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小鼠
  • 1篇动脉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型脂肪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试验
  • 1篇血型
  • 1篇血型鉴定
  • 1篇血型鉴定和交...
  • 1篇血型系统
  • 1篇血症
  • 1篇血脂
  • 1篇血脂作用
  • 1篇原因不明发热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脂血症
  • 1篇散射测浊法和...

机构

  • 6篇大连大学
  • 2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红十字...

作者

  • 6篇董敏
  • 2篇王钦富
  • 2篇李素华
  • 2篇王亚男
  • 1篇王卫东
  • 1篇韩慧
  • 1篇刘毅
  • 1篇李志
  • 1篇王见敏
  • 1篇礼征楠
  • 1篇李坤
  • 1篇俞红女
  • 1篇邹艳玲
  • 1篇马荣
  • 1篇李晓兰
  • 1篇张静静
  • 1篇徐娜
  • 1篇米宏斌

传媒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炒紫苏子醇提物对小鼠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炒紫苏子醇提物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取15月龄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15月龄小鼠组、15月龄高血脂组、炒紫苏子醇提物269mg/kg剂量组、134mg/kg剂量组、67mg/kg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雌雄各5只),另取25日龄小鼠20只,分为25日龄小鼠组、25日龄小鼠高血脂组(每组雌雄各5只)。以上各组连续灌胃21次后,腹腔内注射75%蛋黄后检测血浆TC、TG、HDL-C、LDL-C。结果炒紫苏子醇提物269mg/kg、134mg/kg、67mg/kg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TC水平(分别为P<0.01,P<0.01,P<0.01)、TG水平(分别为P<0.01,P<0.01,P<0.05)及LDL-C水平(分别为P<0.01,P<0.01,P<0.05);而各剂量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对HDL-C无显著影响。结论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降血脂作用。
董敏李素华刘毅王亚男米宏斌王钦富
关键词:紫苏子降血脂药高脂血症小鼠
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1例被引量:2
2008年
Rh血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血型系统。正常人血中不存在Rh天然抗体,主要是在输血过程及妊娠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性抗体。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可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反应。发现1例以抗-E所致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现报道如下。
李素华王见敏董敏邹艳玲
关键词:RH-HR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血清学试验
靶向Tak1基因的siRNA干扰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siRNA)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ak1基因沉默,观察Tak1基因对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以靶向Tak1基因的siRNA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瞬时转染昆明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Ta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Tak1表达抑制情况,进而实现Tak1siRNA干扰作用的优化;并观察LPS攻击后腹腔巨噬细胞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分别转染0.6、1.2、1.6μmol/LTak1 siRNA,mRNA抑制率为69.73%、80.85%、88.78%,最佳转染浓度为1.6μmol/L。Tak1蛋白在转染48h出现良好沉默效果,以1.6μmol/L siRNA效果最好。转染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100ng/ml LPS刺激下,细胞因子IL-1β分泌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靶向Tak1基因的siRNA具有较好的靶基因沉默效果。
王钦富李坤李志徐娜董敏韩慧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
骨髓检查在145例原因不明发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检查对发热患者诊断的作用。方法:对发热病因待查患者1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发热患者,诊断急性白血病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等24例,感染性疾病89例(其中有特异性骨髓象改变者28例),正常骨髓象8例。结论:通过骨髓检查大部分患者可得到明确诊断。
张静静董敏俞红女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骨髓检查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D-D聚体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D-D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酶免疫法测定42例心肌梗死患者,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H-FABP、D-D聚体。[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的H-FABP、D-D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SA),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UA)H-FABP、D-D聚体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SA),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的(SA)H-FABP、D-D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FABP用于AMI的早期诊断具备可行性,而D-D聚体可以作为AMI诊断的参考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AMI的早期诊断。
王卫东马荣李晓兰董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高敏CRP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hs—CRP作为较为敏感的炎性标志物,受限因素较少,心肌损伤时,很快释放到血液中,便于早期诊断,而且其检测方法具有经济、简便、快速、准确、可测范围广等特点,更有利于临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
礼征楠董敏王亚男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散射测浊法和比浊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