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颖

作品数:32 被引量:171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3篇食管
  • 11篇胃食管
  • 11篇反流
  • 10篇食管反流
  • 10篇胃食管反流
  • 7篇流病
  • 6篇测压
  • 5篇多通道腔内阻...
  • 5篇早产
  • 5篇早产儿
  • 5篇食管反流病
  • 5篇腔内
  • 5篇胃食管反流病
  • 5篇监测技术
  • 5篇产儿
  • 4篇PH
  • 3篇症状
  • 3篇直肠
  • 3篇直肠肛门
  • 3篇直肠肛门测压

机构

  • 32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作者

  • 32篇葛颖
  • 31篇段丽萍
  • 29篇王琨
  • 26篇夏志伟
  • 21篇徐志洁
  • 5篇徐志杰
  • 5篇张娟
  • 5篇李在玲
  • 3篇魏慧
  • 3篇黄悦勤
  • 3篇郝靖欣
  • 3篇韩麦
  • 3篇袁作辉
  • 2篇王振宇
  • 2篇于涛
  • 2篇邸岩
  • 2篇韩亚京
  • 2篇金珠
  • 2篇齐颖
  • 1篇崔荣丽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2013中华...
  • 2篇The 14...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第五届围产医...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与病理生理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和病理生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组、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组及症状重叠(overlapped,OL)组。问卷调查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严重程度,经胃镜、黏膜病理、5 h不透X线标记物胃排空试验及饮水试验检查。分析不同亚型患者之间Hp感染、胃排空功能和感觉阈值的差异,以及单一症状与上述病理生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8例患者。EPS组的Hp感染率(10/28,35.71%)明显高于PDS组(8/50,16.00%)(P=0.038)和OL组(3/30,10.00%)(P=0.021)。腹胀症状患者的Hp感染率低。PDS患者的胃排空延迟率明显高于EPS组。早饱症状患者的胃排空率明显高于无早饱症状者。腹胀、餐后饱胀患者及嗳气症状者的最大耐受阈值降低。结论不同亚型FD患者Hp感染率不同,但症状及胃排空功能和感觉功能异常与Hp无明显相关性。FD患者的胃排空及感觉功能改变与某些特定症状关系更为密切,治疗中应重视患者的主导症状。
邸岩夏志伟葛颖王琨徐志洁段丽萍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功能饮水试验幽门螺杆菌
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技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技术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19例临床考虑有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其中男13例,女6例,平均胎龄29.1±1.8周(范围26~32周),平均出生体重1238.4±23...
张娟李在玲王琨徐志杰夏志伟段丽萍葛颖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随访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胃镜及24 h食管pH监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初诊时及1年后分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在初诊前3个月内和随访前3个月内的反流症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并调查维持治疗情况。结果①老年组严重食管炎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5%Vs 0.9%,P<0.05)。②24 h食管pH监测显示:老年组中pH≤4大于5 min的次数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5),症状指数明显高于后者(P<0.05)。③随访期间,老年组持续用药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02);以PPI为主要治疗的患者多于后者(P=0.04);其症状积分与24 h食管pH监测的多项指标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更易出现严重食管黏膜损伤,其食管酸反流严重程度重,症状与病理性酸反流的相关性高;更需要长期维持药物治疗,且更需要较强的抑酸治疗。
齐颖夏志伟徐志洁王琨段丽萍葛颖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技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评价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MⅡ)联合pH监测技术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8例临床考虑有胃食管反流(GER)症状(呕吐、呼吸暂停、氧饱和度下降)的早产儿.其中男20例,女8例,胎龄26 ~ 32周,平均(28.9±1.9)周,出生体重850 ~1 700 g,平均(1 250.4±272.8)g,检查时矫正胎龄28 ~40周,平均(34.5±2.3)周.行24 h食管MⅡ及pH监测,数据被保存在便携式记录器的储存卡内用专业软件分析.将传统pH值监测指标阳性患儿归为GER阳性组,阴性为GER阴性组.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用中位数(范围)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 28例早产儿中,pH值监测法GER检出率为71.4%(20/28),MⅡ联合pH值法检出率为100%,优于pH值检测法.胎龄、出生体重、矫正胎龄与GER无关.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呕吐症状在GER阳性组及GER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例GER阴性组无病理性酸反流,但阻抗监测提示弱酸反流较GER阳性组增加(P<0.01).28例患儿24h总反流事件中位数为64.5(0~377)次,其中酸反流占总反流事件的23.4%,弱酸反流占所有反流事件的76.4%.液体反流占总反流的59.1%,混合反流占总反流40.9%.MⅡ联合pH监测使症状相关指数和症状联合概率阳性比率较应用pH监测时明显升高.结论 24 h MⅡ联合pH监测技术应用于早产儿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发现弱酸反流及液体、混合反流,为更好地解释GER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张娟李在玲葛颖王琨徐志杰夏至伟段丽萍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多通道腔内阻抗
精神心理因素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远期症状的影响
目的 分析影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远期症状有关的因素.方法 对有典型反流症状的108例门诊患者于初诊时行胃镜检查和24 h食管pH值监测;由同一医师询问并填写症状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个性评分表.1~5年后...
齐颖夏志伟葛颖王琨徐志洁段丽萍
内镜阴性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诊断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内镜阴性但符合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HRM检查患者的资料,纳入符合HH测压诊断且完善胃镜检查的患者共62例,全部患者接受症状调查,其中31例患者完成24 h食管阻抗-p H监测,根据胃镜是否诊断为HH分为内镜阳性(E+)组与内镜阴性(E-)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62例患者中,内镜诊断HH的患者共13例(E+),内镜未见HH表现的患者共49例(E-)。(1)临床症状: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嗳气、咳嗽、胸部不适、打鼾等症状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内镜下食管表现:E+组的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阳性率(69.2%)及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检出率(44.9%)均高于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3)HRM测压:E+组较E-组疝囊长度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静息压、LES残余压、LES松弛率等食管下括约肌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而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收缩前沿速度(contractile front velocity,CFV)、远段收缩延迟时间(distal latency,DL)等食管体部蠕动收缩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4 h阻抗-p H监测:E+组患者病理性酸反流检出率略高于E-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疝囊长度则与患者De Meester积分、酸反流时间、酸反流次数及长酸反流次数等酸反流相关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RM对于HH的检出率敏感度高于胃镜,24 h食管阻抗-p H监测结果与胃镜检查结果存在一致性,对于有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的患者,若胃镜及24 h食管阻抗-p H监测未发现明显异常,尚可通过HRM进一步排查HH以提高疾病诊断率。
魏慧王琨段丽萍葛颖夏志伟徐志洁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内镜敏感性
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岛临床病理特点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岛(CLI)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与Barrett食管(B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至2013年438例食管下段CLI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内镜下形态学特点及活检病理组织学特点。对比分析27例CLI患者和23例非岛型(环周型或舌型)BE患者的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组织化学染色及MUC-2、MUC-6、CDX2、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1例CLI患者和28例非岛型BE患者的24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结果CLI发现率以40-〈50岁最高(0.61%,104/17164),其次为50-〈60岁(0.49%,107/21794)。438例食管下段CLI患者中,CLI距齿状线距离≤0.5cm者323例(占73.7%),单发266例(占60.7%),最大直径〈0.5cm者338例(占81.8%),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47例(占33.7%),单纯贲门型黏膜220例(占62.5%)。27例CLI患者和23例非岛型BE患者的黏膜AB/PAS组织化学染色及MUC-2、MUC-6、CDX2、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析未见两者黏液特点、细胞增殖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例CLI患者和28例非岛型BE患者的24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分析未发现两者在典型症状、食管远端反流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下段CLI以40~〈50岁人群好发,CLI多位于齿状线上0.5cm范围,多单发,最大直径多小于0.5cm,固有腺体多为黏液腺,黏膜固有腺的黏液特点以及反流情况与非岛型BE相似,推测可能是BE的早期阶段。
崔荣丽周丽雅闫秀娥金珠张贺军夏志伟徐志洁王晔尚惠茹韩亚京张颖葛颖林三仁
关键词:BARRETT食管肠上皮化生胃食管反流病
Chiari畸形Ⅰ合并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英文)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成年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CMⅠ)患者中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并不少见,临床上罕有关于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技术对CMⅠ患者吞咽功能的精确评价的报道。本研究拟通过HRM量化评价CMⅠ患者吞咽功能,初步探讨影响吞咽功能的可能相关因素及其机制。方法:共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2例经临床和MRI检查、确诊不合并寰枢椎脱位的CMⅠ患者,将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20例和不合并吞咽障碍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HRM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和HRM评价参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合并吞咽障碍的女性CMⅠ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不合并吞咽障碍组(14/20 vs.8/22,P=0.029),吞咽障碍组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其他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咽部感觉减退、患侧面部感觉减退及汗液分泌减少等)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吞咽障碍对照组(15/20 vs.5/22,P=0.01)。(2)HRM显示吞咽障碍组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松弛比高于对照组(75.3%vs.63.1%,P=0.023),UES上缘亦高于对照组(17.2 cm vs.15.7 cm,P=0.005)。(3)吞咽障碍组MRI影像上延髓或上颈部的脊髓空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7/20 vs.7/22,P=0.001)。结论:CMⅠ患者的吞咽障碍经常与后组颅神经损伤、共济失调和阳性锥体束征相关,HRM显示平均UES松弛比例的差异亦有可能与延髓或上颈髓的脊髓空洞症有关,CMⅠ中的吞咽障碍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神经源性咽肌运动障碍所导致,吞咽障碍病因学检查应包括CMⅠ畸形鉴别诊断。
于涛李军王琨葛颖Alice Chu Jiang段丽萍王振宇
关键词:吞咽障碍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黏膜炎症与精神障碍的关系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比较肠易激综合征(IBS)伴精神障碍与不伴精神障碍患者的肠道黏膜炎症指标,了解炎症与IBS精神障碍共病的关系。方法顺序纳入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43例及无消化道症状的志愿者(对照组)15名,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应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IDI)对其进行访谈;所有纳入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取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活检组织,比较IBS不伴精神障碍(24例)及伴精神障碍(19例)患者与对照组(13名,有精神障碍者2例予以剔除)的肠黏膜活检组织CD3阳性淋巴细胞、肥大细胞、5-羟色胺阳性细胞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阳性细胞数。结果IBS患者中任意精神障碍检出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9/43比2/15,P=0.012),其中焦虑障碍9例,心境障碍8例。IBS伴精神障碍患者在回肠末端、乙状结肠黏膜组织的肥大细胞数及5.羟色胺阳性细胞数(每高倍视野:16.7±3.6、12.8±2.2,3.7±0.9、6.1±1.8),与IBS不伴精神障碍组(每高倍视野:15.4±3.1、12.3±2.5,3.4±0.8、5.2±1.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肠末端CD3阳性淋巴细胞、IDO阳性细胞数与IBS不伴精神障碍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BS伴焦虑障碍患者的回肠末端IDO计数显著高于IBS不伴精神障碍患者[中位数(Q1,Q3):6(4,8)比2(1,5),P=0.018]。IBS伴心境障碍患者的回肠末端肥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IBS不伴精神障碍组(每高倍视野:18.3±3.2比15.4±3.1,P=0.032)。结论IBS患者精神障碍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有一定关系;IDO激活可能与焦虑障碍共病,肥大细胞活化可能与心境障碍共病相关。
郝靖欣韩麦段丽萍韩亚晶葛颖黄悦勤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共病现象
功能性消化不良就诊患者的人格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使用通用、可靠的评估工具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就诊患者的人格偏离的类型和患病率,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方法 246例FD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消化道症状的类型将患者分为4组,即单纯FD组、FD重叠反流样症状组(FD+RS组)、FD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组(FD+IBS组),以及FD重叠反流样症状及肠易激综合征组(FD+RS+IBS组).使用人格诊断问卷4(PDQ-4)进行人格偏离筛查.结果 患者中160例(65%)被检出1种或1种以上的人格偏离,无明显性别差异,以焦虑和回避类为特征的C组人格(焦虑-抑制类)最为常见(142例,57.7%).FD+IBS组及FD+RS+IBS组患者的PDQ-4积分显著高于单纯FD组患者(23.39±8.77和24.22±10.97比18.98±11.88,P值均<0.05),提示人格偏离程度较重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倾向于涉及食管、胃、肠道等多器官.伴有反流样症状(而无病理性酸反流证据)对A组人格(奇特及怪僻类)有一定提示作用.结论 就诊的FD患者人格偏离较多见.较多负性情感、较低的应对压力能力、较少的社会支持等因素可能在FD患者的就医行为中起了重要作用.存在人格偏离的FD患者,消化道症状倾向于涉及食管、胃、肠道等多器官,而不是局限于消化道的某一部分.
韩麦段丽萍黄悦勤葛颖郝靖欣王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