖交叉反应决定了这种损伤的高度选择性,MPS可以累及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预后一般良好,但可以复发。血浆置换、免疫吸附、静脉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四种治疗均有效,并各具特点,应当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该文将上述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总结。
葛伟孙若鹏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类免疫球蛋白类静脉内
他克莫司有效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C1q肾病一例报道
背景 C1q肾病(C1qN)是一种特殊的肾小球疾病,特点为肾小球系膜区的免疫病理改变以C1q的沉积为主.C1qN被认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疾病谱.C1qN常常表现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NS),对激素及免疫抑...
邵鸿家葛伟许瑞英
关键词:C1Q肾病他克莫司
脐血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建立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细胞诱导分化的体系,探讨最佳的扩增方法。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获得CD34+细胞培养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液中,采用TPO加SCF加IL-3加IL-6、TPO加SCF加IL-3、TPO加SCF3种不同因子组合对其诱导分化及扩增。收集3、7、10、14d的扩增产物,运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巨核细胞的表面标志;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巨核细胞的凋亡;并对巨核细胞形成单位(CFU-MK)及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分离获得的CD34+细胞在体外可以有效扩增,随培养时间的延长CD34+/CD41+细胞数第7天达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而CD41+、CD42b+、CD61+细胞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高。加入IL-3和IL-6后,Annexin Ⅴ阳性细胞由(8.26±2.49)%降至(3.51±1.24)%。CFU-MK的数量在第10天时最高,且8倍体及8倍体以上的巨核细胞所占的的百分比增加,即成熟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加。结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体外可向巨核细胞诱导分化及有效扩增。3种因子组合中TPO加SCF加IL-3加IL-6组扩增效率最高。
王海莲鞠秀丽葛伟李栋沈柏均
关键词:脐血CD34+细胞巨核细胞分化
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乏导致男性严重假两性畸形1例被引量:2
2018年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激素的合成过程中所需要的某种酶出现先天性异常所导致的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所缺乏的酶的不同,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发育障碍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其中以21-羟化酶缺乏症最为常见,占CAH总数的90%~95%,国外统计的发病率约为1/16000,而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乏症则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均很少。本文报道1例伴有严重假两性畸形并被长期误认为女性的男性病例。
肖俊超王海莲许瑞英邵鸿家葛伟
关键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YP17A1基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被引量:1
2007年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菌体呈肾形或豆形,直径0.6~1.0μm,凹面相对,成双排列,亦可以呈4个菌相联。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以在带菌者鼻咽部及病人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发现。本菌属专属需氧菌,营养要求高,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常用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在5%~10%C0:、PH7.4~7.6条件下最易生长。本菌按其表面特异性多糖抗原不同,可以分为A、B、C、D、E、X、Y、Z、W135、H、I、K、L等13个群,还可根据外膜蛋白抗原差异分为20多个血清型。其中以A、B、C三群最常见,占90%以上;其中C群致病力最强;B群次之,Y群最弱。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流行菌株有所不同,近30年来我国流行菌株一直是A群,占90%以上,B群和C群为散发菌株,但是B群流行有上升趋势。本菌裂解可以释放内毒素,为其致病重要因素,并可以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死亡。
葛伟李保敏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革兰阴性双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奈瑟菌属流行菌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